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特刊---【行吟艺术】
行吟艺术
在国际盲人节到来前夕,《中国盲人行吟艺术——瞽传曲艺的样态和价值》于10月13日下午在山西省图书馆开讲、开唱。来自左权、襄垣、交城和太原盲校的十位盲人朋友,为读者演唱了开花、莲花落、秧歌、鼓书、三弦书、快板书等十多个盲传曲艺节目。乡土文化学者刘红庆主讲,著名歌唱家刘文涛等百余名民间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并给予高度评价。
刘红庆首先阐述了“什么是行吟艺术”。他说:行吟艺术,就是边走边唱的盲艺人创造并传承的艺术!行吟艺术,就是和大地上的风并行着的草根歌者云游四方时吃饭的本钱和生命的骄傲。实际上,行吟艺术不独是盲艺人的歌,但就纯艺术性和影响力而言,盲人卖艺说唱的“瞽传曲艺”,才是真正的“行吟艺术”。
那么,盲艺人是怎么来的?或者说,瞽传曲艺、行吟艺术,有怎样的历史?刘红庆从《诗经》里的《有瞽》讲起,讲述了《诗经》和现存左权开花调中的有相似的比兴手法。于是,盲艺人刘红权和王树伟演唱了《太行山》《樱桃好吃树难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会哥哥》等经典开花调。接着,刘红庆从《清明上河图》中的“瞽”,到明朝《莲花落图卷》,为读者讲述了瞽传“莲花落”的历史。刘红权和张建忠分别演唱了太原莲花落《立竿见影》和《发财养猪》。
在清朝,“瞽传曲艺”遍地开花,成了最常见的中国民间风情画。刘红庆讲述了上党地区的盲传鼓书:上党鼓书和襄垣鼓书,于是,盲艺人们表演了鼓书名段《冯奎卖妻》和《反菜园》。
全国盲艺人说书多数使用三弦,最常见的陕北说书、胶东大鼓、临沂“脚打鼓”等都使用三弦。而山西三弦书曲种很多,譬如吕梁离石三弦书、临县三弦书、柳林三弦书,汾河边的平遥弦子书、介休三弦书、灵石弦子书、孝义三弦书、汾阳三弦书、交城文水三弦书,都使用三弦。太行山上左权、榆社、武乡、沁县、沁源盲艺人都用三弦。各地盲人各有其自身传统的三弦书曲目。王树伟和吕志宽分别表演了三弦书《百岁观花》和《差不多》。
刘红庆接着讲述了“盲人宣传队”的历史,他说:1938年,太行山最核心地带的辽县、武乡县、襄垣县,率先成立了盲人宣传队服务于抗战。1941年,著名版画家彦涵在太行根据地创作的《盲人宣传队》就表达的是这个内容。特别可贵的是,盲人宣传队到八路军驻地演唱,还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画面。1942年沁县成立了盲人宣传队,1943年榆社成立了盲人宣传队。各县曲种不同,但都在太行山核心区域内生活,尤其是抗战年代大家有了共同的使命:为抗战而歌。于是,刘红权、王树伟演唱了抗战民歌联唱,王显萍演唱了襄垣秧歌《小二黑结婚》片段。
2014年,太行盲艺人联谊会成立,至今百余名盲艺人举办了六届年会。刘红权演唱的《谁说桃花红 谁说杏花白》和李杞、王显萍、马兴平等演唱的襄垣鼓书《谷子好》成了所有演出中观众的最爱。
刘红庆说:瞽传曲艺自身的价值是“文化生态学”上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国盲人行吟艺术节”已经得到了政府、残联系统、音乐学界的高度重视。刘红庆相信,中国行吟艺术研究将会有更好的前景。讲座最后,太原盲童学校张建忠、胡斌表演了快板书《看升旗》。著名歌唱家刘文涛应观众要求由刘红权、王树伟伴奏,演唱了《桃花红 杏花白》。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