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不读书
我出走,是为了更纯洁地归来——里尔克(奥地利诗人)
窗外,阳光明媚,微风吹拂。
今天,我不读书。读天,读地,读自己。
很久没有到小区走走,它,是我的第二个精神家园,我不应该遗忘。于是,我决定出走,关上门,向小区深处走去。
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着,安静的时空,很美。我喜欢在那一条幽深的小巷里踱来踱去,拾起生活中的点滴,一遍一遍细数流年旧事。特别是在有雨的天空,我经常把对父亲的思念藏在那条小巷里,每当我跨过脚下的每一步石梯时,我都会抬头看看天空。我知道,父亲一定在遥远的天国看着我一步一步向前走……
阳光,我,我的影子,一路行走。我向那块草坪走去,树枝上,小鸟雀跃,草坪上,生机盎然。我仰在草地上,放松心情,掏出耳塞,闭上眼,听一曲萨克斯演奏曲《回家》,顿时,故乡的炊烟在脑海里慢慢升腾。眼前,故乡的一切越来越清晰,可是,当我清醒地读我自己时,我才发现我早已贴上了旅人的标签。
“故乡是一首动听的歌。”然而,此时,故乡于我,是一种不可触碰的伤痛。父亲走了,魂守故土。每当我忆起故乡,就会忆起那片炽热的土地下埋着装有父亲遗体的冰冷的灵柩。每一次回到故乡,看到父亲的坟茔和墙角那把犁头、墙上挂着的蓑衣、斗笠,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伤感起来。父亲走了,犁头、蓑衣、斗笠孤单了,望着它们孤单的影子,我数度哽咽。
在我的眼里,母亲一直是故乡的代言人,或者说,母亲是故乡的全部。有了母亲,故乡的土地上才会开出艳丽的油菜花;有了母亲,故乡的菜地里才会长出鲜嫩的蔬菜;有了母亲,故乡的河流才会把我童年偷偷下河洗澡的照片冲洗出来;有了母亲,故乡的水井旁才会响起打粉机的声音。如今,母亲年老了,不得不离开她钟爱一生的土地。离开故乡后,母亲曾几次偷偷回到故乡,我深知,无论母亲身在哪里,她不能忘却的依然是故乡的土地,故乡的山水。
一曲终罢,阳光洒在我身上,暖暖的。关掉音乐,摘下耳塞,我起身准备回家。路上,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在电话里说:“你工作忙,端午节就不回家。”我说:“我一定会回来看你。”母亲特别高兴。挂断电话后,忆起父亲生前常对我说的话:“你一定要争气,把工作搞好。”“父亲,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我在心里默念道。
回到家,看到之前摆在沙发上的书,我拿在手中,没有再打开,轻抚一下书的表面,把它放进了书柜里。
读天,读地,读自己。这也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