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需求源于:差距=期望值
往往说到培训需求分析,我们就头大:
一会儿要分析公司政策与未来发展规划,一会儿要分析培训学员本身的需要;一会儿要分析现在的经营状况,一会儿又要分析学员本身的工作态度与热情。可以说,培训需求分析的切入面太广,培训需求分析涉及的部门和干系人太多,再加上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太杂。
做培训需求分析之前,我们得搞清楚,培训需求分析究竟要分析的是什么?
说到底,培训需求是一种差距,是指学员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差距=期望值-现状:
培训的现状,就是学员在能力、素质方面现有的水平。培训的期望标准,就是企业/部门/岗位/自身对知识、技术、能力的期望与标准;培训的需求就是培训的期望标准减去现状水平得出的差距。可喜的是,我们很多培训项目的需求数据是可以直接测量到的。
借助模型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们还有很多培训数据是无法直接测量出来的,这个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借助模型工具的帮助。
比如“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形而上”主题,培训现状和期望的数据无法直接测量出来,需要借助一些“模型工具”去帮我们实现“虚实转化”。对于本身就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无法拿标尺或称这样的东西直接去测量的,就需要去设计一些“纬度”,去衡量这个管理者“团队管理能力”的现有水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团队管理六要素模型”去帮助我们做衡量。
Ø 结构,将工作分配给团队成员的方式。
Ø 角色,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应有的行为表现和结果。
Ø 规范,团队成员公认的信念。
Ø 地位,在小组中人们的相对位置。
Ø 凝聚力,能够将一个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的力量。
Ø 领导力,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的方式。
而这些设计出来的六个纬度,就起到测量杆的作用,帮我们去测量这个管理者的团队管理能力。每个纬度,都可以让管理者自评,或让团队成员去做他评,他评与自评的分数差距,就构成了一个差距。而培训设计与实施的时候,就要着重关注差距大的哪些纬度。
给一个“差距套路”
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不管是问卷,还是访谈,还是现场观察,亦或是绩效分析,围绕的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差距。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时候,有一些寻找差距的套路可以指引我们,以免迷失。如:
1. 该课程要帮你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怎么知道有这个问题存在?有哪些证据表明存在这个问题?
2. 你认为哪些人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有些地区/部门所受影响是否更大一些?
3.你认为最理想状态应是什么怎样的?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有多大?
4.为什么这些缩小这个差距很重要?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差距会使组织产生多大成本(比如生产损失、材料浪费、时间损失、员工流失)?
5.这个差距,是属于个人的知识、技能、态度缺乏,还是由于团队组织结构的原因?
6.培训是否是唯一方案?除了培训外,是否还有更简单的解决方法,可以更快更容易改变状况?比如提供工作手册、实践练习、工作反馈、更换工作或开除不称职员工?
这六个问题,整理一下就成了口诀,对照标准——测量现状——计算差距——分析原因——实施培训。再简化一下,最核心的就是2个字“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