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第1课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的分类,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概念;能够正确分辨美术作品的所属门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基础上对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美术门类与材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打破时空,不拘一格地在美术世界中寻找美、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兴趣,并进行制作材料的分析。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2、学生准备:画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1/4
(一)导入
1、什么是美术?学生思考并自由踊跃回答。
2、你认为生活中的或者你知道的那些事物是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绣花、年画的、玩具……
(二)引导探究交流分享
1、引导交流
首先播放有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美术作品课件带学生进入更加广阔的美术世界,营造一种置身美术殿堂的气氛。
提问:师:同学们,这些美术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创造而成的
生:某某是毛笔画的,某某是用泥捏的,某某是用石刻的
同学们说的很具体,也很全面。那么,这些都是美术品,为什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呢?他们又会是美术作品里的哪一类呢?我们该如何去给他们“分家”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想一想,分一分。
带着以上几个问题自学课本。这一环节同学们自学释疑,将自学结果制成卡片,同时老师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2、探究欣赏
①学生上讲台交流自己的自学结果,并谈谈区分他们的方法和依据。老师适当点拨,明确美术门类的不同主要是材质的不同。
2/4
②接着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和分析四大门了美术作品的材料,引导学生回到课本中的图片重点探索。
小组合作,针对课本上的图片做赏析,并派发言人交流结果.
3、反馈矫正
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
如油画《父亲》——版画《秋瑾》对照,提出:“同样是画人物,他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秋瑾是
辛亥革命时期一位杰出的女革命家。她提倡男女平等,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木刻版画的特点,巧妙地运用了黑白对比,以简洁有力的刀法突出了秋瑾坚毅的性格和宁死不屈的立场。
而油画《父亲》画面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这幅油画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画家借此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热爱。让学生了解两幅作品的背景以及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材质及效果。
(三)、延伸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开始出现在现代艺术中。通过对几件现代的艺术的作品欣赏,让学生去观察、
3/4
去分析它们的材质和表达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材料、新美术,将美术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学生质疑并解决:活体雕塑、动态雕塑、高科技绘画。
(四)、总结评价
1、教师分发学生自我评价表。
2、布置作业和学具。
学生按表格中的项目与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洋洋美术领域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从感官上得到这些美术样式的表象的认识,知道了美术分类的基本标准。粗略的认识了美术作品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同时对世界美术作品简单的欣赏,明白了美术作品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积极贡献。但因为美术基础知识的薄弱,对美术作品分类还有一些模糊,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这个问题的开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