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学基础知识(5)

  宋、元、明、清--从鼎盛到衰落

两 宋

年号的行用始于汉武帝,但以年号冠名的钱,则最早起自十六国时期“成汉”李寿所铸的汉兴钱(公元338-343年)。至北宋,年号钱更加兴盛,几乎每个年号都要铸钱。

同时,同一钱文、同一版别但书体不同的对钱(也称对文钱)亦风行一时。钱币制作成“对文”的形式始于南唐,至北宋发展到了鼎盛。如宋徽宗铸行的十种年号钱中,除崇宁、大观钱没有成双配对外,其余皆为对钱。

重和通宝对钱

此外,中国古代钱币的书法艺术至两宋亦达到顶峰:宋太宗赵光义的真行草三体钱。如手书“淳化元宝”、“至道元宝”等,颇见功力;宋徽宗赵佶独创的瘦金体,如“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铁画银钩”,隽秀俊逸,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自成一体。

宋代,是中国钱币的第三个大发展期,也是古代钱币之鼎盛时期。宋神宗时,钱币年铸量达60亿枚之多,堪称中国古代铸币数量之最。所以,北宋钱尽管铸造精美,却大多价值不高。

元  明  清

元代以钞为主,兼用银两,铸钱很少,所以,元钱总体比较稀少。

馆藏至正通宝背“辰”折三大钱

明代初期,曾大量用钞,自太祖时开始发行“大明宝钞”。中期以后,白银逐步完成了货币化进程,与铜钱平行作为本位货币。因此终明一朝,铸钱一直断断续续,总体铸造量不大。

馆藏洪武通宝、崇祯通宝大钱

清代实行银钱并用政策,铸钱基本未曾间断,且因年代近之故,存世量较大。但是其中也有例外,如清咸丰钱铸造量并不大,但版别、样式很多,书体多变,尤以大钱更为珍贵。

馆藏清咸丰元宝宝泉局当五百大钱

总体来说,元、明、清三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衰落阶段。

(资料来源:周卫荣:《中国古代货币及其发展概况》 孙雅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