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的呷豆腐,回忆下湖南老家的白喜事(上)
昨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农村结婚风俗的,今天,我来写另一种老家风俗。
人生不过是生死二事,在我们湖南老家,一个小孩出生却远没有一个老人过世热闹。在农村,也没有任何一种民间的活动比办丧事更热闹。
一个人在呱呱坠地时,只有几个亲人在场,满月时,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喝顿酒,就算是广而告之了:这个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但是这个人走完人生旅途,撒手西去后,就得锣鼓喧天,鞭炮轰响,大吹法螺,大摆流水席吃个几天几夜,载歌载舞,旌旗飞舞,千人送,万人围观,折腾很多天,直到一座新坟落成,这个人的人生才算完全结束。
对普通人来说,一个人最辉煌的时候,不在于功成名就之时,不在于洞房花烛之夜,而在于他的葬礼。活着的任何时候,他都没有被如此关注和重视。平时再默默无闻的人,此刻也攀上了人生巅峰,被无数人缅怀,颂扬。
一个老人过世,在他咽气的时候,这个时刻马上被记了下来。然后这户人家立即鸣放鞭炮,宣告老人正式告别了这个世界,同时哭声四起,这户人家的女性亲属的撕心裂肺的哭腔传遍村庄上空。接着,一拨拨人马被派了出去,分赴各亲戚家报丧。
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马上聚集在一起,成立治丧委员会。
简单的商议之后,村里的秀才马上奋笔疾书,不久一张工作安排表就贴在院子中央,堂屋的墙上。
工作安排表上大致有下面几项:
主事人,自然是那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负责主持统筹本次丧事全面工作,一般3人;
账房,主管办丧事的经费收支,收入来源主要为孝子孝女出资和前来吊唁者的礼金,支出主要为招待客人饭菜以及办丧事其他开支,一般也是3人左右。
接客,接待前来吊唁客人,由上了点年龄又善于交际的人担任,一般3-5人。
采购,去县城购买食材以及其他物质的人,一般也是3人。
厨房,操作流水席的厨师,不一定要专业大厨,做饭菜比较好的皆可担任,一般10人以上。
鸣炮,专门放鞭炮的,这个工作年轻人个个抢着干,2人够了。
行走,就是服务员,流水席端菜倒酒的,由青年后生担任,10-15人。
造钱,这个可能大家不懂,其实就是在纸钱上打孔,让平板的纸钱看起来像一串串铜钱,5人左右。
打井,这个外人恐怕更不明白,说白了就是挖墓穴的,一般5人。
做豆腐,很多不明白,既然有厨房了,怎么还要专门找人做豆腐?那他不明白,老家办丧事,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呷豆腐”,豆腐是主菜,有水豆腐,油豆腐,三角豆腐等。豆腐的用量极大,得专门有人做豆腐,一般需要5-8人。
扛旗,一般由小朋友担任,至少20人以上。
乐器,一般由乡间喜欢玩乐器的人担任,负责敲锣打鼓,唢呐是一定要的,一般10人左右。
这还仅仅只是部分工作人员,办一场像样点的丧事,至少得上百人来操持。那么,这么多工作人员从哪里来?全部是一个村的乡亲来义务帮忙,没有工资的。因为,谁家都会有老人过世,别人家有事,你不去帮忙,你家以后有丧事了,别人肯定也不愿意帮忙,到那时你情何以堪?
一户人家办丧事,全村人都要去帮忙,这是农村上千年的规矩了。
有人要问,全村人干活,那主家是不是更忙?错了,主家要悲伤,男主人出面接待一下亲朋好友就行了,不用管具体事情。女主人呢?包括女儿,儿媳等一定嚎啕大哭,细说逝者的生平,营造出浓厚的丧事气氛。
门口贴上了白对联,横拍一个“当大事”。
鞭炮声和哭声,开始在村庄上空飘扬,江水含悲,无语东流。
(因篇幅所限,今天写到这里,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