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说它“化铜铁骨鲠”,醒脾胃化湿,暖脾胃祛寒,行气固肠胃

中医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探索进取,这也不仅是在我们身边,中医中药的发展还囊括了外来之物,比如有一味中药源自于海外,也作为调味品使用,李时珍说它“化铜铁骨鲠”,用之养生可以醒脾胃之气,化湿浊,暖脾胃而能祛寒,还能行脾胃之气、固肠胃。

这味中药就是砂仁,#中药#砂仁属于姜科植物,而能入药的主要是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这三种,此外还有细砂仁、长序砂仁、矮砂仁等种类,古时候本草类典籍虽没有记载,但是当今发现其成分是相同的。

中药砂仁是植物砂仁果实去掉果皮之后的种子团,一般看似一个实际有30到60粒种子,因为把它们搓散之后犹如沙粒,所以故名砂仁。

因为砂仁最早的时候源自于海外,所以直到唐代的《药性论》才有记载,认为砂仁“主冷气,消化水谷,温暖脾胃”,基本明确了砂仁温脾胃的功用。

后来对砂仁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主要功用是“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并且在后续中提到“化铜铁骨鲠”。《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比较全面,但是砂仁补肺之力较弱,一般不做提及。

再就是砂仁对肾、元气的益处主要是因为脾胃吸收的精微物质能补充精气,李时珍提到的“化铜铁骨鲠”是形容鱼刺、骨头等卡在喉咙可用砂仁化开,这是形容其化骨鲠之力较强。就以中医养生的理解中,砂仁的益处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砂仁化脾胃湿浊。

脾胃容易滋生湿气,湿气偏盛而阻碍脾胃之气,从而升降不顺畅,有腹中满胀、恶逆、不爱吃饭的亚健康表现,砂仁能化脾胃湿气,脾胃有湿气的人可用砂仁与燥湿行气、除胀满的枳实、陈皮、厚朴一起煮水喝。

如果脾胃有湿气的同时伴有寒气,这时候用砂仁则更佳,因为砂仁不仅除湿还能暖脾胃,养生方法是与草豆蔻、干姜一起煮水喝即可。

二、砂仁行脾胃之气。

金元时期著名的张元素老前辈就说砂仁“主脾胃气结滞不散”,这是因为砂仁辛散温通的特点,能行气消滞,尤其适合有宿食停聚的人,这类人因为宿食不消化而阻碍脾胃气机,有肚子中满胀、不想吃饭、恶逆有腐臭的味道。

养生可以使用砂仁、枳实以及木香达到通顺脾胃滞气的目的,外加山楂、神曲可以帮助消化宿食,这个方法还曾记载于《景岳全书》中。

其实宿食的产生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暴饮暴食,养生可用上述的方法,本质是脾胃并未虚弱而有的宿食;二是脾胃的虚弱而不能很好的消化从而有宿食的停聚,这时候单纯的理气、消除宿食则不能从根源上养生,就需要从健脾养胃开始入手,可以使用砂仁搭配健脾益气的党参、白术以及除湿健脾的茯苓。

三、砂仁暖脾胃。

热爱中医养生的朋友们或许会知道,温热的养生之物运用多了会产生“燥”,而砂仁有温而不燥的特点,再者砂仁行气而不破气的特点注定它尤其适合于养生。

如果是脾胃有虚寒,不仅有寒的表现,特点是肚子中冷甚至是痛,还伴有虚弱的表现,那就是脾胃之气的不通顺,养生可以使用砂仁温暖脾胃的同时加党参、白术、木香一起益气健脾。

四、砂仁固肠胃。

脾胃有寒气,那么脾胃之的升降受到阻碍,从而清浊不分,因此表现出的亚健康是大便稀薄甚至如水。砂仁可以温暖脾胃,升清而故肠胃,轻者单用砂仁即可有用。

如果寒气较重的人,可以适当加干姜来祛除寒气,如果是在专业人士看了,仅仅加干姜作用可能较小,不如干姜、砂仁、附子的组合方式,但是附子的毒性控制不易,所以寻常之人宁愿慢一些也不要冒险。

砂仁虽好,但也毕竟属于中药的范畴,因此根据它辛香而温的特点,阴虚血燥的人、火热内盛的人不适合用之,再就是正常的使用是3至6之间。

砂仁最早源自于海外,如今在中原大地上也是有比较多的存在,它利于脾胃的功用深得学者们的推崇,此外它作为调味品也是不可或缺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