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山水画赏析
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元末明初画家,赵孟頫的外孙。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现在介绍其人的山水画作品。
东山草堂图 元代 王蒙
此图是王蒙三十六岁(1343年)时所作。画中茅堂隔水,背山重叠,磊石、布屋、开湖,形制皆偏向于方正。通幅用笔,皆切实而稳厚。树干钩藤,山间苔点,极细微处,均无轻纵之笔,别有一种稳重苍郁的意象。后人中如沈周等,得力于此者甚多。
夏山高隐图 元代 王蒙
此图中崇山峻岭,瀑布孤悬。下方房舍分为两区,右侧屋内高士手持羽扇踞坐榻上,童子捧盘侍奉左右,屋外一童子正在调鹤,庭前草树丛密,山溪流淌,横卧溪上的小桥将两处屋舍连接。左侧屋内一妇人正在劳作,庭中小犬静卧,呈现出一派静谧清幽的意境。林间小路上,一着官服之人捧敕而来,似征召高士的使者,抑或是奉敕祭山的官员。中部山路曲折,溪水潺潺,观舍隐现于松荫林木之间。上部山峦叠起,瀑布飞泻。此图代表了王蒙画风成熟时期的典型风格,
秋山萧寺图 元代 王蒙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王蒙在邹复雷的蓬荜居作这幅画。画中墨色由浅而深,用焦墨的地方甚多。皴纹的用笔非常繁复,毫不紊乱,特别能表现出山林茂密苍郁的感觉。
丹山瀛海图 元代 王蒙
此卷画海边起伏的山峦,层层深入,海面缥缈空阔,帆樯隐隐,用笔作屈曲体,出于董源,是王蒙别具一格的作品。王诜画有多卷瀛海图,王蒙此卷在构图上多有相似,或是王蒙借古开今之作。
西郊草堂图 元代 王蒙
图中深秋茂密的林阴下有茅舍数座,一老翁坐室内案旁读书,旁屋内二仕女侍读。门前清溪潺潺,小船停泊着。屋后平湖汀渚,一叶轻舟载客行于湖心,打破了画面的沉寂。远方群山烟林,意境清幽。全图笔墨工细秀逸,构图新颖,为王蒙山水画精品。
深林叠嶂图 元代 王蒙
图绘叠嶂深林,溪桥过客。于溪山深处,村舍水榭栉比鳞次,愈见其深邃。通幅皆用中锋湿笔,生动而有力。
夏日山居图 元代 王蒙
此图绘长松高岭,山坞人家。半敞的房舍中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正在来回踱步,哄儿入睡,极富生活情趣。王蒙的作品虽多描写高士隐居生活,但其中往往蕴含俗世的生活情趣,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画家入世情结的一种流露。
溪山高逸图 元代 王蒙
图中高山耸立,山头层层叠叠,树木苍茫,一线飞瀑直落而下,水珠四溅,山石中部又一飞泉,从岩间淙淙涌出,溪间奔湍,沿山脚蜿蜒曲折地流注而下,古松掩映草堂,堂内有高士端坐,书童相伴。
葛稚川移居图 元代 王蒙
此图描绘的是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的故事,截取了葛洪在移居路上的一段情景。画面以山水为主体,重山复岭,丹柯碧树,飞瀑溪潭,茅亭草舍,一派深秋山林佳境。全画构图繁复,但层次井然,飞瀑、山径引导观者的视线层层深入,使画面气脉贯通,虽满而不迫塞。
具区林屋图 元代 王蒙
这件画作描写江苏太湖林屋洞之景色。玲珑的洞壑、层叠的山石、繁密的树林、错落的村舍和粼粼水波填满了整幅画面,大胆地摆脱了自然景象的拘囿。全作的构图几乎密不透风,但因画家有虚实相济的观念,故在画幅的左上角营造出「透」的部分,使得全作毫无迫塞的感觉。
荆溪湿翠轴 元代 王蒙
青卞隐居图 元代 王蒙
图绘浙江卞山的景色,山峰峦曲折盘桓,重叠峥嵘,气势雄奇秀拔。山间林木茂密,山径迂回,飞瀑高悬直注。山脚下有客曳杖而行,山坳深处茅庐数间,堂内一人抱膝倚床而坐。
春山读书图 元代 王蒙
图中松林中有茅屋数椽,有士人读书其间,水边茅亭里又有闲坐观赏之士,环境十分幽静。用笔凝练飞动,沉着有力,山石苔点全学巨然用破笔点出,益见山容的浑厚苍茫。
秋山草堂图轴 元代 王蒙
林泉清趣图 元代 王蒙
图绘崇山密林,一道瀑布自山涧飞奔而下,直击山石,如云雾散开,山脚下平坦处一宅院依山水而建,屋内人影绰绰,院中一人忙碌;近处一士人向亭中走去,一童子手抱雨伞紧跟其后,一鹤立于士人旁,很是亮眼。
层峦耸翠轴 元代 王蒙
松窗高士图 元代 王蒙
图绘松窗高士,濯足沧浪。用笔松秀而笔力精绝,董其昌以为黄鹤山樵得意笔,知言也。
桃源春晓图 元代 王蒙
本幅写陶潜《桃花源记》之景色。春光明媚,渔郎撑棹,徐行于溪水之上。两岸桃花齐绽吐英,远山叠嶂,山头苔点繁密,为一焕发回春的景象。此作山石、树木层叠,构图繁复,无迫塞之感。皴山画树,层层点染,笔墨苍润,有古雅之趣。
琴书自娱图 元代 王蒙
图绘山峰高耸,山峦连绵,山腰处一人拥琴端坐,童子扫阶前落叶;山脚树林中小道上行二人,一人骑马,一人抱琴,相向而来。
太白山图卷 元代 王蒙
图绘浙江太白山天童寺一带的景色,其中主要是天童寺前面长达10公里的苍莽松林,松林苍郁茂密,寺庙楼阁、草堂屋舍,隐约可见。全图近处青松夹径,画中人物往还其中;远处山峦绵延,屋宇良田错落其间。画面着色较重,山青叶红,一派山间田园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