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为什么自带文艺气质(下)
火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慢,飞机“昂”一下就到了的地方,火车要晃荡好久,这段时间恰好够你体会乏味,无所适从,慵懒,空虚寂寞,反思人生什么的,反正有的是时间,或者啥也不体会,就很空蒙地呆着也行;飞机不行,太快,还容不得你自己盘算想点啥呢,差不多就快到了,十分无趣。拿原来经常跑的北京到福州线,曾经长达二十几个小时,结果飞机俩钟头多一点儿就解决了。文艺讲究的是闷骚,欲拒还迎,半推半就,欲说还休,绝不能直抵黄龙。汽车倒是慢,但是缺乏火车那种令人昏昏欲睡的节奏感,而且有点儿辛苦。过于刺激也无法达到文艺的境界,路途苦长,人生苦短。(同样也是火车,现在动车高铁的风驰电掣就缺了那么点儿慢,没了诗意)。
火车其实最迷人的地方要算是一种无可奈何,两条轨道永不交会,延伸到远方似乎是无限,(一副誓死带你去远方的模样和德行),你所有事情都由不得自己,你无法决定开快一点,开慢点,无法决定在哪里多停一会,列车时刻表严格得让人忽视了个人,这倒像是一位强势的男(女)友,妾身托许,爱啥是啥,从此就可以不必有自我了,反倒省心,不必做选择,不用为选择带来犯错误而焦虑,你绝对信任它,肯定不会把你拉到计划外的世界去,我心安稳,浮萍随波,谁说不是被动而安然的幸福呢?
经济条件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小小因素,小文青们绝对不会把买一张火车票再当作一项支出,要是还计算着十五块钱的火车餐贵不贵的问题,一张钞票攥出汗来也舍不得花,那文艺感就生不出来,仓廪实而知礼节,消费能力远远超过的时候,心情就可以放下来俯视事情的全貌,要是火车票占你半年的收入,那坐火车体验的就是紧张,而没有松弛的感觉了。
所以跟古人泡妞一样,所谓文艺就得有俩钱儿,(不必富到流油),有点儿闲,(能体验到无聊的滋味),不怕慢,(眼巴前儿没有着急要办的事儿),本质上这是一种炫耀,同时也是一种怀旧,怀念日渐远去的那点诗意。自虐与自恋,在舞台感中抽身自我,达到短时间与庸常生活脱节的效果,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说上帝视角来诠释生活,提升内观在的自我感觉。实际上,火车,不是开往前方和未来,而是开往过去。
除了开往过去,火车还开往远方,有多远开多远,有了远方才能有诗。天舒好多次幻想过离家出走的最佳方式,就是随意登上一列火车,到了尽头再换一列,不问目的地,不管方向,最终抵达的地方一定是命运安排的归宿,后来才知道中国铁路成网,倒腾半天也就是郑州徐州广州兰州的几大枢纽,来回白费劲,远方的事儿多半属于瞎扯淡。
所以归纳一下,具备文艺气质的火车,一定不是动车高铁,一定要是绿皮火车,越绿越好,因为绿皮车慢,见站就停,同时票价便宜得让你觉得不公平,恨不得花十倍的钱捐献给铁道部;车上可以破旧,但必须干净,哪怕木板座位磨屁股也无所谓,但不能太多的人,最好一个车厢坐小半的人数为佳,然后去往那民风尚朴之地,如林场啊,山坳啊,最好那车站的名字看着一个比一个古雅,仿佛来自三百年前那样。昏昏然间穿林越岭,风景如画,寂寞的旅程兴许还有幻想能够有同道的异性艳遇一下,这样的火车之旅才算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