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大学(台湾)美术学系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家具史
清代自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内廷慈宁官成立造办处以后,以皇帝御前所需为主,兼及皇室、内廷人员的相关各项器用都由内务府造办处统一承办。在不同时期依实际需要成立相关作坊,大致有木作、漆作、皮作、铜作、匣作、表作、牙作、玉作、画作、鋄作、镶嵌作、珐琅作、杂活作,以及弓作、炮枪作、舆图作等。
清早期 紫檀柜格
长119厘米 宽49厘米 高25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一般制作流程皆由御前太监传旨各作开始,各作接旨后先依旨意「画样」(标明尺寸及简单纹饰的草图)呈览,有任何修改则按旨意重新画样再行呈览。就家具类而言,较简单的小件可能就会奉旨「照样准做」,繁杂或涉及其他相关尺寸、装饰、加工或陈设,或者皇帝不放心,有时需先做出「合牌样」(布和纸作胎骨的样品)或者按实际尺寸等比缩小的模型「烫样」,甚至依实际要求尺寸用松木、椴木等轻软木料先做出「大样」(实样)呈览。最后旨意定夺「照样准做」后,相关各作开始计算一应所需用材物料,大至主要木料、生漆、调色用的桐油等,小至鱼鳔(煮成胶水),再向司库请领用料。
清宫造办处《活计档》
此页档案讲到了“先做样呈览,准时再做”
司库或向外采买,或从库贮拨用等,直到完成后呈进为止,或呈进后依旨意进一步抬去某宫某殿陈设等,每件造作的逐项过程都有详细的流水记载,次年并分类按月集结成册,此即今日所见的《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以下简称《活计档》)。满人入关后一直到康熙一朝的造作活动,与前明一样都零散不明,直至雍正皇帝才首创此系统化的流水式登录制度,虽然几经战乱兵燹,部分散漏难免,但已足资后人一窥堂奥,对深宫大内的造作始末,乃至对皇帝的审美情趣有较深入的了解。
清 紫檀木藤心圈椅
长63.5厘米 宽50.5厘米 高9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 紫檀开光绦环板长桌
长146厘米 宽57厘米 高8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所见雍正朝《活计档》家具相关的木作、油漆作(称「油作」或「漆作」)、杂活作等记录,便随处可见雍正皇帝个人的喜好与认知。据《活计档》所载,雍正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由档子房(档案室)保常签发的一张杂项「买办库票」上面写着:木作为做紫檀木黑洋漆矮书桌壹张,买金家见方叁寸壹分,红飞金玖拾染张,银陆钱柒分玖厘……以上用本库材料照数发给……雍正十一年五月十五日档子房保常发。
看起来系木作奉雍正皇帝御旨承制一张「紫檀木黑洋漆」矮书桌。
指字九十九号,雍正十一年五月十五日杂项买办库票
转引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合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册六,人民出版社,2005年,页85
紫檀木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贵重的木料之一,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其木质坚重,入水而沉。自家具蓬勃发展至品类齐全的明代以来,一般将紫檀木制成器用时,无论大小尺寸,常见利用其肌理细密与色调古朴静穆的天然特质而采用光素手法。
转引自胡德生《明清宫廷家具大观》,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页575目前所见明代或清初的紫檀家具,大如柜格、长桌,小至杌子、鼓凳等,造型多简练素净,少加雕饰、攒蹙或镶嵌,更遑论会掩盖其肌理特质的上漆。
清 紫檀木镂雕勾云纹鼓钉墩
直径28.5厘米 高5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紫檀木嵌楠木心长方杌
长53厘米 宽31.5厘米 高41.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因此,上述的记载令人意外,尊贵的紫檀木在雍正皇帝眼中的地位如何,也令人好奇。综观雍正朝《活计档》家具相关的造作,雍正皇帝对紫檀木的运用大致归纳如后述。《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雍正四年九月初四日的油漆作有一则这样的记载:郎中海望持出榆木罩漆膳桌一张,长二尺六寸八分、宽一尺七寸八分、高七寸八分,奉旨:尔等做漆桌时,照此桌款式将上面水栏边放宽,批水牙收窄,其批水牙有尖棱处着更改。腿子下截放奘些,不必起线,上面应画何样花样,尔等酌量彩画。钦此。
御旨下达十天之后,作坊「画得彩漆寿字夔龙式桌样一张,番草花式桌一张」,由郎中海望持去呈览,结果:奉旨:此夔龙式桌样墙子上的灵芝不必用,束腰内或画福字或画寿字流云,桌子尺寸尔等不能定,准先或用楠木,或用紫檀木,大小先做三张呈览过再做彩漆。钦此。
前后二旨的重点是,雍正皇帝想要几张彩漆膳桌,便命人抬了一张榆木罩漆膳桌给油漆作作为样本,但要求栏水线比样本放宽,批水牙收紧,腿柱下端要放壮,连批水牙有尖棱处要改进等细部都不厌其烦的指示。最后唯恐此番变动使「桌子尺寸尔等不能定」,便下令先用楠木或紫檀木做大小三张的「大样」呈览,俟其看过后定夺,再正式做彩漆的膳桌。
清 红漆戗金龙纹宴桌
高86厘米 长135厘米 宽10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二十天后,油漆作工匠用楠木如数做出「大样」呈览。雍正皇帝下旨将长宽高分别加长、拉高,定出三组尺寸,最后做了不同尺寸的红彩漆膳桌八张,黑彩漆膳桌十七张,根据档案,油漆作还另备存了黑彩漆膳桌九张。虽然在二选一之下,油漆作并未以紫檀木做「大样」,但由此可见,在雍正皇帝的认知中,彩漆施绘的膳桌弥足珍贵,紫檀木与楠木「等量其观」,都是作为「大样」的首选。
楠木
转引自胡德生《明清宫廷家具大观》,紫禁城岀版社,2006年,页587
楠木木质坚如铁石,不易糟朽,唯外观较不华丽,多用于重要建筑如宫殿等之栋梁,有时也用于家具施作,但仅占少数。事实上,在雍正皇帝的眼中,与紫檀木「等量其观」的不只是楠木,还有黄杨木。雍正四年二月,此时仍为员外郎,后才晋升郎中的海望,奉旨画得高七尺的大座灯样一张呈览,结果「奉旨:灯架或用紫檀木做,或用黄杨木做,尔等酌量。款式做吊挂香袋灯,灯上画片着画蛮子画」。显见灯架的造作,雍正皇帝所关切的是其形制,以及灯上的画片应如何呈现,对灯架本身的用材是紫檀木或黄杨木,并不在意。
清 紫檀木灯架
雍正六年十二月,雍正皇帝传旨:「造办处有备用做下的或紫檀木或黄杨木匙箸瓶,随箸匙送进一份来里边陈设。」「匙箸瓶」指铲除香灰的香匙、取香料的香箸,两者俱收纳于瓶中。另备盛装香料的香盒与焚香的小香炉,三者合称「炉瓶盒三事」或「炉瓶三事」,是上流社会焚香必备之具,通常陈设在香几上。
清乾隆掐廷珍琅炉瓶盒三事
故宫博物院藏
脍炙人口的《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在彩烛灯影互映下的花厅下,「摆了十来席酒,每席旁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其瓶中的匙箸不知所用为何材质,至乾隆朝所见「炉瓶盒三事」多为铜制或铜胎掐丝珐琅。上述雍正六年十二月所记的「匙箸瓶」,或黄杨木或紫檀木成造,反映雍正朝或之前康熙朝的「匙箸」为木制,并非铜制,故康熙雍正朝或为清宫大内「炉瓶盒三事」的兴发期。
黄杨木
图片转引自胡德生《明清宫廷家具大观》,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页589
至于黄杨木,其肌理亦坚致细密,但因生长缓慢,难成大料,以其皮相亮丽,多制成小件器用如梳篦、印章等,或作镶嵌、雕饰等家具装饰之用。
清 玳瑁嵌象牙黄杨木屉四合如意盒
故宫博物院藏
由此约略可知,对雍正皇帝而言,黄杨木或与紫檀木地位相当,灯架或「匙箸瓶」是黄杨木或紫檀木成造,匠人可自行决定。依据档案,前者的灯架在数月后由作坊呈进了「紫檀木画片六角大座灯」,后者在传旨当日随即呈进备用的「紫檀木匙箸瓶一件」。
雍正时期的紫檀木事实上也如黄杨木般被用来当家具的装饰。雍正四年四月,首位掲发大将军年羹尧「一手遮川」弊案的蔡挺,向雍正皇帝呈进了「红豆木十块」,雍正皇帝在四月二十三日传旨:「着将蔡挺进的红豆木做案二张,画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木作接旨后,「于五月十六日做得合牌小案一张,员外郎海望呈览,奉旨:照样准做」。六月十六日,木作经由海望呈进「紫檀木牙红豆木案一张」,雍正皇帝看了很满意,马上传旨:「再照样做一件。」除此而外,紫檀木有时也用为边框。同年六月初三日,雍正皇帝传旨,「着照船上高丽木宝座尺寸款式做花梨木宝座一张、红豆木宝座一张」,木作在二十天后「做得紫檀木边框花梨木宝座一张,随葛布坐褥一个,随藤屉靠背一件」呈进。甚至在雍正三年十月,员外郎海望交洋漆小柜一件,奉旨:「下边配紫檀木托泥,四角安紫檀木柱,壁上安顶板,嵌在吊屏旁……钦此。」是则紫檀木被当成「站岗的龙套」了。紫檀木除了「屈居」陪衬的角色,有时还被打成「零碎脚」。雍正四年三月:「首领太监王钦交来画五十五轴,内象牙轴头二轴。传旨,着换紫檀木轴头、带子、签子。钦此。」除了装饰与零碎用途,紫檀木「独当一面」的大量使用是器座与佛龛。雍正三年十一月,员外郎海望持出「白玉一块,长九寸六分宽二寸四分,传旨:配紫檀木座。钦此」。同月二十七日,太监杜寿交来「哥窑花插一件」、「乳炉一件」、「腰圆白玉笔洗一件」、「海棠式玛瑙小碗一件」、「白玉孟母教子一件」等,均传旨「着配紫檀木座」。
清 紫檀灵芝纹底座
清 紫檀三角如意纹底座
观察《活计档》所载,若未指定用材,木作通常都循例用紫檀木承做,如同月初四日太监牡寿交来「荷叶式玛瑙水盛一件,镀金匙一件,传旨:着配座子」。木作随后做得「紫檀木座一件」呈进。或旨意仅说「着配做素净木座」,木作也是交出「紫檀木座」,如雍正四年八月初八、初九日两天,郎中海望分别持出「霁红瓶一件」、「霁红瓶大小三件」,也仅奉旨「着配木座」,雍正六年四月二十八日,首领太监萨木哈持来的「黑白石猴鹿笔架」、「三足玉鼎」等,呈进的都是「紫檀木座」。
清早期 紫檀葵花纹六角底座
根据档案,雍正三年十月太监杜寿交来「紫檀木座四十六件、彩漆座一件、楠木座一件」等,要求「收拾擦抹」,推测在康熙时期器座的用材已经以紫檀木为主,雍正时期则承绪其例。
清 紫檀木雕镶嵌冠式重擔殿式龛
转引自承德文物局《中国·承德避暑山庄三百年特展图录》,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页140
雍正四年正月:「首领太监程国用请出铜胎佛一尊……传旨:着配龛。」木作于当月末「配做得紫檀木龛一座,随衣一件、垫一件」。同年四月,程国用持出「佛二尊,随衣二件……传旨:着配龛。」木作亦于次月末「配做得紫檀木龛二座」,意即旨令若未指定用材,木作匠人通常都「心照不宣」地以紫檀木承做。有时传旨也会指定用紫檀木,如雍正六年正月十一日传旨「着做无量寿佛紫檀木佛龛四座」,木作于三月呈进后,在八月、九月、十月,传旨又陆续依样追补紫檀木佛龛约十八座,交给中正殿的喇嘛。
清乾隆 紫檀木珐琅彩佛塔
雍正十一年三月、雍正十二年六月还分别传旨「做备用紫檀木佛龛十二座」、「做备用紫檀木佛龛十座」等。同年六月对班产(禅)厄(额)尔德尼进的「铜渗金佛一件」,传旨「着做紫檀木佛龛,得时供在养心殿。钦此」。
可以说,终雍正一朝,紫檀木不但大量地作为佛龛用材,还是「独霸一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