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三阳(下)
三阴三阳(下)
上一篇
留下个问题:
中医有没有
哪部分内容
用三阴三阳
太阳、太阴
少阳、少阴
来去命名
而且具有
较大意义
有的
在表达五脏,阴阳量上
这样的命名,具有意义
中医常用四象
太阳、太阴
少阳、少阴
说明五脏特性
四象与五脏
如何地相配:
心为“阳中之太阳”、
肺为“阳中之少阴”、
肝为“阴中之少阳”、
肾为“阴中之太阴”
大家发现
少了一个
中医以
五行体系
为主框架
因此在四象之外
还要加一个元素
跟五行在数量上对应
加的这个元素即
脾为“阴中之至阴”
至阴这个词
是中医为使
阴阳体系与
五行系统
相洽洐生
用以说明
五脏特性
四象+至阴
正好与五脏,的阴阳量对应
还可以说明,阴阳发展趋向
先大致看懂
再讨论意义
■ ■ ■
“阳中之太阳”、
“阳中之少阴”、
“阴中之少阳”、
“阴中之太阴”,
“阴中之至阴”
这五句每句第一个字(阴或阳)
是根据五脏位置的高低来界定的
心、肺在上,属阳
都以“阳中”来表述
肝、脾、肾在下,属阴
所以都以“阴中”来表达
太阳、少阳、
太阴、少阴
指代对应脏
的阴阳量
及功能特性
一个个来看:
心为
“阳中太阳”:
太阳之脏
心的阳气量
生理上偏多
病理
则表现为
心火易旺
由于
“同气相求”
易被火热
之邪所扰
“心恶热”
肾为
“阴中太阴”:
太阴之脏
意味着阴多阳少
任何教科书都强调
肾阴、肾阳的重要
但从中医
发展脉络
肾阴,肾阳
更看重肾阳
皆因物皆
以稀为贵
太阴之脏
缺的是阳
这种观念
命门学说
兴起苗头
火神派大兴
就表现得更
淋漓尽致了
“阳中之太阳”、
“阴中之太阴”
说明的是
心肾两者
心和肾
一个易偏阳
一个易偏阴
如何协调
让心肾的
阴阳水火相交
阴阳互济互补
如此一来
两全其美
肝为“阴中少阳”
少阳,春天、早上
好像太阳
从地平线升起
充满生发之意
且是往阳多
的方向发展
这就与
肝主疏泄、
肝主生发、
肝为刚脏
这些功能特性
意象非常相近
肺为“阳中少阴”
少阴,秋天、黄昏
秋气转凉
日落西山
反映了
阳渐消
阴渐长
气敛降
的态势
正与肺,五行属金
气肃降,之象类同
少阳,在左,左升
少阴,在右,右降
互相协调
太极圆转
于是有了
肝从左升、肺从右降
人体气机如太极旋转
脾为“阴中之至阴”
不少的人,可能误读
以为“至阴”,是阴最盛
阴最盛是“太阴”
太代表多、大
“至阴”:
“至”是“到”
至阴的位置
摆在太极图中间
即正是从阳入阴
从阴出阳的
阴阳交接处
脾为气机
升降枢纽
枢纽在中
■ ■ ■
五脏的
太阳、太阴、
少阳、少阴
的命名与
经络的
太阳、太阴、
少阳、少阴
的命名
意义不同
五脏阴阳,太、少的命名
确可说明,该脏的阴阳量
从古至今,都没变过
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在给经络
命名之初
其中含有
阴阳量
的意义
可是在应用过程中
阴阳量的指导意义
已逐渐趋向了淡化
提醒各位:
太阴、太阳、
少阴、少阳
在脏腑与在经络
指代的并不相同
不要混为一谈
比如心,在脏腑叫太阳
说明心,的阳气量最多
但心在经络叫少阴
全称,手少阴心经
这是因为
心属五脏
五脏属阴
心属阴经
■ ■ ■
有人问:
为什么
太阳、太阴、
少阳、少阴
这些名称
在脏腑和
在经络
代表意义
会有不同
《内经》是集体创作
根据脏腑功能,设定阴阳量
根据阴阳量,作出命名
有人根据
经络归属
是脏或腑
脏属阴
腑属阳
从而分出阴阳
然后再来命名
这些人不见得
就是同一个人
甚至
不同的篇
书写年代
未必一样
三阴三阳与至阴
的名称和
相关问题
谈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