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第一次听说连波先生,我不太能确认是什么时候了。记得有次也是讲越剧十姐妹吧,翻开一本画册,其他人我都没印象了,只记得竺的两张相片,一张是现代照,一张范蠡,直到现在也还没有清晰的。那会儿竺的存在是什么样子的呢?她就是一个梦幻泡影,没人提,没人记得,好象她存在的几十年都是假的,凭空想象出来的一样。就这样看到的这两张照片,以及其他十姐妹的相片,下面标注“连波提供”。我当时用录像机录了这档节目,当然如今不必再提。我就一直都很感激他。还有一位韩义老先生,也是,回忆当中提起过竺水招,我很感激他,现在也了解更多一点了,他和竺的渊源要深一点。不过连波理论上渊源就没那么深了。
第一次看到连波先生,应该在尹桂芳家里,总之不管是合影或别的什么,在她家里看到的。直到此时,我对越剧的了解,仍只限定在演员的粗浅层次上面,但也逐渐意识到象作曲、编导的重要性,因而有了点印象。
后来尹桂芳去世,有关于她的一系列追念活动,其中之一——应当是在上海图书馆吧,原谅我也将老,记性溃败——连波讲尹桂芳的唱腔艺术。我去听了。
听到他讲和尹桂芳的情谊,他们一直以姊弟相呼的,尹桂芳很多戏,都是他的作曲,比如《何文秀》《屈原》《西厢记》《宝玉与黛玉》……所有这些我热恋的尹桂芳的实况大戏,差不多全出于他的手笔。
他还谈到了《武则天》,尹桂芳刚到福建,要排新戏,各种困难,他从上海隔着省市隔着行业赶去为她作曲,因为交通不便,为免连波奔波,尹桂芳首次采用了“定腔定谱”。他说:尹桂芳的武则天形象,俊而威,可惜的是,在福建,竟连一张剧照都没有留下来。
尹桂芳和连波的良好关系,延续超过了时代,尹小芳的《张羽煮海》、萧雅的《一枝梅》、王君安的《玉蜻蜓》等,都是连波作品。
时至如今,遗憾就不用说了,因为当时他那个谈话我录音的。……都没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