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饮食习惯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养生也要因地制宜)

师兄们好,中国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随着现在人口流动的加强和交通的便利,如今每个地方都能吃到全国各地的风味菜肴。一个特定地域的特定饮食口味,实际上是人和自然长期相互适应的结果。如果运用得当的话,能纠正人体的一些偏性,让人体达到平衡,避免生病;如果运用不当的话,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妨害。今天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地域饮食规律和人体之间的奥秘。

一、地域饮食规律和人体之间的奥秘  

1、湖南人和四川人喜欢吃辛辣,为什么呢?

因为湖南多山,四川是盆地,都是刮风少,空气相对不流通的地方,加上又潮湿,湿瘴腐浊之气比较盛,需要用辛辣麻辣的味道祛除这些湿浊气。最早的麻辣火锅是江上的船工吃的,因为江上的湿气更重。
在湖南四川吃麻辣辛辣,是伤不到人的。干燥地区的人长期吃,就容易损伤人的气血,也容易吃了上火。

2、同样是吃辣,为什么贵州人吃的是酸辣?

因为贵州属于高原地区,不仅有潮湿,气压也比较低,人的能量容易往上耗散。吃酸的食物,就能够把人体的能量收敛回来。所以贵州人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就是人体能量不往下收敛的时候,走路就没劲儿了。这时候吃点酸的就会好了。中医《黄帝内经》里面有「酸味主收敛」,酸味对应肝,所以一个养生常识便是在春季生发之季少食酸,避免影响人体生发之气,而在秋季主收藏的季节便可切换至“省辛增酸“模式。
整个西南高原地区,都有类似的问题。云南人喜欢吃蘑菇也是同理,蘑菇是阴性的食物,有黏厚而下行的性能。云南那里喝普洱茶,也是很具下行之力的茶叶,降火刮肠的作用很强。

3、江浙人喜欢吃甜,这个原因何在?

江浙地区靠海近,湖港河汊多,地域特点就是气流不稳定,风吹浪荡的。
江浙又属南方,火性足,火助风势。在这种能量场不稳定的地方,需要吃甘甜的东西,甘以缓之,甜的东西能够让身体能量场稳定下来。外国电影里,妻子生气了,丈夫会说,亲爱的吃个巧克力吧。吃了她的情绪就稳定了。心情不好,情绪波动的时候,吃点甜的食物之后我们会发现心情果然好很多,江浙人吃甜的,实际上也是有地域能量的原因在。

4、北京人喜欢吃勾芡的东西,也是出于地域原因。

北方雨少,干燥的时候多,秋冬天尤其干燥,经常半年时间下不了一两次雨。他们容易阴虚火旺,勾芡就是增加滋润性,北京人很爱喝梨汤,爱吃冰糖葫芦,这都是滋阴生津的。

5、东北人喜欢吃炖菜,且香料放的充足,为什么?

东北人吃炖菜尤其倾爱八角桂皮茴香之类的香料,这些佐料都是温阳的药。东北天气太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阳气来抵御寒冷。而香料都有升阳之功效,所以一方水土有一方饮食文化,果真如此,从地域饮食也可以看出其背后独特的养生密码。
「养生」其实很简单,了解地域饮食习惯背后的原理就可以顺势而为:
传统的饮食习惯,历经几千年,其实是和天地能量相顺应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尊重。弄明白了这些道理,养生也很简单,不需要刻意去找什么药,只要因地而食,尊重当地饮食习惯,随时随地就在纠正人体的偏性,这就是最方便也是最好的养生。能尊重规律自然好,能活学活用更好。
通过上面的这些原则,也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情况来选择吃什么。
比方说,湿气重的时候吃点麻辣,不拘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天气冷的时候,多吃点温阳的东西,同时多吃白菜萝卜保持肠胃干净通畅,在南方冬天很冷的时候,这种饮食搭配也是适用的;出汗多了,喝点汤;到干燥地区吃点滋润的东西;在中原多吃面食,中原地区土性足,能量中正,米面都是最具土性,最中正的东西。很多病是不尊重地域习惯胡吃海塞吃出来的。
日常养生就是两个要点:食饮有节,谨和五味!!!身体要想健康首先要做到对自己每天的饮食保持觉知,我们可以反观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有没有特别嗜好,偏好某种味道呢?在此基础上在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就不难知道身体很多亚健康的根本原因所在了。

二、病从口入,是因为没有做到“食饮有节”

触目惊心的中风高发率与嗜食“滋味厚腻”&“饮食不节”有直接关系:
现代人中风高发大多是吃出来的,中风率不仅高发还呈现出年轻态,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本身有过长期劳形于事,多津血伤耗的底子,油膏厚味再多吃,身体内部生态就会变得越来越粘滞,血管与经络反而更容易僵化,中风的机会自然更多。
有一些病人,关节痛又爱吃猪蹄凤爪,偏爱高油食物。说实话,不改变饮食习惯,很难治。这一类的关节痹证,其他随证也很多。比如所谓高血压,心脏病,便秘,灰指甲等。对于这种痛苦,老年人靠戴着护膝护具,加药酒药膏,还有塑料和橡胶做成的按摩器。对医院和医生都有点失望了。因为要么根本治不好,要么总是反反复复。年轻人呢,会担忧老了会不会瘫痪。但就是不容易相信,这一切与吃的不对有关系。大量的厚味,进入人体后,靠中焦运化,可中焦的运化能力总是有限的,过多了就是壅塞。养生的目的是获得身体健康,那「健康」该如何定义呢,其实就在“平衡”二字上!
有的人即便整体看起来瘦,但肚腩大,面部皮肤很油,头发也是,背上很多暗疮,本来就很胖的人更不用说了,这些问题都有的。肚子大肯定不是好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在人身体结构上,肚子应该是最软的,因为里面的腔间装的就是脏腑,脏腑运化需要空间,一旦肚腹脂肪堆积变厚,腹内空间也会受到挤压,影响到脏腑机能。一肚子的油腻,其痞其结,食积慢慢发展就成为里瘀,当然影响循环代谢。再而,也会影响到冲脉,制肘其力量,冲脉一旦受到制肘,十二经气血的调节就受影响,脏腑、经络,都出问题。
关节痛,痛风的根本原因:饮食不节,过食肉类
那些追求物欲、色权利之人,能量多在脐轮以下,肚腹的脂肪堆积就是一种显象。当里腔垃圾太多,人体会进行加强自我代谢,目的自然为了排掉壅积,调动大量的气血集中在里腹局部,进而,四肢气血都容易相对虚空,外邪当然容易侵入。就容易发生各种表证,就比如关节痛。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明白,为什么一些关节痛,是因为吃多了。这类患者,和营养不良的不同,首先形体上不是萎靡干枯的,相反,他们看起来很强壮,一般人会觉得,心宽体胖,腿粗手粗,哪会有什么病。能吃能喝,可就是膝痛、臂痛,或者颈腰痛,或者别的关节痛,并伴随有麻木,久久治不好,同时还能看到下肢有很多静脉曲张,皮下有脂肪瘤,身上肌肉虚泡,脸色也总红润富态,却带横肉,他们是所谓懂得享受人生,及时行乐的人群。
这类人对吃肉进补,抱有根深蒂固不可更改的认知。肚子有些大,但却不柔软,时时处在鼓胀状态,或者干脆要么肚子是个游泳圈,过分塌了。他们的关节痛,还会常常受不得凉风吹,冬天时会觉得冰冷刺骨。自己也会迷惑,身体很强壮,为什么会怕风。而有些关节痛,筋骨麻痹的老人,他们往往日常里很聒噪,有强迫症。逼迫意味的,要求他人接受自己的思想思维,强使晚辈按照自己意愿行事,哪怕根本就不合理都要无理由过分干预,其实这一切表象都是其内在原因的。
有一条原因,是有能量富余而产生的里瘀:
长期积累了过多的剩余能量。他们会谵语,会吃肉骂人,会变成一副你感到陌生的凶煞面目与喋喋不休。心识看起来沉沉下坠。变得不再可爱。不是慈祥,不是平和,而是像个欲求不满的焦虑者。老人因此遭受嫌弃,连他们自己,也可能会困惑不解自己的行为,甚至试图走出怪圈,但往往无功而返。同时走向自卑,同时走向更深的孤独、封闭、保守与更严重的谵语,恶性循环。
关于里瘀,为什么会引起那么严重的问题,机理在于,人体能量都集中在了下,大脑是虚弱状态的,所以大脑容易胡思乱想,也需要靠不停地讲话,来调动能量到上部。其实属于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可是人们对此并不了解,或知而甚少。其实一切都可以改变得了。但如果不能做到减食,继续油腻厚味,事情不容易办。人们对食物的嗜好与过分依赖,是种心理疾病,这是毋庸置疑的。

三、懂得克制和把握对食物的需求

断、舍、离,脱离人生苦海的路径之一,就是首先懂得克制和把握对食物的需求,其实无形中就是在把握心性。古时的医家治则里有这么一条:“膏粱厚味的病家,先素服茅屋三天,方言施治,不受不治”。也有留下经验:富家人,病多清泻而治,盖因脾胃素有富余,不清不泻邪主滞而不去。
或许可以这么说,人们总是不太愿意相信,我们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我们都认为是这个世界亏欠了我们,使我们没有能得到幸福。上一代人,大多有过很苦难的生活磨难与经历,所以,在如今这个丰衣足食的年代,多多少少免不了会用吃所谓好东西的方式,进行自我补偿,且往往加倍加量。
中肯地说,这一代的老人因为年轻时大量地付出了身体血汗,多少都有劳损的底子,在某个阶段适量地补充营养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不是在当下阶段,身体已经根本不需要过多进补,而依然过分给身体注入过剩。

进补,真正是人体所需,才是补益,否则就是过剩,不光是吃油膏厚味的过剩是过剩,一切不需要的富余对人都可能会是伤害。
扫码入群请遵守群规

作为佛医堂公众平台的义工编辑,希望能和各位师兄互动沟通!如您对我们有任何意见或问题,都请您在本文底部“写留言”,我们将会根据您的提问做相关编辑,以及在佛医堂的讲座中回答提问。(责任编辑/若虚)

打坐神器:

使用 “佛医养生打坐垫”的倡导

佛医打坐垫是参照南怀瑾老师的设计,用三种不同种类的棉,以科学比例混合填充,所制成的完全符合人体力学的专业禅修打坐垫。

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一般的禅修打坐垫,往往设计并不符合人体力学,容易令人体脊柱疲劳,难以放松,难以令人进入禅修境界,甚至造成肌肉骨骼损伤

而科学设计的“佛医打坐垫充分考虑到人体在打坐时身体各部分的受力情况,非常严格地以多种棉按比例配置制成合适的厚度和弹性,使人在打坐时能充分放松,并以其独特的高度、弹性设计实现人体脊柱、腰腿健康的养生调理和禅修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