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振良原创丨寻找一条退休生活的路
寻找一条退休生活的路
文/丁振良
工作的时候,想着退休了该好好休息休息,安享晚年。退休后,做家务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觉得只是工作的重点转移而已。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并不像电灯的开关,开了灯亮,关了灯灭。
到了奔七的年龄,却觉得有紧迫感,想做这做那,比如读书,写回忆录,写毛笔字……每天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玩”手机,是一种乐趣,占了大部分时间,可以用爱不释手这个词比较恰当,基本上放弃了电视。
微友很多,大概上千,但好友不多,只是选择性地互相关注朋友圈里的文章,培养业余爱好,培养写作兴趣。
周长行原来是我们的首长,如今是我的老师,也算是我套近乎吧!严格地说我是他的“俗家弟子”,一是读他写的书,二是经常微信指导我,就这么个关系。
周老师是老作家,是著名作家,有大作,有小作,大到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京九解说词,小到鸡毛蒜皮,小到和微信友打成一片,文字有生活的亲和力。
老作家,爱钻研,爱学习,善总结,用词新颖,写作有新思路,与时俱进。
写文章是把自己的一种思想传达给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想达到一种快乐。对于作家来说,文字是灵魂的载体,就是用文字去打动读者,去感动读者,比如前几年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的节目,也是如此。
说到感人,我就想起煽情这个词,就是用“感动”的词语,打动人们心灵里最柔软的那部分,让人流泪,这需要艺术。近年来,我们在手机里看到一些小视频,短短几分钟,令人泪目……
周老师的许多文章都有过人之处,他在《乔羽“恋歌”》中写乔羽的哥哥结婚三天,就留下妻子跟国民党部队去了台湾,几十年后回来寻亲,这一段非常感人,至少说感动了我,我是五体投地。
当周老师写乔羽的大哥回到济宁时,我的眼眶就开始湿润了,到了县里,我的鼻子有些阻塞,车不断行进,我一边读,一边屏住呼吸,当失散多年的两个老人跪着抱在一起的时候,我也成了泪人,一把鼻子一把泪……可见周老师文字的力量。
我们说写文章是一个人的天赋,更重要的是技巧,是艺术。最近我看了一篇别人的文章,当读到感人的情景,快让人流泪的时候,突然用了个生僻字,我赶紧去查字典,当查到字后,心里的热度也就降了下来,这里就存在着技巧。
前几天,我读了周老师的一篇散文,他对“出门”二字有个简言:当兵时,说是“出发”;转业后说是“出差”;退休啦,说是“出门”,同样的意思,总结得很精辟。
人生是一个过程,周老师用文字记录一段一段的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路标,我们踩着路标,何乐而不为呢?
祝周老师写作艺术常青!
(2021年1月17日)
【作者简介】丁振良(男),河南邓州人,世界华人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著有诗集《金秋诗韵》《布谷声里的故乡》和长篇报告文学《拷问人生》共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