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姜维,还有四个人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他们分别是谁?
三国时期,诸葛亮是一个治国大才,在蜀汉拥有很大的权力。刘备死后,蜀汉国势飘摇,大厦将倾,是诸葛亮凭借一己之力将蜀汉拉回了正轨,可以说没有诸葛亮的话,在刘备死后,蜀汉就会分崩离析。诸葛亮死后,我们大家都知道姜维是他的接班人,而除了姜维,实际上还有四人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他们都是谁呢?
一、马谡
其实相比于姜维,马谡是更加的受诸葛亮重视的。马谡兄弟五人,在当时都是非常有名气的,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他的哥哥马良了,所谓“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而由于马谡早就名声在外,受到刘备的重视,也曾做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马谡这个人,才气器量远超常人,喜欢谈论军事谋略,深得诸葛亮的器重。不过刘备在去世前,曾告诫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他觉得马谡此人名声大过于才华。很显然,诸葛亮并没有听从刘备的建议。
当时经过夷陵大败,蜀汉人才损失严重,年轻一辈的人才里面根本没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现在有马谡这么出彩的年轻人在,诸葛亮怎么会不重用呢?说白了,诸葛亮重用马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马谡确实是有才华的,虽然缺少实战经验,但完全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二是蜀汉人才稀缺,刘备夷陵一仗把人才都败光了。
诸葛亮安定蜀汉后,开始出兵北伐,当然也是带上了马谡了。诸葛亮其实是非常看重马谡的,想要栽培马谡,甚至在马谡看来,诸葛亮的这种行为都相当于把他当成徒弟一样栽培了。如果马谡表现得好,说不定后续诸葛亮还真的可能考虑让马谡接替他的位置。不过在街亭一战中,马谡把一切都搞砸了。原本诸葛亮力排众议,让马谡获得军功,提拔马谡,结果马谡不听调度,使得街亭失守,危及蜀军,诸葛亮不得不选择撤退,最终导致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而面对诸葛亮的责罚,马谡说了这么一段话。
原文: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
从马谡临终对诸葛亮说的话和平时诸葛亮对马谡的栽培来看,他是真的把马谡当作了接班人培养的,只可惜马谡没有这个福气。
二、杨仪
说杨仪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大家都很奇怪,似乎诸葛亮根本没这个意思啊,而且诸葛亮还写信给刘禅,明确说过让刘禅不要重用杨仪。
原文: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
虽然诸葛亮表面上是很看重杨仪的,但是实际上诸葛亮深知杨仪性情太过于急躁狭隘,如果由他掌权,必定于蜀汉不利,所以在诸葛亮去世前,就已经密奏刘禅了。这里就有一个很奇怪的事情了,既然诸葛亮不看重杨仪,为何他去世时又让杨仪统领大军撤回成都呢?他明明知道杨仪和魏延水火不容,为何会这么安排呢?
这是一处很奇怪的地方,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是肯定知道杨仪领军的后果。杨仪领军,魏延不服,必定生乱,但是诸葛亮仍然是这样选择了。只能说诸葛丞相心思深沉,正是想借机让杨仪除掉魏延,而除掉魏延后,刘禅必定是不容杨仪的,因为魏延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是刘禅的心腹。事实也正如诸葛亮所料,杨仪虽然斩杀了魏延,平定了魏延之乱,但是回到成都后并没有得到赏赐,反而是被贬官了,之后更是因为有不满情绪被刘禅下狱,贬为庶民。刘禅的好脾气大家是知道的,能把刘禅惹成这样,可见他有多么不满魏延之死。
可怜的杨仪,被当作刀子借刀杀人,而费祎和姜维只是站在一边冷眼旁观。
三四、蒋琬费祎
实际上,在诸葛亮去世前,他真正钟意的接班人是蒋琬和费祎。蒋琬费祎聪明过人、颇有大才,受到诸葛亮的看重。在诸葛亮临终前,刘禅派人前来询问,他去世后有谁可以辅助蜀汉,诸葛亮就点名了这二人。
原文: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
事实也证明诸葛亮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去世后,蒋琬、费祎相继为政,使得蜀汉国泰民安,国力蒸蒸日上。
结语
除了姜维,还有四个人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他们分别是马谡、杨仪、蒋琬、费祎,只不过马谡由于没有守住街亭被军法从事了,而杨仪因为不受诸葛亮的待见,最终也没有好的下场。只有蒋琬费祎成功的接了诸葛亮的班,使得蜀汉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