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140【碱饼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51
碱饼子
宏道碱饼子,是我们在定襄县的收获。有关烧饼这道美食,与我们的饮食息息相关,各地都有不同风味的饼子,满足着我们的味蕾。
有关烧饼,据史书考证,是汉代班超从西域传来的。《续汉书》有记载说:“灵帝好胡饼。”胡饼,就是最早的烧饼,盛行于唐代。后经过各地不同风俗形成的特有饮食习惯而发展成为品种繁多,花样各异的饼子。
任何一种日用品或食品总会在千百年的传承中,与当地民众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特定习俗相结合而被赋予当地特色,历史上往往把这种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将由社会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风俗对其生活范围之内的民众有一定的行为制约作用,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律。
风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先人们生活经验和文化底蕴的积淀及生活习惯的形成,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外来文明的冲击,也在影响其发展,使其在慢慢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
山西有一句民间谚语:“山西文风数二定,数了定襄数平定,定襄又数宏道镇”的美称。宏道镇地理位置特殊,在旧时交通不便的大背景下,此地相对闭塞,民风淳朴,社会风气清新,是民俗民风保存比较正统的地域。明万历《定襄县志》曰:“牧马水潆,滹沱水后绕,襟山带河,俨然四塞之国,诚一方保障而三关锁钥也。”
据当地老人说,宏道镇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因其特色的地理环境成为当时汉民族抵抗外敌的屯兵养马之地,又因兵营的存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边贸市集。全国各地的能人巧匠聚集于此,因此形成了当地丰富的手工业及深厚的人文底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宏道镇历经时间的积淀,形成了这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现存有宋代建筑洪福寺,民间技艺摔跤、面塑、八音会、剪纸、木雕、石雕、秧歌、社火、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碱饼子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而保留,它与其他烧饼相比较而言,有两个特色。一个是碱面的妙用,二是吊炉的烤制。
碱面在饮食中的运用,宏道镇历史悠久且很有普遍性。当地的石灰水河捞面也是一大特色,据说这样可以让面更爽滑劲道,利于消化。究其原因应该是当地特有的自然条件长期形成的饮食文化。
碱饼子的成型过程与其他烧饼类似,先是将面粉和成面团,加碱水揉匀。然后将面团擀成长方形薄片,抹秘制酱料,卷成圆桶形,揪小剂子。再用手摁成圆皮,另揪一个小面球,蘸上油,放在圆皮上包好,团成桃形,揪去收口处的面头,再擀压成圆形即可。其中,碱面的取量需要长期积累的经验决定,碱饼子的口味好坏也取决于这个关键要素。
烧饼成型后便是烤制,碱饼子的烤制采用的是吊炉烤制。据考吊炉起源于明代,乡人用铸铁做成吊炉,宏道人将吊炉烧饼制法引进,并进行改进,成为现存的独特吊炉烧饼。
原始吊炉分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上为“吊炉”,呈弯月形,弧状隆起,前侧有弧门,向前突出,如憨笑的大嘴。上端与铁链相连,链子又与杠杆相连,用杠杆可将炉吊起。中层部分为一口平底锅,用于摆放烧饼。下层是炉灶,有灶门,像旧时农村烧柴做饭用的灶台。宏道现存的吊炉,中下部分没有大的改变,但上部变动较大,改为一块带檐的铸铁板,上面用炭块垒砌成中空灶火,靠近操作方便的方向留有灶门,用以调整火势。
宏道镇卖吊炉烧碱饼的是一对五十岁多岁的夫妻,他们的店铺是小而狭窄,位于镇中央的主要街道。进门处左手架起一张面板,右手有高台放置打好的碱饼,方便售卖。店铺的后面是吊炉,用青砖垒砌的烟筒将烟火抽出店铺。
丈夫力大负责和面,面和好后交给妻子把面团娴熟地揉压成饼子。丈夫再开始打理吊炉的火候,把妻子做好的饼子放进烤炉烤制。夫妻二人面容都极和善,见面总是微笑着说:“来啦。”他们忙碌着,即便是简单的问答也不会停下手中的动作。
一炉烧饼出炉,调整火势,等平底锅火候到位,妻子刚好便擀制好一炉的数量。丈夫将饼子一一摆放锅中,然后下压杠杆盖上炉盖,上面吊炉燃起明火,下面灶内施火澎拜,上烤下烘,随着炉内氤氲的火光摇曳,烧饼渐渐上了颜色,约五分钟左右,就可闻到浓郁的面香,稍等片刻便是烧饼出炉。
看他们打烧饼颇为有趣,像是欣赏一场行为艺术。搓粉,和面、揉团,擀饼,抹酱、……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整个上午,我无数次见证着白白的面饼,在吊炉一张一合中,即喷香扑面。一个个碱饼子最后会由丈夫抛至门口的簸萝中,那散发着香味的饼子在空中划过优美的弧线,有序地落入簸萝,瞬间便把香味弥漫至店铺的整个空间,构成一幅温馨的画面。
刚出炉的烧饼冒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吸引着客人接踵而至。有客人来时,夫妻二人基本都是简单的问候,并不会停下手中的忙碌。客人拿好自己需要的饼子,把钱放入旁边的纸盒中,需要找钱时便自行翻找零钱。
忙碌而温和的笑脸,浓郁香味的饼子,络绎不绝自助买饼的人流,一切都在炉火的闪耀中恰如其分地呈现出一种美好。这样的画面也许最是暖心,也让人思绪万千。有关饼子的记忆留存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住校的我们吃着食堂的玉米面窝窝与和子饭,这些食物的热量基本在一场课间篮球场上便消耗殆尽。往往是等不到饭点,我总是急急跑去卖饼子的摊点,买来的五个饼子也总是走不回校园便匆忙吞入扁扁的肚子。
时代的原因,我们今天已经不再会这样为了填饱肚子而吃饼子,但是还是无法抵御来自饼子的诱惑。与夫妻二人打过招呼,我拿起了碱饼子开始享受,也如高中时一样,边走边吃。用心感知着碱饼子散发的香味穿越时空,任由它诱惑着游子的嗅觉,调动着游子的味蕾。
走出去很远,我依然在回头留恋。阳光下那湛蓝的天空,宁静的小街,挺拔的大树,和善的面容,所有的一切都勾画着心中对于美好的认知。生活原本不需要太多的附加物,此时此刻,眼前的这一切无疑便是幸福生活原本的样子。打饼子的夫妻如此,买饼子的人们如此,边走边吃饼子我也是如此。

物 语 档 案

采集地点:
山西省定襄县县宏道镇
采集时间:
2019年8月
匠        人:
潘世道,1960年生人。
现        状:
饼子很受欢迎,但限于环保要求,
很多时候需要停业整顿。

大山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0)

相关推荐

  • 正回应|定襄县宏道镇辛安村退耕还林补贴的咨询

    有拍友反映: 我想问问定襄县宏道镇辛安村种植的山楂树,有没有国家的退耕还林补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定襄县人民政府回复: 拍友您好,接到您反映的问题后我们立即联系林业局调查了解,现林业局答复如下: ...

  • 这事解决了|定襄县宏道镇自来水问题

    这事定襄县人民政府解决了 有拍友反映: 定襄县宏道镇的自来水和泥水差不多,接水后都得沉淀好长时间才能吃,严重影响村民身体健康,很长时间也没人管. 定襄县人民政府回复: 拍友您好,接到您反映的问题后,我 ...

  • 会烤饼的马大姐|行摄冰雪额尔古纳④

    马大姐从她那套老房子的门里出来的时候,像一轮会笑的太阳,特别是在零下30度的大雪覆盖的天气里. 一切源于2019年12月初的额尔古纳之行. 在一家牛排锅为招牌的饭店里,一个柳条篮子里装着热气腾腾的&q ...

  • 刘文 | 天天吃酥头令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青麦仁粥   二姑娘打洋伞 布达拉宫里的虔诚 草堆洞里的温暖与快乐 天天吃酥头令 江都  刘文 刘文先生,1938年生,江都丁伙人,现居仙女镇.江都作协会员.曾在扬州 ...

  • ​这事儿受理了|定襄县宏道镇咀子村桥洞雨后聚水影响农作车通行的问题

    有拍友反映: 定襄县宏道镇咀子村路上桥洞被施工方下挖一米,下雨后雨水积聚,收割机.坝地车无法通过,影响农民的正常劳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日金句 大胆走出舒适区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成长.学着去尝试 ...

  • 一块烧饼,一座城市的记忆

    雅安市荥经县街市,饮食店铺.特色摊点众多,是美食者的乐土.尤其是这里的地方小吃邵饼子,长久而固执地盘踞在人们的印象里,历经岁月磨砺,走过百年沧桑,在人们的食谱喜好中,已经沉淀为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 萧 ...

  • 《行摄生活》-147【打铁】

    - - -指尖上的山西 056 打铁 寻找铁匠的路很是曲折,几百公里巡回都是失望而归.铁匠铺有,但全部改良为器械辅助人工,再也听不到那富有节奏感的叮叮当当声. 车行保德县,推杯换盏之余又出遗憾之语,当 ...

  • 《行摄生活》-148【面沙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57 面沙子 寻找山西手工业的路延续到岚县,当地朋友热情推荐了面沙子,言语之间有几分自豪,又有几分神秘. 牛怀珠是作坊的主人,也是面沙子传统手艺的传承人.老人个子不高,但腰板 ...

  • 《行摄生活》-149【堆绫】

    - - -指尖上的山西 058 堆 绫 走进交城县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我顿时感觉目不暇接,被作品的精美绝伦惊讶到目瞪口呆.这里是堆绫的世界,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艺术殿堂. 解爱英是这里 ...

  • 《行摄生活》-146【向阳而生---记左权盲宣队】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50【芝麻饼】

    - - -指尖上的山西 059 芝麻饼 走在柳林县的大街小巷,总是可以闻到一种混合着面香与芝麻香的特殊香气,随风入鼻,吸引着味蕾. 寻香而去,一处僻静的小巷深处,传来一阵节奏鲜明的敲击声,叮当,叮-叮 ...

  • 《行摄生活》-145【向阳而生】19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44【老陈醋酿造】

    - - -指尖上的山西 055 编席 有一种感知叫味觉,有一种生活,叫味道.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有许多味道,酸甜苦辣在岁月的时空中飘香,在绵绵的回忆中拉长,在分分秒秒中浸润.每一个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味觉记 ...

  • 《行摄生活》-144【自如桃源—应县白马石游记】

    <自如桃源>--涂向东书 摄影--涂向东 旅途 光阴流逝着,像丝丝风语,如片片云絮,复制着岁月的山高水长.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而有序地向着无限延伸.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任时光来去,从容面对 ...

  • 《行摄生活》-143【芦苇画】

    - - -指尖上的山西 054 芦苇画 依然是青塘村,依然是芦苇,芦苇画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知的技艺.如果说编席是芦苇生命的延续,那么芦苇画就是芦苇生命的升华. 拾阶而上一处小院,窑洞内外的芦苇画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