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 | 生命意识与生存理念的张扬

生命意识与生存理念的张扬

——读《狗祭》有感

当代作家、诗人里快的长篇小说《狗祭》问世。作品让动物世界的优秀成员走进人类生活,使之具有人类的意识、思维与理念,它与人类一起在现实生活中创造了感动,也制造了罪恶。这不能不说是作者题材选择上的别出心裁。

作品的立意在于对当代走势强劲的工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强烈碰撞的主题揭示。在文中主人公老骆驼巴图老人看来,工业文明不能以牺牲草原文明为代价;经济效益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开发商的利益不能以践踏牧民家园为代价;某些人的政绩,不能以投机来创造,不能以扰民、害民、伤财为代价。但事实上,工厂建在草原上,河流污染了,牧场被践踏,官员有了政绩,开发商有了既得利益,牧民却是以短期利益换来了巨大损失。引进外资无异于在草原上投放蝗虫。今年锡林郭勒盟发生的“5.12”流血事件,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作为曾任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副盟长的作者,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

“诱惑是一种客观存在,根本不以什么东西为转移,……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有利益存在,诱惑就是必然的。他的制造者们,既有卑贱,也有高贵。然而,不管是谁,隐藏在背后的都是一种自利。……别听那些冠冕堂皇的表白与说教,那和猎人为了捕获而设下的钓饵没有什么两样”。真是高屋建瓴啊!官员为政绩的诱惑而迷失方向,背叛自己;平民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迷失自己,背叛自己,失去了识别钓饵、抵制诱惑、反抗诱惑的能力。诱惑就像突然袭来的瘟疫,首先受到侵害的,必然扑杀,不能有半点姑息。哈日巴拉就是首先被大个子工作队员设下的钓饵诱惑的,是第一个染上瘟疫的,因此,正直、侠义、豪爽,眼里揉不得半点尘埃的老骆驼巴图老人,就要对它残酷无情了。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大义灭亲。这就是蒙古人。这就是作者对他们的一种原生态的描述。

“生命自身能否运动和级别高低,而没有提供任何能够成为这一类生命歧视或灭绝另一些生命的理由。各类事物共同配置在一起,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只有各种生命与无生命的相互依存,所有生命才不至于走向灭亡……当某种生命因为将要被消灭而哀哭的时候,最后一滴眼泪却是从消灭它的那类生命的眼里流出来的。”真乃至理名言。人类破坏生态,而最终哭泣的是人类自己。离开草原,牧民何以生存?破坏自然,人类何以生存?保护生态平衡这是多少仁人志士的告诫。可人类就是那么残忍,肆意捕杀,肆意破坏。无情的非典,漫天的黄沙,无情的洪水,罕见的冻雨,多发的地震,龙卷风,海啸……便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惩罚。这便是强烈的现代生命意识与生存理念的最大限度的张扬。

“沿着库伦图草甸月牙形的边缘,恩格河把蓝天白云深情地揽在怀里,在肥美的草地上描绘出一个九曲十八弯的图案,然后泛动着碎银般的涟漪,悠然自得地向着远方流去。沿河两岸密匝匝的牧草和鲜花,托起一层乳白色的水雾,顺着河道堤岸依次展开,犹如一把硕大的蒲扇,一直延伸到灰腾希勒的脚底,然后融入了那片没有边际的绿色里。沿途,所有的事物都笼罩在一片恬淡的朦胧中。”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从色彩到形状,由远及近的对草原景象做了细致的描绘,其语言是原生态的,其景致是原生态的。文中这样的描述有几十段,呈现于读者眼前的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让我们想起“天是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水草肥美,牛羊肥壮,到处飘荡着奶茶的香气,手把肉的膻味,飘香的马奶酒,炒米,油炸饽饽……一切的一切都是原生态的。

小说采用散化了的情节安排,巧妙地设置悬念,又不断地解构,使小说获得了一种特殊的魅力;而人与动物及其灵魂的对话,又是在一种宗教意味的层面上完成,更为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如此种种,我认为《狗祭》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特殊的审美价值。

作者介绍:李跃,1958年08月生,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酷爱诗词楹联,擅长写格律诗词。部分诗词发表在《乌兰察布诗词》、《乌兰察布日报》和《内蒙古诗词》等刊物。部分楹联诗作发表在内蒙古诗词学会刊物和电子版平台上。系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