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课件提前看---怀少方释义与小儿湿疹
引子:自从2016年11月在广东梅州公开了我的怀少安老方后,追随我学习的同学们已经有不少人在使用,后来我在阴阳九针千聊线上再次聊怀少方释义,但能真正透彻理解此方含义者不多,所以怀少方的公益课程我一再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表述,让为人父母者融会贯通并学识使用。怀少方使用最多的就是婴幼儿,内服与外用并重,有些时候,外用药更加合理与快速解决症状,而且对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婴幼儿湿疹又称“奶癣”,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最早可见于2—3个月的婴儿,2岁以后发生的概率会减小。婴幼儿湿疹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会出现。应对婴幼儿湿疹的原则是: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合理喂养,精心护理,重视预防。
临床表现
起病大多在生后1~3月,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2岁以后大多数患儿逐渐自愈。一部分患儿延至幼儿或儿童期。病情轻重不一。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颏、颈、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发全身。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及痂皮,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患儿烦躁不安,夜间哭闹,影响睡眠,常到处瘙痒。由于湿疹的病变在表皮,愈后不留瘢痕。
中医解析
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胶、樟脑丸等)引致。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可涂抹以清热利湿,疏风养血润燥为主的小儿化湿膏。西医皮肤科基本上都会使用含有皮质类固醇的膏药外涂(刚刚开始使用效果很好,停药则复发而且皮疹会比之前更严重)。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调,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所致。临床上分干性(丘疹性)、湿性(糜烂性)两型。常反复发作,并多伴有胃肠道消化障碍症状。临床治疗多用内外兼治法,内服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渗湿为主,外用药根据干性、湿性之不同,予以不同处理。
本人经验用药
内服方:怀少方加减
外用方:中药浓煎取汁雾化
疾病预防
1、无论喂母奶还是牛奶,都要定时定量。
2、母奶喂养的婴儿要缩短喂奶时间,二次母奶之间可喂淡菜水或淡果汁。
3、母亲要少食蛋奶制品及辛辣、海味、腥味食物。
4、对牛奶过敏的婴儿应改人奶、羊奶或代乳粉喂养。
5、要注意保持小儿大便通畅。
6、湿疹部位勿用肥皂洗擦,可用菜油、香油、甘草油揩擦。干的或流水的湿疹都可用红茶叶泡水洗。
喂养指导
大部分婴儿湿疹,可能是缘于患儿对蛋白、鱼和牛乳等食物中的某些大分子物质过敏。这些物质也可通过母亲的乳汁传给婴儿。因此,本病较好发于营养好且肥胖的孩子或消化不良者。
1、为了防止婴儿食物过敏,一般在开始试用新的食物时,必须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无过敏,经过7-10天后再增添另一种新的食物。如患儿过分肥胖,喂食又过多过勤,就应该节制喂食的量和次数。
2、如估计患儿对牛乳过敏,可在喂食前将牛乳多煮沸几次,使牛乳蛋白变性,或者改喂人乳、羊乳、豆浆等。
3、如果患儿对蛋白过敏,可只给蛋黄,或者先给予少量蛋白,再逐渐加多。
4、如果患儿对母乳过敏,叮嘱乳母暂时少吃或不吃鸡蛋、牛乳、海鲜或刺激性强的食物。
5、为了避免患儿体内积液太多,加重病变,病孩食物应少含食盐。
6、患儿如有便秘,为防止过敏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可酌情给予润肠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