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父与子漫画全集》

几年前就买了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E.O.Plauen)的著名漫画《父与子》。我记得曾经给雨时读过,但她那时还感受不到其中的幽默,也不觉得读这本书好玩,于是我就把那本书放在那,一搁就是好几年。
最近突然拿出这本书,是因为雨时的语文课本上有一则漫画是《父与子》里的《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X
我当时一看这漫画,就跟雨时说:“雨时,这则漫画是选自《父与子》,我们家有这本书,我给你拿来读。”
“真的?!好呢,妈妈!”雨时惊讶而又欢喜的回应。
我从书柜里拿出这本书,我们开始一起读漫画。
完全没有想到,几年后的今天,雨时会被《父与子》这本漫画深深的迷住,她不住地开怀大笑!她完全能读懂漫画,能解读漫画中的幽默了!
那天晚上睡觉前,她趴在被窝里一个人边看边笑,令我十分欣喜!忍不住拍了她看漫画的镜头。


第二天,她嘱咐我帮她把《父与子》带到书包里。现在她经常会带一些她十分喜欢的课外书放书包里。她说她要和同学们分享。刚巧那天中午我去她们班上给她们班孩子讲故事,上课开始之前,我和雨时又在教室里一起读。我们的笑声自然引来一些同学。雨时的同桌曾延也凑过来对我说:“阿姨,这些漫画只有雨时看得懂。”我十分惊讶,怎么可能呢?!然后我开始叫曾延也来看。接着又有好几个女孩将头凑过来。我发现她们的确是需要有人引导才能感受到漫画里的幽默以及蕴含的哲思的。当然,我稍加引导,她们几乎都开怀大笑了。我看得出她们都很羡慕雨时,有这样一个搞笑的妈妈和雨时一起看漫画。
此后几天,雨时每天都带这本书去学校。前天,雨时告诉我:“妈妈,我的书被罗雅好借去了,她说明天还给我。”我很开心,因为雨时真的是在和同学分享阅读,还记得告诉我。
昨天,我问雨时,书还回来了没?雨时说:“还回来了,不信,你去我书包看看。妈妈,你要这本书有什么事没?”很开心她还能这样反问我。我说我想写篇关于这本书的文章。结果,昨天文章没来得及写,今天又被雨时带到学校去了。
此刻,我只想很快把这本书的一些感慨写下,因为很多时候,时间太少,事情太多,想写的念头一过,就搁下了,再也不会去回首。
一、关于看什么样的漫画。现在的孩子不是缺少漫画,而是漫画书太泛滥。她们在看什么漫画?--《阿衰》、《爆笑校园》等。我没有去细看过那些书。因为我从心里是对那些书不屑一顾的。但雨时读过,2年级时就和同学一起看《爆笑校园》边看边笑。
我不太主张雨时看那些粗制滥造的漫画。要看就要看经典漫画书。我给雨时买过全套的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这套书她几年前就喜欢读,而且现在还一直在读的。还有一套韩国的《爆笑知识漫画系列》,一套25本,雨时也是翻来覆去读。曾经给雨时买过日本高木直子的漫画系列,但她那时没有特别兴趣,我就把书送给外甥女遥遥了。遥遥于是成了高木直子第二。那时她读五年级。她们班的小朋友也都深受影响,很多孩子都买了高木直子。遥遥后来画画都颇有高木直子风格。
与前面那些经典漫画书比较,《父与子》的漫画是截然不同的。那些漫画都配有大量文字,是不需要解读的。而《父与子》的漫画,都只有标题,没有文字说明,更考验一个人的读图理解能力。下面是我从网上下载的几幅图:


二、从《父与子》漫画中我们能收获什么。几年前,雨时不能从这本漫画中感受到巨大的幽默,或许是因为她的理解还没达到那个层次。或许也是我这个引导人做得不够好。今天,当我们重新拿出这本书,我没有想到我们收获是如此之多。
从这本书,雨时收获了幽默。一个不会幽默的人,是会缺少很多快乐的。雨时能感受到书里的幽默的时候,她自己也快乐了。她还懂得和同学分享,也懂得和我分享,比如,她看到漫画《落日》时,她大喊我:“妈妈,你快看,他儿子把他光头当成落日,没想到他一回头,落日居然长胡子了!”分享的结果是:我和雨时共同大笑!
从这本书,雨时可以学想法解读。我一再地提到,星儿的想法解读,这课题太难了。是要终身学习的。雨时很多时候社交行为幼稚、不合常理的根源就在于她不会正确的想法解读。她不会知道她这么做,这么说,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别人会对她怎么看。
阅读,恰好给了我教雨时想法解读的一个途径。我时时刻刻地通过阅读教雨时理解人际关系,解读人与人之间的想法。一路走来,我觉得我真的收获了太多太多。雨时真的是在“想法解读”的道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