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孩子「性早熟」,关键竟是这一点

太长不看版

性早熟的具体原因其实很难确定,总体上没有必要纠结于某一具体的食物。
生活方式上,高脂高糖饮食习惯、电视互联网等等引起的性刺激、环境污染物都可能与性早熟有关,肥胖的孩子有更大的性早熟风险。
担心孩子性早熟,可以把重点放在预防肥胖上,均衡饮食,并养成锻炼的习惯。
- 目录 -

不清不楚的性早熟

如何预防?

确诊性早熟后饮食如何注意?

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前几天我写了有关毛蛋的话题之后,有一位网友留言说,他们这边的儿科医生建议小孩子不要吃太多养殖的虾、鸡肉还有牛奶,可能导致性早熟。
这些食物是否真的不应该吃呢?
简单来说,“不要吃太多” 这句话放在任何场景下都是说得过去的。
这些动物性食物经过食物链确实可能富集一些可以起到性激素作用的化合物,理论上确实不能吃太多。
关键是,怎么算太多?有更合理的选择吗?养殖的食物是否真的不安全?
要我说,虾比起养殖的鱼来说,通常安全性反而高一些。
而且无论奶牛也好,鸡肉也罢,一般也不至于使用超量的性激素(更常见的可能是较多的抗生素的残留)。
因此,从直接摄入的角度来分析,风险并不大。
既往的一些研究也显示,经过层层的食物链传递,最终被人体所摄入的这些性激素,剂量已经非常低了,孩子并不用担心。
不清不楚的性早熟
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就是一个孩子的身体更早的进入青春期,有了一些性特征。
大多数女孩会在10-11岁进入青春期,而男孩则是11-12岁,这时除了出现胸部和睾丸的明显发育,孩子的肌肉骨骼身体形态等等也会发生改变。[1][2]
一般认为女孩的青春期提早至8岁以前,男孩提早于9岁之前就算是性早熟了。
过去20年的很多研究都提示,东亚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性早熟开始增加,性早熟的比例已经快速向着西方国家接近。
具体的原因目前还并不太确定,认为可能是跟整体的生活习惯,包括一些与西方趋同的高脂高糖饮食习惯有关,甚至电视互联网等等引起的性刺激,以及一些环境污染物,也可能有一定影响。[3]
为什么原因不好找?
在推断具体原因,还是很难得到明确的诊断的。
除非是有明确的外源性性激素接触(包括一些药膏、药物、膳食补充剂)、特定的感染、激素紊乱以及肿瘤导致的脑部异常,甚至一些针对中枢系统的放疗干预等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继发性的性早熟。
基本的机制
但排除掉这些容易检测、识别的因素,由长期生活习惯导致的性早熟,很难排除干扰变量,明确具体的原因。
男性或者女性特征发育提前的因素也有很多,目前认为导致性早熟影响最大的一种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这种激素如果过早地释放,会使得身体内的相关器官释放更多的性激素,进而发挥作用。
目前认为内脏的脂肪蓄积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代谢控制因子,会影响到GnRH的分泌。也就是说,肥胖的孩子会更容易出现性早熟。
如果想从生活方式角度预防性早熟,与其纠结于某一种食物,不如从预防肥胖开始。
如何预防?
食物
自打上个世纪90年代,大家意识到性早熟开始高发之后,第一个怀疑的就是肉和牛奶。特别是像美国,他们是允许使用重组牛生长激素的,相关的争议也很多。
但重组牛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类的成分,在人体的消化道中可以被破坏。虽然确实有一些次生的代谢产物,但最终的剂量相比于人体内本身的激素水平,实际上非常低,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因此这么多年了,在美国也仍然允许使用生长激素的,更何况在中国一直是不允许使用的,因此大家并不用特别担心。
环境
除此之外,有一些环境污染物,比如一些塑料产品和家装材料中含有的邻苯二甲酸盐,被一些研究发现和乳房发育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这方面成分的控制也还是要重视的。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肥胖。
减肥
肥胖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很多激素的释放,包括导致性征发育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因此要注意控制孩子的体重,在饮食上,要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糖类的摄入,而非教条地拒绝某一种特定的常见食物。
  • 多运动

建议大家平时还是应当让孩子多注意户外活动,家长最好能带着孩子参加一些休闲活动,比如散步、跑步、攀岩、滑雪等等,养成一些运动的习惯。
  • 控制饮食

总体原则是在均衡饮食模式下,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但是关键还是看整体的摄入量以及这个食物本身的安全性。同时要注意限制甜食、甜饮料(包括果汁)和饱和脂肪(肥肉、动物油脂)的摄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