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书.内篇》续
内篇(续)
《天宝经》曰:凡认脉情看住绝,水若行时脉不歇。歇时须有小明堂,气止水交方是穴。后面要金气可乘,前头要合水可汇。若还凿脑而凿胸,凑急伤龙非融结,此定穴之密语也。故当求其砂水会处,枕流而葬。阴者为强,固当缩下,奈何性缓,要插上七八寸,急其缓性,名为凑交斗煞。刘氏所谓摆缓,则入据而凑肤是也。苟执支法扦之,则主败绝,此是高陇之至难体认者。
乘者其来,言生气之所从来,因其来而知其止,故葬者得以乘之,不使有分寸之违也。脉不离棺,棺不离脉,棺脉相就,剥花接木,法当就化生脑上,循脉看下,详认鸡窠蟹眼三文名字交牙滴断,或分十字,或不分十字,看他阴阳配与不配,用人强弱顺逆急缓生死浮沉虚实,以定加减饶借。内接生气,外接堂气,内外符合,前后无蔽,始为真穴,一有不顺,即花假矣,此乘生气之要诀也。下言乘金穴土义同。
审其所废 ,谓入首废坏,真伪莫辨,故不得不详加审察也。夫龙真未丧,则定穴易为力,但乘其来,即知其止。却有一等不幸为牛关践踏,上破下崩,岁久年深,或种作开垦,或前人谬扦其旁围墙拜坛,不无晦蚀;或曾为居基,益低损高,或田家取土,锄掘贼,而大八字与金鱼不可得而移易,但要龙真局正,水净砂明,当取前后左右四应,证之心目,相度酌量开井,无不得矣。盖夫一气化行支龙,随气而成形质,今既废坏莫辨,故必于废中审之,则凡所谓阴阳刚柔急缓生死浮沉虚实之理,无不了然。既得其理,则倒杖之法亦因之而定焉。
择其所相。谓择其所相辅于我者。法当于小八字下看两肩暗翊,肩高肩低,以分阴阳作用,次视三分三合,崎急平缓,以别顺逆饶减加。近观蝉翼之砂,虾须之水,以定葬口界限,是皆左右之所相。苟失其道,则有破肋翻斗.伤龙伤穴.伪浅伤深之患,故不得不详加审择也。下篇言相水印木义同。
避其所害,谓避去死气,以求生气也。盖穴中之气,有刑有德,裁剪得法,则为生气,一失其道,则为死气,故不得不审而避之。何以言之?避死挨生是也。如阳脉落穴,以阴为生,阳为死。阴脉落穴,以阳为生,阴为死。脉来边厚边薄,以薄为生,厚为死。双脉一长一短,以短为生,长为死。一大一小,以小为生,大为死。经秀嫩光净圆厚涌动为生,枯老臃肿破碎直硬为死。又或砂水之间,反坑斜飞,直撞刺射,皆为形煞。横过之山如枪如刀尖利,顺水可收拾为用者用之,可避去者避之,此则以眼前之所见者而论之也。又程子谓五患,刘氏谓四恶,皆在所当避也。
祸福不旋日。经曰:葬山之法若呼吸,中言应速也。祸福之感召,捷于影响,能乘能审,能择能避,随其所感,否则为凶应矣。大要在分别阴阳以为先务。有纯阴纯阳,边阴边阳,上阳下阴,上阴下阳,阴交阳半,阳交阴半,强阳弱阴,老阳嫩阴,各有作法。阴来则阳受,阳来则阴作,或入搪而斗口而凑檐。又有阳嘘阴吸这不同,顺中取逆,逆中取顺,情有盖粘,则正口顺作,情在倚撞,则架折逆受。假若阴脉落穴,放棺饶过阳边,借阳气一嘘,其气方生。阳脉落穴,放棺饶过阴边,借阴气一吸,其气方成。所谓阳一嘘而万物生,阴一吸而万物成是也。苟不识裁剪放迭之法,当嘘而吸,当吸而嘘,宜顺而逆,宜逆而顺,及夫左右吐深浅不知其诀,不能避杀挨生,则生气变为杀气,纵使高下无差,左右适宜,浅深合度,犹且不免于祸,况未当于理者乎!古歌曰:若还差一指,如隔万重山。即是此也。
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 土色光润,草木茂盛,为地之美。今童山粗顽,土脉枯槁,无发生冲和之气,故不可葬。却又有一等山石,纹理湿润,光如卵壳,草木不可立根,自然不产,开井而得五色土穴者,是又不可以童而弃也。
气因形来,而断山不可葬也。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山既凿断,则生气隔绝,不相接续,故不可葬。《青华秘髓》云:一息不来身是壳,亦是此意。然与自然跌断者则又不相侔矣。
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高垅之地,何莫非石,所谓山势原骨,骨即石也,石山行度,有何不可,惟融结之处不宜有石耳。夫石之当穴者,焦硬而顽,麻燥而苏,或不受锄掘,火焰飞扬,肃煞之气,含烟带黑,为凶也。其余纵使有石,但使体质脆嫩,纹理湿润,颜色鲜明,则无不吉矣。又有奇形怪穴隐于石间者,四畔皆石,于其中有土穴,取去土尽,始可容棺;又有顽石凿开而下有土穴,皆可入选,是未可以石为嫌也。 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此言横龙滔滔竟去,挽之不住,两边略有垂下,不过挠棹而已。气因势而止,穴因形而结,过山无情,其势未止,其形未住,故不可葬。却又有一等横龙滴落,正龙腰落,及夫斩关为穴者,不同也。
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
支龙行度,兄弟同完,雌雄并出,及其止也,城郭完密,众山贵集,方成吉穴。彼单山独龙,孤露无情,故不可葬。却又有一等支龙不生手足,一起一伏,金水行度,跌露平洋,两边借外卫送为养荫,及其止也,雌雄交度,大江拱朝或横拦,外阳远接,在乎缀砂之间,纵有阴砂,仅高一步,此又不可以孤露而弃之也。何以言之?盖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所以为贵也。
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而消己福。
此复证五凶之不可用也,凡此是无所葬,适足腐骨烂棺而已,主退败少亡痨疾,久则归于歇灭,可不慎哉!
上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此言上面龙之行度体段也,大顿小伏,藕断丝连,谓之脱卸。夫大地千百里,行龙其何可穷乎,故远若自天而来也。
若水之波,此言隐藏伏于平洋大际之间,一望渺无涯际,层层级级,若江而之水,微风荡漾,则有轻波细纹,谓之行地水。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矣。若马之驰,原其起,若马之奔腾,将欲止,如马之及厩,其来若奔。其来也,奔驰迅速,如使者之告捷。
其止若尸,其止也,若尸居不动,无复再去意,若怀万宝而燕息。
众山朝揖,万水翕聚,如贵人燕安休息珍撰,富如万金,若揽而有也。
若肯万善而洁齐。明堂宽绰,池湖绦绕,左右前后眼界不空,若贵人坐定,珍撰毕陈食前方丈也。
若口之鼓。口乃无底囊,今煅者引风之具即者其类也,才经鼓动,其气即盛,吉纳气之满也。
若器之贮,如器之盛物,满而溢 ,言气之止聚也。
若龙若弯,或腾或盘。若龙之盘旋,蛮之飞腾,言其活动有蜿蜒翔舞之体段,无破碎死蠢之形状。
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来势如虎出深林,自幽而渐显气象,蹲踞而雄壮;止势如鹰落平洋,自高而渐低,情意俯伏而驯顺,气象尊严,拥护绵密,若万乘之尊也。
天光发新,眼界轩豁,气象爽丽,神情性悦,一部精神,悉皆收摄而纳诸扩中,然而至理微妙,未易窥测,要令目击道存,心领意会,非文字之可传,口舌之可语也。 《中庸》曰:人莫饮食,鲜能知未也。朝海拱辰,如万水之朝宗,众星之拱揖,枝斗之护花朵,廊论著之副厅堂,非有使之然者,乃一气感召,有如是之翁合也。 《易》云: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其斯之谓与!
龙虎抱卫,主客相迎。凡真龙落处,左回右抱,前朝后拥,所以成其形局也。未有吉穴而无吉案,若龙虎抱卫而主客不相应,则为花假无疑。 四势朝明,五害不亲。四势即龙.虎.主.客也,贵乎趋揖朝拱,端正严而不刺侧,明净而不模糊。情势如此,乌有不吉?更欲不亲五害。五害者,童.断.石.独.过也。十一不具,是谓其次。
此特指上地而言。十中有一缺为次,执泥以为说,则世间无全地矣,非概论也。
海眼曰:篇中形势二字,义已了然,可见势在龙,而形在局,非俗人之所谓喝形也。奈何卑鄙之说,易惑人心,须至捆蔽,以讹传讹,以肓诱肓,无益反害,莫此为甚。总之道理原性广大精微,古圣先贤原为格物致知,穷理尽性大学问,今人只作笼利想,故不得不以术行耳。匪直今人之术不及古人,今人之用心先不及古人之存心矣,奈何!
发布于 02-17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