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心理】骑车与学习
爸妈不会骑车,所以我从小没有学。直到2014年暑假才勉强学会骑自行车,那时候上派还没有共享单车。在家和离家较远的学校间骑行约一个月后,随着新车的被盗,我的骑行生活宣告结束,从此步行或打车。
——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学习需求能启动学习行为。所以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很重要,激发学习需求很有用。
运动技能一旦学会,是终身性的。时隔5年,我这个新手再次蹒跚上路,哈罗只骑单车。有时候事出紧急,找不到单车,也强行试骑助力车或电动车。当然,一开始,我的内心很抵拒电动车,怎么也接受不了同事关于“电动车比自行车更好骑”的言论。在我看来,电动车速度太快,根本把控不了!在我看来,不用腿蹬只要手控太难了,跟单车不一样!在我看来,一遇到复杂情况,手忙脚乱,经常把右手加速的旋转开关当刹车!
——学习新知需要相关旧知作基础,比如自行车骑行技能是电动车骑行技能学习的基础。正是有了自行车骑行的底子,我才敢于在紧急情况下骑电动车。而知识技能的迁移需要过程,有时候是比较困难的。新旧知识间的差异是迁移的最大阻碍,在相同部分,心理可以同化;而在差异部分,同化不了,则需要顺应,心理得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骑过几次电动车后,当然有撞过人、有冲进过绿化带、有撞过柱子和栏杆,我慢慢掌握了它的特点和性能,并且也真的体会到同事那句言论的正确。现在,我已经可以骑电动车夜行了,一般不会再刷单车。
——掌握新知新技能需要过程,在错误中学习,慢慢完成新知的建构。一旦新的认知在原认知基础上建构起来,将覆盖原认知,而获得新的发展,但必要时也可以回到原认知层次。动作和经历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偏见是学习最可怕的阻碍。如果我一直固守“骑自行车最好”的认知,拒绝电动车和其它别的交通工具,那么我将永远无法体验“骑电动车的爽”,我对世界的认识就会因此偏狭一点。如果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我就会变得越来越落后,越来越狭隘,越来越自大而不自知。
同样的,我喜欢教学,觉得课堂教学是一种享受、教学研究是非常有趣而快乐的事情,这是好的,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此拒绝其他事物,比如对更大范围的教育视而不见,对更大范围的环境缺乏感受力,对更高层次的思想没有领悟,对更远处的风景没有憧憬……久而久之,我也会变得枯燥贫瘠,缺乏学习力,最终也搞不好教学。
知错力是一个人很重要的能力,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错。我觉得,如今每一天都在“知错”。
错而能改,善莫大焉。就如骑车撞到人,后知错改而达自由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