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国著名古诗词专家,95岁捐款3568万元,一生却经历三大悲哀

前言: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知名大家,有科学界的,艺术界的也有文学界的。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很多人一生坎坷,经历了人生的各种大起大落。有的人,最后被生活或现实折磨而陨落,而有的人,最后勇敢坚强地挺了过来。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故事主人公,她一生经历了人生三大悲哀,但一直没有放弃自己,最后成为了我国最知名的古诗词专家之一。她被人称为我国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穿着裙子的“士”,晚年共捐款3568万元,几乎将一生的积蓄全部捐出,她就是叶嘉莹先生。
我们知道,一般女性能够被称为先生的,那都是德高望重之人,譬如冰心先生,林徽因先生,杨绛先生,屠呦呦先生等,可见叶嘉莹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也深受大家喜欢和爱戴。
叶嘉莹,1924年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号迦陵,是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我国古诗词重要的传承者。现年95年高龄的叶嘉莹是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我国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博士生导师。

一、叶嘉莹一生是苦难的一生

叶嘉莹先生出生家庭条件不错,父亲叶廷元熟读古籍,后来就读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就职于航空署。母亲李玉洁,幼年时就开始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曾在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婚后辞去教职,专心理家。
父母从小就教她识字背诗,6岁开始跟随家庭老师学习《论语》,本来从小幸福而且非常有才情的她,却因时代的原因,不得不经历了苦难的一生。叶嘉莹一生是苦难的一生,经历人生三大悲哀:
(叶嘉莹幼年,中者)

第一大悲哀:早年丧母

很多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还在没有长大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双亲。叶嘉莹也没有逃过这个命运,在1937年爆发战争的时候,叶嘉莹才13岁,父亲跟随政府流转后方,之后就再无音信。后来叶嘉莹跟随母亲相依为命,然而好景不长,在1941年的时候,母亲得了癌症撒手而去。
(叶嘉莹与弟弟们的童年合影)
那一年,叶嘉莹正是一个17岁的花季少女,从此没有了双亲。已经小有才情的她,写出了令人泪奔的《哭母诗八首》。这八首全是她内心真情流露,真是听者落泪,闻者伤心。
(学生时代的叶嘉莹)
我们摘抄几首《哭母诗》如下:
《哭母诗·其二》
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
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石悭。
《哭母诗·其四》
叶已随风别故枝,我于凋落更何辞?
窗前雨滴梧桐碎,独对寒灯哭母时。
《哭母诗·其六》
本是明珠掌上身,于今憔悴委泥尘。
凄凉莫怨无人问,剪纸招魂诉母亲。
从上面几首哭母诗可以看出,一个17岁的少女,眼看着自己年仅44岁的母亲从此离开了自己,阴阳两隔,让她痛不欲生,欲哭无泪。
(大学毕业时的叶嘉莹)

第二大悲哀:中年缺爱

如果说早年丧母已经是不幸,那么叶嘉莹人生中第二大悲哀是中年缺爱。叶嘉莹母亲去世那年,正是她刚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的时候,那时她正在大一攻读古典文学专业。然而,突如其来的丧母之痛,让年轻的叶嘉莹痛苦不堪,但经历了短暂的伤痛之后,她选择了重新振作,她告诉自己一个人也要勇敢地活下去。
(顾随与学生,坐者为顾随,顾随左手边为叶嘉莹)
在丧母之痛的刺激下,她反而创作了很多诗词。在大学期间,她开始埋头苦读,一门心思研读古诗词。她平时的生活非常单纯,她没有太多朋友圈,也不去谈恋爱,每年成绩总得保持第一名。出色的学习成绩,以及俊俏的外表,在大学里有很多男生通过各种方式去追求她,但她都不为所动,依然选择“孤芳自赏,我行我素。”
(叶嘉莹大学时期的成绩单)
为此,她表哥还特意批评了她,叶嘉莹笑笑说:孤芳自赏就自赏吧,反正我只跟诗词谈恋爱,心满意足。
然而,叶嘉莹拒绝了所有的追求,最后却没能拒绝“义气”。后来,叶嘉莹的中学老师将自己的弟弟赵钟荪介绍给叶嘉莹,赵钟荪对叶嘉莹一见钟情,狂追她好几年,叶嘉莹硬是没心动。后来他调到青岛,仍然没有放弃对叶嘉莹的追求,时不时从青岛跑到北京去找她。有一天,他对叶嘉莹说“我丢了工作。”叶嘉莹忙问为什么,赵钟荪没有回答。“别不是因为经常回来,丢了工作的吧?”叶嘉莹这么一想,觉得自己有愧于他,这才答应了赵钟荪的求婚。
很多人的婚姻是因为爱情,而叶嘉莹的婚姻纯粹是出于义气。也算是民国女子才有的特殊气质了吧。但显然,她并对赵钟荪并没太多感情,最后却选择嫁给了他。
(叶嘉莹结婚照)
这个选择,最后给叶嘉莹带了很多痛苦,首先是解放后,跟着一起败退到了台湾,然后由于当时白色恐怖丈夫无故被下狱,自己和不满周岁的女儿由于被怀疑是“匪谍”家属也被关了进去。没过多久,她和女儿出狱,一个人带着孩子艰难生活。
(叶嘉莹一家四口)
三年后,丈夫出狱,却性情大变,经常动不动对她拳脚相加,既不工作,还在家里指指点点。后来全家搬到了加拿大,丈夫仍然如此,哪怕是第二个女儿出生也没有改变这个局面,全家就靠叶嘉莹教书挣钱维持生计。每天辛苦的工作,回家还得面对来自丈夫的责骂和殴打,那是叶嘉莹一生最艰难和黑暗的时光,她差点想自杀而去。

第三大悲哀:晚年丧子

经历了早年丧母、中年缺爱的叶嘉莹,自以为没有什么可以再打击到她。然而,上天就是这样不公平,在她52岁的时候,再次让她经历了人生的第三大悲哀,那就是晚年丧子。
1976年,那时候她的女儿都已经出嫁,三天前她刚和大儿女一家人刚刚团聚,赶到费城去看小女儿夫妇,没想到三天后她接到了大女儿言言和女婿双双出车祸而死的噩耗,现实再次打击到这位才52岁的叶嘉莹。
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的叶嘉莹,生活再次跟她开了个大玩笑。年过半百的她,再次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那段时间她将自己关在屋外,不跟任何人见面,拒绝一切亲朋好友的关怀,她害怕自己陷入那无尽的悲哀之中,也是在那段时间,她再次写了十首《哭女诗》,算是与这段悲痛告别。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这是《哭女诗》中的一首。
至此,人生三大悲哀:早年丧母,中年缺爱,晚年丧子,她全都经历了一遍。

二、叶嘉莹一生是辉煌的一生

中国有句古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叶嘉莹先生的生活是受了苦难折磨,但她没有被生活打倒,什么都没有打倒她对诗词的热爱。也是古诗词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热爱诗词的她,每当生活陷入苦难和黑暗时,她都是从诗词中得到了力量,寻找自己活下去的勇气。同时,她在古诗词领域,也不断地创造着自己事业的辉煌。
很多人都知道才女张爱玲,但有人说,在我国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国最好的两位才女,其中南边的是上海的张爱玲,北边的是北京的叶嘉莹,南边就是上海的张爱玲。
张爱玲自从写出《传奇》以后,再无超越之作;而叶嘉莹不仅诗词不断,还以老师的身份屡创事业高峰。所以可以说,论才华,叶嘉莹甚至比张爱玲更高。
叶嘉莹先生一生为我国古诗词作出了大量的贡献:
一是创作了大量的与诗词有关的著作,如今,她已经成为中国诗词的一个象征。虽然已经九十五岁高龄,但叶先生只要一上讲台,总是站着讲,一讲就是两三个钟。甚至有人说,只要叶嘉莹站在那儿,就是一首诗。
二是积极推动我国古诗词的发展,回国后的她,一直在国内讲学古诗词,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回到南开大学后,叶嘉莹开设的第一堂古诗词课程就爆满。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听课证,没法进入课堂听课。传说有位天津师范大学的女生,为了听叶嘉莹的课程,自己刻了萝卜章弄了个假的听课证混了进去,后来很多人纷纷效仿。
1998年,叶嘉莹先生写信给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倡导幼少年学习诵读古典诗词,以提高国民素质。得到了专门批示,教育部因此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古典诗词诵读精华》,供中学教学之用。

三、叶嘉莹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叶嘉莹虽然出生在北京,但后来迫于历史原因,去了台湾,后来又搬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地生活,然而她说:
“我的先生不是我的选择,我去台湾不是我的选择,我去美国、去加拿大都是迫不得已。我一生中做过的唯一一次主动选择,就是回国教书。”
叶先生一生从事教育近七十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七十年来,先生一边孕育桃李,一边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叶嘉莹先生热爱公益事业,自己从小到大吃尽苦难,晚年她将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捐了出来。2018年,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今年上半年,南开大学对外发布消息声称,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叶嘉莹向南开大学再次捐赠1711万元,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
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仍然精神矍铄,保持着工作的好状态。她一生都推崇中小学生应该多读古诗词。之前她还参加了朗读者,在节目中,她说她的诗词都是她亲身的经历,她今天仍然在不同场合吟诵诗词。
叶嘉莹先生最经典的著作《唐宋词十七讲系列讲座》,一出版就卖出十几万册,深受中小学生以及热爱古诗词的人喜爱。在《唐宋词十七讲》里,叶嘉莹讲述了一部完整的唐诗宋词简史,分析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十五位诗词大家重要文章作品,是一部读懂唐诗宋词的经典之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