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婚姻、二娃影响了你的生活品质

二胎刚刚放开时,四十五左右的伙伴很是心热了一把,响应计划生育政策,拥有独生子女的一代,可以随心所欲的生二胎了。欣喜之余,又考虑,头一次当爸妈,已是焦头烂额、九死一生,如今,刚刚从孩子世界里逃离出来,再次深入火海,是否还有足够的耐心一把屎一把尿的将一尺长的婴儿抚养成七尺之躯?想想都觉得难!何况,这样高龄的产妇是否还可以成功分娩下健康的婴儿?是否还有足够的精力高质量的抚养大、教育好?孩子大了结婚时,作为父母是否能不帮倒忙?思前想后,放弃了一批,也试验了一批。实验成功的极少,失败的从此就死了心,再也不想。

 更重要的是,如果二胎降低了你的生活质量,你还生吗?因为他,全家鸡飞狗跳,精力、体力严重透支,婆媳、夫妻关系紧张,疏忽了大娃的管理,学习直线下降,老师频繁叫家长,自己事业的上升再也没有希望,眼前的一地鸡毛,彻底阻挡了你的诗和远方,当你看到,和二娃一起长大的90后的一娃,动不动就出国见识的时候,你知道,也许,二娃,又输在了起跑线上!

 二娃,降低了你的生活质量不说,作为随意就带领人家到这个世界来的父母,不能给予和同龄人一样的优渥条件,你是否受会受到来自二娃的责备,为什么生我?

 统计结果表明,最近一两年的人口出生率比预想的低不少,而且从2029年开始,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基于这样的趋势,国家甚至都有了奖励生育的设想。

 我相信这种设想很快实现!

  如今,更多的年轻人对找男女朋友都不积极,婚姻,是可有可无的鸡肋一般,生娃,看看别人家的就好。如此想法,在父母一代的“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的思想的絮叨中,也起不多大点作用,处在恋爱季的他们超级佛系,说,看缘分吧。这种“无奈就是缘分”的心态,虽然也符合婚姻的某种神秘不可测的机缘,不过,本人不肯主动,有一句没一句的聊聊,就没有下文,或者见面没感觉,就潜入海底。如此,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孩子们似乎都特别憧憬瞬间来电的感觉,虽然人人都是导体,天气也干燥,毕竟这电光石火般的情况,不会经常发生,这是可遇不可求的。除了影视剧的狗血剧情,现实中出现的还真少。父母们信奉的“日久生情”“谈谈就有感觉了”,简直无法在孩子那里落地。共同语言似乎不是谈出来的,是眼神对接的那一刹那,感应到的。时代不同,观念大变。不存在说服,也不能够强行做主,于是,再次出现了读书时代“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局面。

男女,谁更需要婚姻?调查结果表明,男性更需要婚姻。离婚后,女性生活得比婚内更好,而且再婚率也很低,不是找不到,而是不肯因为婚姻,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自己一个人生活得足够好,放着高贵的女王不做,却去做劳碌的老妈子,一边辛劳,一边生气,那不是傻,又是啥?

孤独,人人都有,跟婚姻没关系。享受孤独,是一个人会生活的标志;独处,是一个人心灵的必修课。最可怕的,是婚姻里两个人的寂寞,可以看到外形,却无法深入内心的寂寞。明明是两个人在一个屋檐下,却无法获得心灵的共鸣,心距遥远如路人。

北上广深,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婚姻和生娃成本都很高,所以,单身的多。惬意的单身,让他们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状态。34岁的女孩,北京人,每到春节或假期,都出国旅游度假,比起同龄人鸡飞狗跳的生活来,简直天堂一般。如此,也便没有急于将自己嫁出去的想法了。

同学侄女在北京结婚了,不生娃,上一辈人怎么催,也不生。丁克一族,有自己的想法:人,生而不易。自己好好打拼,好好生活,有能力就要一个,自己感觉没能力,就丁克。

那个在深圳生二娃的家庭,何其惨!响应号召生二娃,女主人丢了工作,男主人为了照顾家,不肯出国工作,结果也丢了工作,房贷、奶粉等生存成本就成了巨大的压力,多生一个娃,回到了二十年前。号召是号召,吃饭穿衣量家当,自己的日子自己盘算。生不生娃,先看自家,再看国家。这样看,生不生娃,就是人家小夫妻的事情,谁也干涉不着。

也有父母逼迫,造成儿女永久的痛的。女硕士,毕业、择业后三十岁了,应父母催促,将就了一个工地上打工的男孩,婚后很是不顺心,父母劝:忍着,结果生娃后,矛盾加深,不得不离婚,最后,父母承认,将就的婚姻,还不如不婚。至此,父母不再唠叨。

人生苦长,确实应该寻一个相伴而行的异性做伴侣。这个对的人,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是可遇不可求的随机性,还是你迫切想找到他的心心念念时出现?

 有一搭无一搭的找,似乎几率就低,如果怀着很认真的想法,是否就会有基于这种殷切心情的回报?感觉,当年的自己,曾经因为厌倦这种相亲方式,心里说,下一个就行,结果,这个人就成了如今的先生,是机缘巧合?还是来自于“下一个就行”的想法而导致的认真态度,上天就特意成全?无法说清楚的机缘。所以,怀有庄重的态度,还是可行的。

 确实不能够将就。因为不肯随意的将就,大城市的结婚率不高,而离婚率却高达百分之三十,如今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的女性,不需要依靠男性一样可以过得风生水起。

 老了怎么办?年轻时什么样,年老时还是什么样呗。养娃的能靠娃吗?将来的养老机制肯定会更好,养儿防老的想法,如今只在七八十岁这样的年龄有,四五十岁的人都不敢这样想了,年轻人,更不会有了。

  是否结婚,是否生娃,的确要看婚育生活方式是否比眼下的生活方式好,是否能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如果感觉两个人的欢愉或者“战争”,都要比一个人的清欢好,那,自然要找到合适的人结婚;如果有娃可以增长人生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接受“甜蜜”的操劳和辛苦,那么,生娃就生娃。

  
  如何取舍,都没有错,都是自己选择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