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路径之贝尔曼-福特算法
基本概念
图:
有顶点和边组成。又分为
有向图:
在这里只能从A到B,不能从B到A。
无向图:
能从A到B,也能从B到A,也可以用下图表示:
还有就是给边加上权重,变成加权图:
权重代表了两个顶点连接的程度,它可以是时间、距离、路费等等,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最短路径:
如上图,从A到D,有三种路径:ABD、AD、ACD。
考虑到边的权重(比如路费),三条线路中最短路径不是两点直连的AD(10),而是ABD(2 3=5)。
负环路:
虽然从现实场景中,人们很难想象边的权重是负数——没听说过走高速从A到B,不用交高速费,还倒找钱的。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还是要考虑负权边的存在,这就导致一个问题:负环路的存在导致无法找出最短路径。
看下图:
从A到A,花费的是0,这是最短路径了,但是因为有了负权边的存在,会造成:
A-B-C-A,权重为2 2-5=-1,也就是说A绕了一圈,变成-1,比0小,最短路径是ABCA了。
这还没完,再绕一圈,-1 2 2-5=-2,A变成了-2,照此循环下去,A到A的权重会越来越小。
这就是负环路,永远找不到最短路径。
当然,有负权边不代表一定有负环路,如下图:
这就没有形成负环路,A到C的最短路径就是ABC=3
广度搜索优先:
简单地说,就是从根节点开始,搜索完其子节点后,再搜索子节点的子节点,直至找到目标节点或所有节点都被遍历一遍。
如上图,将根节点A的子节点BCD放入队列,取出B,再将B的子节点EF放入队列,接着取出C,再将C的子节点G放入队列,按照队列先进先出的特性,遍历所有节点。
深度搜索优先:
从根节点开始,搜索完一条分支后,再搜索另一分支。
如上图,取根节点A压入栈。
取出A,获取A的子节点BCD,压入栈。
取出B,获取B的子节点EF,压入栈。
取出F,并无子节点,且不是目标节点,抛出。E同理。
取出C,获取C的子节点G,压入栈。
取出G,同F。
取出D,获取D的子节点H,压入栈。
取出H,同F。
松弛操作:
如上图,算出A到D的最短路径。
一开始我们只知道A到A的路径是0,到BCD的路径未知,就设为∞。
计算A-D路径为0 10=10 <∞,故将D由∞改为10。这就是一次松弛操作。
贝尔曼-福特算法
简单地说,就是对图中所有订单、所有边都进行松弛操作,直到找到最短路径。所以其时间复杂度应该是O(顶点数*边数)。
伪代码应该是:
for(int i=0;i<顶点数-1;i ){ for(int j=0;j<边数;j ){ 松弛操作; }}
但在实际情况中,在小于“顶点数-1”次的遍历中,已经求出了最短路径,所以在内部循环结束后,校验一下有没有进行松弛操作,如果没有,则说明已求出最短路径,直接跳出即可。
伪代码:
for(int i=0;i<顶点数-1;i ){ 是否进行了松弛操作=false; for(int j=0;j<边数;j ){ if(终点权重>起点权重 边权重){ 松弛操作:终点权重=起点权重 边权重;终点的起点设为起点名称; 是否进行了松弛操作=true; } } if(没有进行松弛操作){ break; }}
再结合之前谈到的负环路,在执行完最多顶点数-1次循环后,理应得到最短路径,如果我们额外再遍历一次所有的边,看看有没有进行松弛操作。如果有,说明存在负环路。
添加伪代码:
是否存在负环路=false;for(int j=0;j<边数;j ){ if(终点权重>起点权重 边权重){ 是否存在负环路=true; break; }}
操作步骤:
如上图,共有5个顶点:ABCDE。
16条边(无向图,每条线代表两个边):AB、AC、AD、BA、BC、BE、CA、CB、CD、CE、DA、DC、DE、EB、EC、ED
以A为起点,计算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初始状态下,A的权重应为0,其他节点皆为∞。
1、处理AB,B的权重改为1。此时A=0,B=1,其余为∞。B的起点为A。
2、处理AC,C的权重改为7。此时A=0,B=1,C=7。C的起点为A。
3、处理AD,D的权重改为6。此时A=0,B=1,C=7,D=6。D的起点为A。
4、处理BA,BA=1 1=2>0,无须进行松弛操作。
5、处理BC,BC=1 1=2<7,C的权重改为2,此时A=0,B=1,C=2,D=6。C的起点改为B。
6、接着继续处理,本次对所有边的循环,得出如下结果:
A到各点最低消耗:A=0,B=1,C=2,D=6,E=4
各点的起点:B<--A,C<--B,D<--A,E<--C。
7、接着开启下一轮对所有边的循环,在此次循环中,没有进行松弛操作,故跳出循环。
8、判断没有负环路,至此得出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