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那些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却不愿回家为哪般?
【平湖一柱 第1370】
零下17度,洒水成冰,今年的冬天,是70年未遇的极寒,格外冷!
可是天再冷,也挡不住放寒假的脚步。
在外求学的天之骄子们陆续放假了。
对城市孩子来说,放假是归心似箭,而对乡村的孩子来说,却希望没有寒假。
因为虽然“天下极寒冷一样”,但城市集中供暖,室内依然温暖如春;可是回到乡下老家却就不一样了,虽然家里也点着取暖的火炉、条件好的也装上了土暖气,但在这极寒的天气里,乡下“土屋”,七漏风、八漏气,炉火烧得再旺,也不过五、六度;夜里睡了觉,火炉无人填煤,降到零度以下也是常事……
有个亲戚说,家里太冷了,孩子放假回来,穿上厚棉袄、厚棉裤,仍然冷得受不了,天天抱怨,发脾气,说还不如不回家;
另一个亲戚说,他女儿“很聪明”,放了假根本就没回家,直接住到姨妈家去了,姨妈家在县城里,暖和得很,室温高达二十六、七度,只穿一件单衣就行……孩子说了,就在姨妈家过年,这个寒假不回家了!
听了以上议论,我颇有感想,在我的这些亲戚看来,家里实在太冷了,孩子受了大委屈了。
可是,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是否想过,他们现在只是放假回家,只是受一个月的寒冷,而他们父母,这个冬天、每个冬天,都是在这样的寒冷中度过的;他们是否想过,他们大学学习的教室里暖阳如春,都是家长用自己的辛苦钱给他们“买来的”……
当下,在我们这个地方,一般农民外出打工,每月收入3000元的是高薪,夫妇俩加起来,也就在五、六千元,而不少大学生——我们农村出去的大学生(城里的咱不知道啊),每月花费在1500-3000元的属正常。尽管他们的月消费占了家庭总收入的二分之一,可还是有不少大学生嫌父母给的钱少,嫌父母太“扣门儿”,给的钱不够花……可能他们已经忘了,他们上学,父母每年都还是要交上一笔昂贵的学费、住宿费的,在这之后,家里的钱就所剩无几了。
他们回到家,不是嫌家里脏乱,就是嫌父母太小气,嫌生活太清苦,可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不回家时,父母连肉都舍不得买……
我们农村的孩子啊,上了大学,到了城里,世界花了,眼界高了,只看到城里处处都是好,只想着自己也和城里人一样,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玩得好,甚至试图与城里人比高下,可是,他们却忘了自己只是“客居”城里,自己只是一个“穷学生”,虽然头上顶着大学生的光环,但“本质身份”仍不过是乡下人;你到了城里,不是为了和人比吃、比穿、比享受,而是为了学知识,长技能,为了改变自己命运!
可是,这样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少了!这里面,不仅是孩子不懂事,更是父母的教育观念出了偏差。当下的父母,特别是农村父母,过去自己穷怕了,苦怕了,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受丁点罪,因此,“门虽寒,子却贵养”,孩子从小就“穷奢极欲”,“未富先奢”……
辽宁沈阳市康平县12岁留守儿童张梓萱(化名),虽然出生在一个农村普通家庭里,但生活却很“富足”,平日里吃饭,盘里没肉就嚷着叫外卖,760元的运动鞋只穿一个月,交粉丝群费、反复购买偶像专辑冲销量月均花销1000元,半夜里还常为偶像“打榜”……而他父母,在外打工,辛辛苦苦每月也不过5000元。他父亲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午饭常是馒头就榨菜,而就是这榨菜,一次也只舍得吃半袋,剩下的半袋折起来下顿再吃;一件黑色羽绒服穿了10年……(1月15日中国青年网)
出身“贫家”却为偶像一掷千金的张梓萱并非个例,这样的孩子,当下比比皆是,虽然程度不同,但本质却一样。这样的孩子,会好好学习?会感恩父母?长大后会贡献社会?我们如果丢下这下姑且不论,单就他们日后能否自食其力,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每年大学生毕业季,不少人都会抱怨就业难,工作不好找。而实际上,不是工作难找,而是我们不少大学生,自己“本事”不大,却总想着一毕业就想着“工作不累,工资是他人千倍”,一毕业就过上有房、有车、天天西装革履、游走于高档消费场所、优哉游哉、高人一等的生活!可是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踏上社会,残酷的现实,将他们的美梦击碎,他们便垂头丧气,意志消沉,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了一丝光芒,生活没有了一丝希望,从此一蹶不振,宅在家中上网、聊天、打游戏、啃老!
孩子啊!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啊,生在农村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现实!人的出生不能改变,但是人的未来却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想自己有一个似锦的前程,美好的未来,就要自尊自信、承认当下,奋起改变,未来才会阳光!
一味抱怨、嫌弃、逃避没有用,家中再冷,也是你的家,父母再没本事,也已经把你养大,而且直到今天,你仍在吮吸着他们的乳汁,有什么理由嫌弃他们呢?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