路文彬 || 师生之道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师生之道》

作者|路文彬

  刚刚译完池田大作和萨拉·瓦伊德尔的一本对话录《真诚关系的艺术》,感慨良多。

  本来签订的出版合同是一年的工作期限,但我却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

  之所以能工作的如此之快,还是本书引发的兴味使然,让我一发便不可收。

  书中谈教育,谈自然,谈居住,谈诗性,谈孩子,谈父母,谈女性……

  看似散漫的话题其实集中指向的就是人生幸福的真谛。所以,每个话题自始至终都吸引着我,启示着我。

  翻译的艰辛历程也是一次次被感动的历程,它让我收获着付出的喜悦。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极为奇妙的人生体验。

  在比照这两位对话者的所思和所行之时,我尤其感动于他们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

  一直以为自己还算是个不错的师者,总是尽己所能地给予着自己的学生,并不断在自觉挑战着自己的这种给予能力。

  但在看了池田和瓦伊德尔对于学生的关怀之后,我却只剩下羞惭的份儿了。

  我终于知道,自己对于学生的关心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已经习惯了等待学生同我联系,自己则极少主动联系他们,过问一下他们此刻的生活。

  似乎,我并不在意让我的学生们知道,我有多么关心他们走出校园后的日子。

  当然,我也不是未曾反思过自己的这种为师之道,但却终究怠于改之,如今想来自己还是受到了当下蔓延于师生之中那种严重的功利关系的影响吧;为此,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对既有师生关系的真诚性心存顾忌。

  我看到,许多学生在选课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课程本身的价值和教师讲授的水准,而是讲授者的要求严不严?给的分数高不高?

  至于研究生选择导师,则更看重的是后者头上的光环。

  这些光环意味着权力,意味着可能对自己有利的后路。

  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在毕业后仍然愿意同自己的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其中更多的因素也是基于某种世俗人脉关系的衡量。

  这里面已无任何学术真理的传承性可言,有的只是或多或少的相互利用而已。

  一旦彼此都没有了任何可资利用的价值,交往自然也就无疾而终。

  无论是导师抑或学生,俨然都已丧失了追寻真理的热情和能力。

  当然,我们也实有必要借此追问一下,他们又真地有过追寻真理的热情和能力吗?如果真地有过,又怎么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地便在一瞬间消失殆尽了呢?

  爱默生是贯穿于池田和瓦伊德尔对话始终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位伟大的师者,强调教育就是对学生思想的激发。

  对此,瓦伊德尔总结道:“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需要积极和急切地鼓励去思考,没有限制,也没有预定的答案。”

  然而,我们一向寻找标准答案式的教育却几乎根本不教学生如何进行自由的思考。

  相反,一个颇具个性的学生在老师那里倒往往是不受欢迎的,其原因即在于他或她的思考方式可能不是循规蹈矩的。

  我们的老师更关心的不是学生本身的权利,而是他们自己的权威和校方的权威。

  毋庸置疑,他们从来就未能同弱小的学生们坚定地站在一起。

  还记得数年前,《天津日报》的孙晓菊编辑约我在教师节前写写给过我重要影响的中小学老师,我想了想,觉得无法完成这次约稿。

  我向来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孩子,能够回忆起来的都是众多老师对于我个性的严厉打压。

  他们并不启发我去尝试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考,而仅是一心想让我学会听话,变得乖巧,讨人喜欢。

  耐心的老师是有的,认真的老师也是有的,但我唯独没有遇到过有思想有个性的老师。这是我终生的遗憾。

  我以为,所谓的良师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真理,并赋予他们探索真理勇气的人。若就这一标准去要求的话,可以说,我们的良师少得实在是可怜。

  所以,在看到瓦伊德尔深情回忆起高中语文老师吉娜维芙·切伦对于自己思想上的震撼性启迪时,我是如此羡慕她的幸福。

  我想,这种启迪便是师生之间真正的传承,它来自于对真理的爱。

  而牧口常三郎、户田城圣以及池田大作三代深厚牢固的师生情谊纽带,同样是倚靠为人类幸福和平而奋斗终生的正义意志维系下去的。

  池田大作对于老师的忠实和深情令我动容,我理解,那正是对于崇高真理的忠实和深情。

  真正的师生是永远一起行走在通往真理道路上的伙伴,只要其中的任何一方步入了歧途,这种师生关系亦便自然结束了。

  学生之于师者的尊重,应当不同于其之于父母的尊重;师者之于学生的爱护,亦当不同于父母之于子女的爱护。

  他们没有血缘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强大理性的根基上的,因为服从于智慧的引领,故而这种关系的牢靠与持久是其他任何人际关系都难以比拟的,它甚至可以超越于其他任何人际关系之上。

  说起来,“吾爱吾师,但吾尤爱真理”这句话的表述并不十分准确,要知道,当师者悖离了真理时,师者也就必然不再是师者了。

  我想说的是,我爱我师,正因为我爱真理。

2016.7.6威海远遥

作者简介
 路文彬

  路文彬:作家、学者、翻译家;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居北京和威海。

  出版有长篇小说《流萤》《天香》《你好,教授》、随笔《阅读爱情》《是谁伤害了我们的爱》、论著《历史想像的现实诉求》《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视觉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失聪》《理论关怀与小说批判》《历史的反动与进步的幻象》,以及译著《迷失的男孩》《我母亲的自传》《安琪拉的灰烬》《女性与恶》《鸟儿街上的岛屿》《动物英雄》等。

《嘉年华时光》征稿启事
《嘉年华时光》作为一家文学原创平台,欢迎各位投稿!栏目设置有美食、散文、游记、随笔、小说、评论等,诗歌每次投3至5首。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1、要求不违背政治内容,文字表达清新流畅,贴近生活;

  2、本微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如不同意删改的作者,请在来稿时注明。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文责自负。

  3、来稿一律请以附件形式打包word文档发送,务必请附带作者简介一份、本人照片一张。

  4、稿费每月5号左右发放一次。赞赏即稿酬,读者的所有赞赏将全额发给原创作者。

编辑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

欢迎点击右下角蓝色字「写留言」参与评论
(0)

相关推荐

  • 一对师生关于不公的对话

    一对师生关于不公的对话 学生:老师,面对不公,我可以选择明哲保身吗? 老师:如果你选择逃避,邪恶会消失吗? 学生:不会. 老师:如果大家都选择逃避的结果会是什么? 学生:不公会越来越大,邪恶会越来越多 ...

  • 性格即命运

    <辞海>解释: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体差异.大体包括: (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 (2)意 ...

  • 幸福的老师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种乌托邦.细小的举止,生本的理念,都是带领我们走向师生和谐的航标.用小小的微笑去迎接学生,让温暖的感觉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早上到校,微笑着走进教室和 ...

  • 路文彬:鲜花的力量

    不得不承认,是俄罗斯作家启蒙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屠格涅夫.蒲宁.普里什文等笔下的风景总能让我感动得落泪.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我可以随时感受着泥土的呼吸.河水的低诉.树叶的梦呓,以及雾霭的芬芳--正是这种 ...

  • 周末见 || 路文彬:小女抓周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教育是向下看的(路文彬)

    法国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曾在他的自传体小说<父亲的荣耀>中写到过他父亲的一位老友,这位老友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因此得以在马赛一个贫民窟里的一所学校获得教职,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四十年 ...

  • 无从选择的选择路 作者:路文彬

    对于人而言,只有选择,没有不选择.即便不能选择生,我们还可以选择死.倘若不能选择服从,我们尚可以选择反抗.在这一意义上说,人又必然是自由的.人必须是自由的.纵然身体是不自由的,我们的精神还可以是自由的 ...

  • 路文彬:谁在伤害我们的教育

    教育是我们人类在一生中始终必须面对的事情,接受教育以及教育他人.我们的文明社会即是教育的一个直接后果,只有借助于教育我们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就是拥有爱与创造能力的人,这种能力绝非单纯的某种 ...

  • 故去的徽商——寻找路文彬

    邵之惠 我要寻找的是一位故去的徽商. 孩提时,常听老辈人说,抗战前,绩溪徽馆在上海可谓出尽了风头.上世纪二十年代,曾开徽馆148家,这是绩溪人乃至徽州人在十里洋场所做的徽商这篇大文章中最为得意的一笔. ...

  • 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风得意马蹄疾——过云楼主人顾文彬的举业之路

    <姑苏晚报>2021年04月26日 B07版 沈慧瑛 自古读书士子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考个一甲三名自然最好,但能进入三甲也是很不错的成绩,毕竟一年就两百余人能获得进士的身份.一旦高中进 ...

  • 录鬼簿新编149胡文彬

    5月1日14点22分,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在京逝世,享年82岁.胡文彬是新时期红学发展最主要的推动者之一.历任<新华文摘>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副 ...

  • 临帖14要▶好文可师,一生受益!

    普遍认为临摹是学习书法很重要的一点,必经必学的一条路 临摹就是对从古到今优秀的名家碑帖作为范本,并对其进行临习摹写的活动, 初学书法者如果要把握古人书法的法度,了解前人书法的技巧,把握住我国书法的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