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父母办“婚礼”/申卫华

文/申卫华
父母亲的去世,已经有几十个年头。如果说曾经帮自己的至亲,办过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也许鬼才相信。不过在几年之前,我同兄弟们还真办过。
记得那一年,父母的婚礼有点特殊。所谓特殊是将远在天堂的他俩合葬在一起,让其结束夫妻分居的现状,并重新“牵手”成家,同室而眠来世。记得那年的婚礼,定在了农历的十一月初一,也就在大寒的这一天。据民间流传的习俗,大寒是个好日子,死者结婚的双方,一定能在天堂,享受着阴间的幸福。
说起父亲是一九四二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只可惜英年早逝。一九六三年年底,作为“四清”工作队队长的他,在跟随船队外调的一天夜里,在起床小解时,在泗阳境内被人推入了京杭大运河遇难。结果案件未破,父亲作为因公殉职人员,享受烈士的待遇,被安葬在远离市区的淮阴区刘老庄烈士公墓。从此与八十二烈士为邻,与淮阴县老县委书记石光辉,及众多无名烈士和因公殉职的老干部为伴,并且在此“一住”就是五十多年。
十二年前的春节后,老母亲也走完了她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由于种种原因,母亲的骨灰则一直存放在市西郊的殡仪馆。为让父母 “复婚”,了却我们做子女的一片孝心,终于在六年前的大寒季节,经过精心安排,又让分别了五十多年的父母,重新走到了一起。按照民间的习俗和老人的说法,阴间合葬应该等同于阳间的结婚。于是初一那天,在淮阴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墓西南角的公墓内,我们兄弟三人和老伴,为父母操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阴间婚礼”。      “婚礼”的主持人叫老蔡,今年七十有五,刘老庄本地人氏,常为公墓内的烈士和“老干部们”守灵、打扫和维护。说起公墓的来龙去脉,真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在他的指挥下,公墓内的三名管理人员先将父亲的坟茔挖去一半,并深挖直到露出棺椁的一面。然后在棺椁的旁边,又挖出一五十厘米见方的小坑。
老蔡说:“这就是老两口的“新房”。接下来就是“迎亲”,按照合葬的规矩,必须由娘家人将母亲的骨灰盒,送交到男方家人(子女)的手中,然后再放入坑中。在放之前,首先是热坑。因为“新房”潮湿清冷,老蔡则指挥他的部下将黄纸,点燃后放入坑中进行加温。
我老伴此时说:“这是不是开启阴间的空调啊。”此话一出,当即活跃了现场那沉闷的气氛。接下来是垫高(糕),为使“新房”和父亲棺椁同高,在小坑的四角用大糕垫上,预示着老两口今后的日子,是高高兴兴、高朋满座、步步登高、高高在上。
一切准备就绪,下面就是“婚礼”的主要程序。在放入母亲的骨灰盒前,本该是鞭炮齐鸣,鼓乐声声,我们当年则本着当前办“婚礼”要响应中央号召,节俭办事的原则,简化了那些铺张浪费的程序,仅用一挂三千响的鞭炮,围绕着父母的坟茔一周,点燃炸响后,以表示儿女对父母的敬重和“祝福”。         放入母亲的骨灰盒,是“婚礼”的高潮,我们兄弟在配合老蔡等人放置的过程中,只听老蔡高声吼到:“天上鸟儿叫。”他的部下也跟着高喊“好!”“地上太阳照。”“好!”“今天好日子。”“好!”“正是搭桥时。”“好!”四个“好”字,就好像人间婚礼司仪,高喊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现场的气氛顿时感染了我们,激动、落泪、感慨、兴奋。我们兄弟几人,和各自的老伴也和着喊声,情不自禁的对着天堂的父母大声的喊道:“老爸、老妈,你们安息吧!保佑我们全家幸福,生活安康。”放置了老妈的骨灰盒后,一块搭桥板又将父母的棺椁,及骨灰盒连到了一起。搭桥板又称过桥板,是用金黄纸包裹,上面配有十三个,用锡纸做成的金银元宝,代表着十三太保,将永远守卫在父母的“住处”。父母之间则通过搭桥板,从此相守、相聚、相随、相爱、相伴。         老蔡不愧是老江湖,在帮助主持“婚礼”的过程中,也看准了商机,及时推销起他所经营的丧葬用品。他说:“你们父母复婚,需要四库和家用电器。”当我们问起啥是四库时。他直截了当:“就是纸糊的别墅,东南西北各需一库,一库也不贵,仅需一百元。”办还是不办,我们弟兄几人商量一番确难定夺,不办吧说不过去,也对不住辛苦了一上午的老蔡和他的部下,办吧还真有点“大操大办”的味道。就在犹豫不决之时,几个妯娌窃窃私语后终于发话:“大爷,我们就买一库吧。当前反腐败斗争如火如荼,从中央到地方查了那么多的贪官,我们可不想让老父母在那边,为多占商品房而犯错误。”
“也是,现如今房价那么贵,为了不增加父母在那边的负担,我们就买一库,行不。”我们弟兄几人也跟着调侃起来。话既然说到这份上,老蔡只有认可。当然,后来为了不让他失望,我们又添办了一些父母今后的“生活必须品“,如纸做的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等。在选择这些用品的过程中,弟妹非要增加一台健身机,并一再强调:“一定要让他们在那边坚持锻炼,免得患上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啥的。”大嫂此时提出添一麻将机,让老两口在那边也娱乐娱乐,可老蔡则说麻将机缺货。当然,所办的一切物品,最后均在填坑、回土、树碑、圆坟后付之一炬。       父母的“复婚”仪式,最后在一阵鞭炮声,和我们参加“婚礼”子女的三磕九拜中结束。此婚礼的过程,虽然带点“迷信”色彩,但了却了我们晚辈们的一个心愿:那就是让父母安葬,叫子女安心,祈生活安好。
主编会客厅
【公告】来吧,运河儿女!
(点击链接进入浏览)

请加“主编”微信

(0)

相关推荐

  • 人死后为什么要烧纸?流传几千年的文化,真的仅仅是迷信?

    引子 每年清明节和其他重大节日,人们都会给自己故去的家人烧纸,这已经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习俗.活着的人们希望通过烧纸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告诉故去的人自己的近况,也借此祈祷远在天国的家人和自己都一切顺利 ...

  • 法兰克福老人申请当公墓园丁被拒,囤积骨灰盒和人骨报复

    法兰克福一名53岁的男子偷走了骨灰盒,棺材板和墓碑石,以及成千上万的遗体人骨.现在,检察官办公室已对该男子提出起诉:严重盗窃和破坏死者的安宁. 根据嫌犯的自白,他从2017年开始就作案.自从他母亲去世 ...

  • 中越战争之谜,有的烈士骨灰盒为何是白色?父母羞于启齿!

    中美两国开始酝酿关系正常化,对苏来说,也是一大坏消息.对当时仍与中国友好而与美军交战的越南来说,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这将意味着中国将有可能减少甚至终止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越南心中不满,转而全面投向苏 ...

  • 送  红  包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说起红包,人们会想到医院.而住进医院,如若做手术开刀,人们又想着送红包,以求手术的安全顺利,医生的尽心尽力.现如今这红包,已经成为医院的专利,和约定俗成的规矩.       ...

  • 五一劳模话曾经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每逢"五一"劳动节,则是各个单位宣布劳动模范诞生的日子.而每到此日,我总会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近二十年前,我从一线的执法部门,作为"人才引进"交 ...

  • 寻找春味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人们纷纷来到户外,享受春天的到来.有的寻找春天的元素:有的迎接春天的信使:有的拥抱春天的阳光:有的饱尝春天的气息!          可就在人们寻找各种春的时光,家里的 ...

  • 电视主创采访记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要说制片.编剧.导演.文策(文学策划),称得上是一部电视剧的四大金刚.前不久,竟有幸同一帮即将在咱淮安拍电视剧的文化人,来了次零距离的采访.说起采访的全过程,可不是采访他们,而是他们采访 ...

  • 【清明特辑】清明时节话寒食/申卫华

    文/申卫华 清明时节话寒食   清明时节,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这卖烧纸的商铺随处可见.烧纸,本是清明期间,广大百姓对逝去亲人的一种祭奠和哀思.其实,追根寻缘清明是禁火的. 按说清明节,也叫寒食节.据& ...

  • 淮安人的招呼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招呼,是礼节:打招呼,是客套.至于说起淮安人打招呼,应该是各式各样,往今不同.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因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是凭粮票供应,因此见面打招呼,其最常见也最普通的是: ...

  • 淮安人的称呼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人与人之间一见面,首当其中的是称呼.一听称呼内容的如何?便可知晓相互间的亲密程度,还能体现出朋友间的远近生熟.    记得咱们的童年,其发小之间的称呼,在咱老清江有着典型的地域特 ...

  • 菜 饭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这牛年的春节,也算是告上一个段落,由于佳节美食享受的太多,也该将重负的肠胃,来一番打扫和清理了.于是建议当家的老伴,在接下来的一日三餐,别再荤天油地,得来点清淡 ...

  • 面条情结||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在咱们淮安,能将面条写成绝对美食的,当属本土作家谢志明. 这位曾在公安刑侦战线上,屡破大案的队长,其行文的功夫也好生了得.仅一篇长鱼面的笔下生花,就让一家偏僻的小饭店生意火爆.今年初,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