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修好了,话自然就少了【晚课】第852期
点上方绿标收听【晚课】主讲:云谷禅师
作者:云谷禅师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善成德,改变命运。各位善友同修:大家好!这里是日行一善共修平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美好之旅。
话为利害本,口是福祸门。
佛曰:“一切法,从心想生。”
言为心声,语为心境。
人的起心动念,都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
当你心修好了,你就会发现,你的话自然就少了。
1
祸从口出,人千万不要乱说话
正所谓:“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人的言语,最容易感召祸患。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阿难跟着佛陀出城时,看到一个脏污的粪坑中有一只人形大虫,不断流着泪仰望着佛陀。
阿难不解道:“佛陀,那只虫究竟是何罪业,以至于在那样的臭水坑里遭受痛苦呢?”
于是,佛陀说起一段往事:
过去,一位施主给寺庙供养了许多奶制品,恰有云游和尚到访,这个寺庙的僧人就私自将其藏起,还说:“新来的哪配享受佳肴呢?”
云游和尚出言责备,谁知僧人却破口大骂:“你们哪有资格享受美食!去厕所找吃的吧!”
因此恶口,在往后数百年的时间中,这位僧人就投生在厕所坑里,成了那只虫子了。
妄开恶言,痛苦加身。一次恶言,就要饱受数倍果报。所以佛家在五戒当中,就要求我们戒妄语。
中国有句老话,叫:“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人生的祸患,多从是非来,而最容易生是非的,就是自己的嘴。
语言有可怕的杀伤力,出口的话是因,福祸就是果。
一句伤人话,自损七分福。不乱说话,就是在积口德。
2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涅槃经》里说:“身口意业净,此则为上乐。”
人生在世,话越多,越容易招惹祸患。守好口,才能不造业。
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个剃头匠因为不会说话,经常惹得人生气。于是他下定决心,给人剃头时坚决不说话。
一位老学者听闻此事后,觉得新鲜,就专程找到剃头匠这里。
剃头匠不张嘴光比划,老学者说:“你说话呀。”
剃头匠说:“我不能说啊,我一说话就伤人。”
老学者笑着说:“没事,我不会怪你的,你的说吧。你有儿子吗?”
“我哪有儿子,我要有个你这样的儿子,还用干活吗?”剃头匠张口接道。
老学者听完,说:“你这么不会说话,还是干点别的活吧!”
剃头匠摸着老学者的头说:“我要是不干这,这玩意儿谁给你收拾!”
故事里的剃头匠并非恶人,但他说出来的话却总在伤人。不论伤人的话有意无意,对听的人而言,就是一个个难以治愈的伤口。
佛家倡导“止语”,就是让我们口业清净。但要知道,止语,不是不讲话,而是少说无意义的话。
人一话多,就容易急躁;人一急躁,就一定会出错,这就是言多必失。所以《易经》告诉我们:“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话少的人,三思而后言,就能观照到自己生起的念头,这样的人,不造口业,自然有福。
3
话越少,心越静,福气越大
佛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人一生的祸福吉凶,都是自己的因果业力。
有恶念、恶言,自然招至恶果;修善心、善语,自然福气多多。
有一个国王,勤于政务,但国家却日渐衰退,于是在大师面前喋喋不休地问了许多问题,然后期待开解。
大师却始终一言不发。很快地,国王坐不住了,再次询问大师。
只见大师缓缓起身,示意国王来到河边,架起火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火堆照亮了整个夜晚。
天亮了,火堆熄灭了。大师才第一次开口说话:“你知道为什么你无法让国家继续繁荣了吗?”
国王满是困惑。
大师说:“火焰很有力量,能横扫一切障碍,似乎能将黑夜划破。可现在留下的却只有灰烬。但你看我们身边的这条河,一夜安静,几乎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所经之处,却有盛开的花朵和繁茂的树木。”
说完,大师转身离开,留下国王若有所思。
一把火,燃烧的激烈,却无法留下些什么;一条河流,虽悄无声息,却能滋养大地,绽放生命的璀璨。
有时,适当的静,反而更有力量。
说话也是如此。话越多,人越浮躁,心越不定,就很难看到自身的习性。只有话少了,人静了,你的心才能安静。心平气和了,才能善护口业。
真正的智者,心静人安,从不妄言,所以话越来越少。
《杂宝藏经》告诉我们:“智者不毁谤他人,也不随意轻言。”
喜欢和人争执,是心中有“我慢”;喜欢道人是非,是心中有“嫉恨”。
守心是福,守嘴是德。守好一张嘴,说一次爱语,就是布施一次,得无量功德!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