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古镇(下)
御码头的对面,就是有着乾隆“民间行宫”之称的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是木渎最大的私家园林,也是清代苏州著名园林之一。由于它面对香溪,背靠灵岩,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玩木渎之时,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茶、吟诗,这才有了“民间行宫”之称誉。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徐士元有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
“虹饮山房”四字牌匾,刘墉题。这个刘墉,可不是南浔古镇的富豪刘镛了,而是大名鼎鼎的宰相刘罗锅。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尤长小楷,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清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当然了,影视作品里说他罗锅,应该不实。清代对当官人的选取标准是“身、言、书、判”,长相自然就包括在第一位的“身”里面了,所以,其“罗锅”之称有人猜测是因为后来年纪大了所致。刘家当年号称“天下第一家”,单在清代,诸城刘墉家族,先后出了十余位进士、二十多个监生、举人,一时风头无两。刘墉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曾担任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更是乾隆时期的一代名臣。刘统勋,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卒于任上,乾隆帝痛哭流涕,称“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赠谥号“文正”,乃封建社会大臣所能得到的最高褒奖了。
这个徐士元居然以一介草民身份跟刘墉交情甚深,本身就是一件极不寻常的事了。
过了门楼是一个大院子,这是西侧建筑。
正面是一个歇山顶楼阁--舞彩堂。
东侧为一个两层六角亭子,名“翠幄”。
里面展出的红木云石屏风
紧接着亭子有游廊,展出各式清代牌匾。
舞彩堂
山墙上的灰塑是蝙蝠下挂两个桃子,应该是寓意“福寿双全”吧
舞彩堂正面。舞彩堂是当年乾隆南巡时接待官员的议事厅。堂上木匾“程子四箴”四字,便是刘墉专门题写赠给徐士元的。程子四箴即宋代大儒程颐所撰视、听、言、动四箴,用以勉励徐士元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后面就是虹饮山房的镇园之宝--龙椅了。这把龙椅,是当年康熙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时的圣驾专座;后来搬到虹饮山房,供乾隆皇帝游木渎时看戏专用。它是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上刻九条金龙缠绕腾飞,显示出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
原来,徐士元虽然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这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过足戏瘾。据说,有一次,乾隆看戏看得高兴,还亲自登台舞剑助兴。
戏台上有“春晖楼”牌匾,果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沿游廊往西进发,南侧有圣旨馆,展出清朝历代十位皇帝的二十道圣旨。
御宴厅西侧,为刘墉陪皇帝南巡晚上下榻之处--刘墉驿馆。
出来是一个大莲池,沿水假山叠石,曲径通幽,山顶有“竹啸亭”。在一片绿竹映称之下,更显俊秀不凡、顾盼生姿。
莲池北边依水而筑的圣旨馆与御宴厅,环境清雅。
圣旨馆屋脊上的灰塑人物。这次终于看到熟悉的面孔--八仙过海。
假山静立,残荷有声
野人舟。野渡无人舟自横,也不是野人啊...
主要事迹与作品:
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沈寿与姐姐沈立、学生余静芬等人绣成“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两幅寿屏,进献慈禧,被慈禧磁后称为“绝世神品”;1905年,尝试以西洋版画及摄影图片为绣稿,开创“仿真绣”技艺,其贡献具有划时代意义;1907年,沈寿以“仿真绣”技艺绣制了我国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一等奖,被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之卓越奖状”,被誉为“神针”;1915年,沈寿的《世界救世主耶酥像》参加旧金山博览会获一等奖,声名远播,被誉为“绣圣”;1917年,沈寿患病。卧病期间她仍不忘耕耘,口述自己一生绣技的经验理论要点,由张骞手记整理成《雪宦绣谱》,开中国工艺专书之先河;1921年病逝于南通,年仅47岁。
致敬!
小巷里的六角古井。
再往前,有一座型制特别的桥矗立河面,这边是古镇里现在唯一跟西施能扯上关系的物事了--西施桥。当然这是一座新桥了。
桥分三跨,两石拱加一平梁。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只是两侧做了两幅墙的感觉,中间是空的。中部设有桥亭。
西施桥上盼西施...
古松园,乃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因园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而得名,也是木渎古镇的一处名园。就个人喜好而言,古松园由于保存较好,虽然面积较小,但设计精妙、布局紧凑,可谓精华荟萃、小中见大,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园林精品。
古松园外门。
大门内侧有精美砖雕门罩,门额刻“明德惟馨”。语出《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意思是真正能够散发出香气的是美德。这四字在古徽州见过多次了。
张良拾履
进去是大厅
屋脊上有福禄寿三位神仙灰塑
大厅,是主人接待贵宾和操办红白喜事的地廊道小门门额分别为“尚德”和“贻谋”。尚德容易理解了,贻谋,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后以“贻谋”代指父祖对子孙的训诲。
大厅名“古松堂”,抬梁式内四界结构,是主人接待贵宾和操办红白喜事的地方。由于步柱顶端有四对棹木,形如古代官帽帽翼,故又称“官帽厅”。
往里是楼厅,两层走马廊式楼阁,两侧有厢房。因檐枋下端有十六只倒挂花篮,楼上轩梁雕有十六只凤凰,因而人们又称之为“花篮楼”或“凤凰楼”。现做“王立鹏美术馆”展示活动。
出外就是园林部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水池映绿,亭台楼榭,山石峭立,小桥曲折,该有的元素一个都没落下。
最美的还是其两层环形游廊的独特设计。下方就是五百岁的古罗汉松了
楼檐翘角,红叶绿树,白墙灰瓦,层次分明又和谐共存
另一镇宅之宝--200年古银杏树,点燃整个冬日的热情
这一刻,可能静静地呆坐,傻傻地放空自己,什么也不去想...就是幸福
回到现实的山塘街
“唐宁第”,居然是一家精品民宿
下面一个主要景点就略显偏僻了,过虹桥往北沿下塘街走。
门厅内所挂“冯桂芬故居”,是费孝通先生手笔。
门厅后门罩刻有“鸣凤在林”,系清代吴县诗人董国华题写。
二进为正厅“显志堂”,是主人接待贵宾之所,因主人有《显志堂稿》存世,故名。
校邠庐,因冯桂芬著有《校邠庐抗议》而得名,为冯桂芬书房。该屋集曲船篷轩、贡式回顶与茶壶档轩三轩连缀,结构组合同中有异,又浑然一体,俗称“花篮厅”。
二楼题匾“怀铅提椠”,为女书房。铅,铅粉;椠(qian),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意思是常带书写工具,以备写作的需要。比喻勤奋好学。
后边是一个长条形院子,种的是桂花树。也难怪,冯桂芬出生时,正值桂花开放,芬芳扑鼻,故得名桂芬。
门额四字“通德高风”,即高风亮节的意思,是冯桂芬的又一位恩师潘世恩所题写,时间是嘉庆辛未年(1811年)。不查不知道,查过吓一跳,这个潘世恩可非比寻常。潘世恩(1769-1854),江苏吴县人,清朝名臣。初名世辅,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晚号思补老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潘世恩状元及第,授修撰,从此官运亨通。嘉庆间历侍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道光间至英武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子太傅。为官五十余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著有《恩补斋集》。
《郎潜纪闻》称潘世恩为“三百年中第一福气中人”,举其生平异数云:“本朝耆臣,生加太傅者五人,重宴琼林者八人,状元做宰相者八人,唯潘文恭公兼之。又大拜不阶协办,枢廷不始学习,皆数异也。富贵寿考,子孙继武,公之福祉,三百年一人而已。”道光二十四年,内阁四大学士,除潘世恩外,穆彰阿、宝兴、卓秉恬三人都是他的门生。潘世恩极为自豪,赋诗曰:“翰苑由来重馆师,卅年往事试寻思。即今黄阁三元老,可忆槐厅执卷时。”潘世恩生前,曾有人赠送他一副对联:“大富贵亦寿考,蓄道德能文章。”准确而且恰到好处地概括了他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