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宝德化白瓷,中国文化精髓
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就生产出了白瓷,但德化白瓷成为全国制瓷业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德化所具有的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以及白瓷独具的优良品性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德化很快就以生产白瓷而著称,并且成为了闽南的瓷业中 心,代表了全国白瓷生产的最 高水平。
明代末期以后,德化窑开始大量生产各类观音像、佛道人物塑像以及非宗教人物像,远销海外各地。正是由于德化白瓷的洁白、光亮、高透光度,以及《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广泛传播,欧洲人从此踏上了长达数百年仿制中国瓷器的历程。
唐代邢窑白瓷款式唐代瓷器底部采用刻字方式,均是在器物成型后、烧成前刻划于器物外底部,有翰林、盈字款等字样,其中以盈字款最为出名,盈字款,字体清晰,笔画遒劲。款识辩伪:唐代邢窑白瓷“翰林”二字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竖着刻写;而“盈”款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民俗文化。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德化瓷多不超过1200℃,成品率高,量大,用后容易变色,茶垢不易清洗,大批量生产。德化白瓷多用贴花技术,将颜料做成花纸大量生产,然后直接贴在白瓷上,肉眼可见网纹。从艺术性上不如景德镇瓷器,不过价格也更为便宜。
白,是平等的对话。白色,被赋予了象牙的高 贵,也有猪油的平凡。每一种白,都在“无中生有”的底色上,显露着天然的微妙。无论有多少种白,都是需要人的想象力来配合的。
白瓷除了上述的白胎施透明釉和化妆土施透明釉以外,在隋代也出现了釉呈乳浊状的白色瓷。这类呈乳浊状的釉的形成,可能主要是因为烧成温度偏低,釉内存在小颗粒而出现的现象。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的何文权和熊樱菲曾对这类釉呈乳浊状的隋代白瓷进行科学测试,并未找到如中东9世纪仿中国白瓷而出现的白釉中所含的氧化锡呈色剂。秦大树《早期白瓷的发展轨迹》一文中提到定窑有“略施失透的白色釉的精细白瓷”。所谓的白色釉现象尚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