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李鸿章: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李鸿章是汉奸吗?

当然是,因为与日本的马关条约是他签的字嘛。

如果他不签,如果他愤而直接在谈判桌上自杀,那他就是英雄了。

甚至,如果他在春帆楼死于那个日本浪人的子弹,也能保全名节,制造大清的悲情,让大家同仇敌忾,再跟日本干一仗——打不打得赢,是不是要死更多人,另说。

可惜,他没有。于是,他就要被骂做是汉奸。

尽管,他只是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棋子而已——而且,那些骂他卖国的朝廷清流派,也没见谁在国耻中自杀身亡,而是趁此机会,交章上书,把李鸿章一撸到底,打掉政敌——若以此言之,日本倒是无意间配合了他们,中日战争,给了他们党同伐异的绝佳机会。

鞠躬尽瘁,任劳任怨,用在李鸿章身上,还是蛮贴切的——尤其是在看了与他同时代的名人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之后,更会有这种感觉。

给人扣个大帽子,很容易。但历史的真实,往往在细节处。

《走向共和》里,给慈禧太后唱戏的名角杨名玉,上场之前,喝了杯酒。徒弟说,师傅,要唱了,还喝呀?醉在台上咋办?

杨名玉说,没事。

因为他喝的不是酒,而是毒酒。

上台唱了两句,突然口吐白沫,倒地身亡,把个宫女们吓得乱窜,倒是李莲英还算镇定。小太监一探鼻息,没气了。

这时,戏台两侧垂下两块白布——

右书:杨三已死无苏丑

左书:李二先生是汉奸

杨名玉排行第三,李鸿章排行第二,所以叫杨三李二,已死对先生,绝!

此副对联,真是绝对!

然则,实情是,这话,在李鸿章从日本回国后,确实是这么传的;但,杨三在1894年甲午当年就已去世了。不可能活到第二年给慈禧唱戏时再来个尸谏——这是使用乾坤大挪移,玩的艺术手法而已。

但它无疑反映了从当时到十几年拍这电视时,人们的观点,并无多少变化。

什么洋务运动,什么富国强兵,之前做得再多,一失足也成千古恨。

只怪李鸿章太傻,如果像戏中光绪的老师翁同龢,以自己不懂外交为由,极力推掉喊他一起去日本争权益的建议,多爽啊?

历史注定了有些人要背黑锅,因为骂李鸿章比咒慈禧太后安全得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