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记】隐龙山还是引龙山

一个民营企业家将老资丘葫芦洞流淌了千年的泉水开发成名闻遐迩的隐龙山矿泉水,作为一个老资丘,我感到非常高兴。但对于“隐龙山”的用字,我觉得有必要理论一番。

老资丘镇背后的隐龙山,主峰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主峰东侧就是我老家所在的资丘镇峰脊岭村。不多年前进行行政村调整,将峰脊岭村并入了主峰南麓的西阳坡村。我在峰脊岭长大,成年后又相继在隐龙山山脉南面的峰脊岭和虎颈口(现隶属火烧坪乡)教过书,对隐龙山山脉的走向十分熟悉。由火烧坪乡的长冲发源,流经谢家冲、万里城、下后坪,最终注入泡麻溪(一名跑马溪)的干沟,将隐龙山所在的山脉切削成一条突出的山脊。隐龙山山脉绵延的山脊酷似一条游龙,其主峰像高高昂起的龙头镇守着资丘。古资丘人以“引”来龙为荣幸,求得商埠的兴旺发达。应该说,今人所说的“隐龙山”,当为“引龙山”,是以“形”得名。

当然,给山洞里流出的水命名,要讲究品牌效应。显然,“隐龙山” 更能体现山中有龙酿好水的特色,而且,“隐龙山”牌矿泉水已经占领了市场,人们已经接受了“隐龙山”的说法。我无意要隐龙山矿泉水改换脸面,而且在自己的诗文中若涉及到此山时都采取了从众随俗的做法,有些违心的称作“隐龙山”了。但是,出于一种迂腐的本性,我总想要像孔乙己考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一样,来卖弄一下咬文嚼字的所谓学问,于是提出了这个话题,担忧今人以今度古而已。

本文为作者原创,使用须注明作者姓名及本公众号名称!

(0)

相关推荐

  • 龙山张氏宗祠

    龙山张氏宗祠 宗祠概况 龙山祠堂位于曹宅镇龙山村,原称龙山张氏祠堂,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康熙复建成三开三进砖木式结构,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前后又经扩建. (张氏宗祠大门) 建筑特色 龙山祠堂规 ...

  • 名人张作楠故里龙山村

    名人张作楠故里龙山村 刘鑫 金东区曹宅镇龙山村张氏始祖讳宣,潘村莲池张氏第七代后人,是位孝子.父亲去世后,选坟址在现在后坟头,结庐守墓,他细看地形,觉得此地理有一突出之处,就是由东向西近1000米长的 ...

  • 拾遗130~132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拾遗130 龙山剑门猎户何西满(上祖营盘寨移去).此村在老社会出猎户多,1958年,解放军炼武射击,何西满被请去亮技,在200米远松树,用纸画一小 ...

  • 采风│宋显仁:镇龙山上山风吹

    万千芒花静悄悄地开 万千芒花静悄悄地开,在跑马坪上,在三角坡上,在石头寺四周,在镇龙山主峰大圣山的每一个山坡上.万千芒花,在深秋醉人的阳光中,静悄悄地开,静悄悄地熠熠闪亮. 万千芒花,当初它们怎么上山 ...

  • 李韬林:踏勘引龙山记

    作者李韬林在资丘镇引龙山顶雨王庙遗址 2018年6月9日,因编写<西阳坡村志>,需要了解有关情况,我独自去引龙山踏勘.一辆私家车经扁担垭.虎井口,把我送到离龙颈坳不远处. 在海拔约900米 ...

  • 引龙山,一条恢弘的“龙脉”

    在资丘镇对舞溪村孙家坡远眺引龙山(覃守宪摄) 本人在十年前曾写过一篇<隐龙山还是引龙山>的短文,对资丘镇西阳坡村引龙山的名称谈了点看法.前段时间,"佷山访古"微信公众号 ...

  • 学习《汉方诊疗三十年》记18肠套叠术后引...

    学习<汉方诊疗三十年>记 18肠套叠术后引起的肠扭转 内容仅供学习使用,如有侵权告知并删除

  • 名记曝篮网湖人引公愤,小球市夺冠机会被剥夺,被球员经纪人威胁

    随着超级球队的频繁诞生,NBA竞争的公平性面临考验,球星们对夺冠的耐心越发有限,都想走夺冠的捷径,一纸合同根本无法束缚住他们的脚步,一言不合就提出交易申请,甚至用消极怠工,破坏更衣室团结的方式,逼迫球 ...

  • 张弛:龙山化、龙山时期与龙山时代——重读《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

    <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以下简称<龙山>)一文写作于40年前,是学界公认的严文明先生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百年来中国史前考古研究的名篇.知网检索,该文的被引次数已上200,是先生 ...

  • 《中国影像方志》——地名记

    来源:大埔县融媒体中心

  • 龙山村的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村周边景点游 贵州游侠 七.龙山村的龙山营 离开腊利,被收取了10元的停车费.经过石板村.巩固村,向着沿山镇方向行驶,在快到空洞村时有指路牌指示左转去龙山村,我们左转进入,行驶数公里后就看到 ...

  • 【地名记】长阳的地名与猪

    祝各位读者新春愉快! 长阳有许多与猪有关的地名,颇有趣味,适逢猪年新春佳节,笔者试采摘一二,与读者分享. 猪群滩 郑家老屋 道光<长阳县志>记载:"猪群滩,治东十五里.江边黑石成 ...

  • 【地名记】又思湾不是佑仕湾

    编者按:长阳流传下来的古地名不少.但在相传过程中,一些地名或因口口相传.以讹传讹,或因逢迎大众.因陋就简,或因自号高明.以今度古,使得这些地名"改名换姓",相去甚远,失去了原本的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