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遗址再获国际大奖!猿人洞有了“钢盔”,洞壁成了“屏幕”
记者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了解到,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专员,为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颁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奖。
在此之前,该工程还获得过2019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保护项目类金奖、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第十三届中国钢结构工程奖金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空间结构奖设计银奖……
这次,获的是个什么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设立于2000年,旨在表彰个人及公私部门在保护或恢复区域具有遗产价值的建筑、场所和不动产方面取得的成就,以鼓励个人参与及公私合作,保护本地区的文化遗产,造福于今世后代。
为什么要建设这个工程?
作为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出土地,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面临以风雨侵蚀为主的一系列自然损毁,如风化、剥落和失稳等。2012年的一场暴雨过后,洞底及西剖面发现有雨水迅速积聚后又消失的现象。后经实地勘察证明洞底存在大的溶蚀裂隙及破碎带,严重危害遗址整体稳定性。
随即,有关部门便开始推进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方案的落地。2015年5月,该项目开始动工。2018年8月底,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并于2018年9月底正式对公众开放。保护建筑犹如猿人洞的“钢盔”,既可隔绝雨、雪、冰雹、阳光对遗址本身的直接作用,又减缓了风及温差的作用,降低自然风化。
这个工程有哪些亮点?
1、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保护建筑遵循最小干预和可逆性原则,采用大跨度空间单层网壳结构,以“保护棚”的形式横跨猿人洞遗址。设计团队以现存山体等高线为线索,推导出猿人洞未坍塌前的山体形态,以此为基础得到保护建筑的整体造型,使保护建筑从形态上与周围山体环境融为一体。保护建筑的外表皮为绿植屋面,使其隐没在绿树丛中。
2、825块叶片“对号入座”
保护棚并不是光滑的一整块,而是825个叶片,彼此错落排列,保护棚外部,通过全自动灌溉技术保证植被健康生长。
内屋顶则采用岩壁花纹设计,向观众传递遗址内部环境信息。观众走入遗址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山洞之中,并不会感觉到保护棚的存在。
3、遗址内洞壁成为“屏幕”
如今,猿人洞内多了很多高科技设备。洞壁成为数字展示平台,采用多媒体技术,重点在西侧壁展示发掘信息,同时在北侧壁介绍猿人泂发掘历史背景和总体成果,使公众在遗址环境中身临其境了解遗址价值,达到最佳的阐释效果。
4、工程数据全程监测
施工过程中,设计团队通过数字风洞技术,以猿人洞小环境气象监测数据为基础,在设计全过程对保护建筑的形体高低、开缝大小、温度湿度、采光通风等诸多因素进行模拟,为设计提供调整依据,确保保护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
小档案:
名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
地点:北京房山
类型:保护工程
用地面积:2878平方米
建筑面积:3487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8年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强
编辑 王海萍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