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大连老街》修正稿(全文)


1页:将手绘地图上莫斯科旅馆删掉

2页第一段保留,第二段开始更换

“大连源自褡裢”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壮丽激荡的移民史诗。移民创造历史,移民创造奇迹,大连也是由移民一砖一瓦建成的。移民背井离乡,始终不舍与生俱来的乡音土语,那是真正的母语。

大连话里掩藏着乡土文化的基因密码。慢慢地品味独特的乡音,细细参解古人1566年手绘的《金州山川地理图》,我们会清晰感知,“大连”并非源自俄文“Дальний”(达里尼),而是古语“褡裢”。

隋唐、两宋都是因为盘踞在北方或辽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突然崛起而衰落、灭亡,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即收复失地,筑“金复海盖”四卫驻防。“金复海盖,辽阳在外”说的是辽东半岛当时归山东省管辖,属于关内陆界。明末,新崛起的后金(满清前身)在进关之前,首先攻取旅大地区。后金为征服旅顺耗费了十余年时间,直到1633年8月方才攻克,所以他们始终把旅大地区看作心腹之患。这里距离“龙兴之地”实在是太近了。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旅大地区划归奉天。

近年来,有人推说“大连”源自满语。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与常理的。满文诞生于1599年,直到1632年才发展成熟,旅大地区并非满族的传统生活区,所以说,满语根本不具备命名权的最基本条件。臻细查阅《金州山川地理图》,随处可见汉文烙痕,如“沙河墩”是今天的沙河口一带,“石门墩”是今天的石门山一带,“黄井山墩”是今天的黄金山一带……

(1566年《金州卫山川地理图》)

近代,大连被世界关注始于英国人的一次侵略。1860年,英法两国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同年5月27日,英军先头部队侵入大连。据井上谦三郎著《大连名称之来历》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西方传教士制作的简要地图上有“Dalian”标记。英军占领大连湾后,1860年6、7月,约翰.瓦特(J. Ward)在采访大连土著的基础上,又重新绘制了大连湾海图。在这份地图上,旅大地区的山川河流大多使用英文命名,大连湾仍按照原有读音标注为“Ta Lien Wan”。“Ta Lien Wan”系采用威妥玛式拼音[1],读音即“Dalian Wan”。同年,新地图刊发在《英国海图》上。此后,中、日、俄、法等许多国家纷纷翻译并使用这份海图。中国翻刻的约翰.瓦特海图,有以“奉天大连湾进口”的分图,但年代不详。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翻刻约翰.瓦特海图,图中有“大连湾”标注。1879年10月25日,李鸿章《条议海防》的奏章中首次出现了“大连湾”字样:“大连湾距金州湾三十里,系属海汊,并非海口,实扼北洋形势,最宜湾泊多船。”俄国人则翻译为Талянвань(音“大连湾”)。

甲午战争结束后,沙俄联合德法逼迫日本归还满清割让的辽东地区,并于1898年3月27日独自强占了旅大地区。他们就新城市的命名产生了争议,有人建议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号命名“圣尼古拉耶夫斯克”,有人建议称之“光荣港”或“曙光港”,还有人说应该叫“阿列克谢耶夫斯克”,因为是海军上将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亲王的下属杜巴索夫指挥一支小舰队占领了旅大地区。尼古拉二世无法裁定,便征求他的亲信、财政大臣维特的意见。维特是沙俄晚期最具活力、最富争议的政治家,被后世誉为“俄罗斯现代化之父”。他若有所思地说:陛下,我觉得港口不应该取尊贵的名字,因为此港前途未卜。港湾现在叫“Талянвань”,我们的士兵称它“Дальний”,这个名称切合实际情况,因为这个港口离俄国实在是太远了,不妨就叫“达里尼”。

尼古拉二世听取了维特的建议。1899年8月11日,尼古拉二世颁布敕令,朕已宣告:占领Талянвань后,向世界各国的商务船舶一律平等开放。要把这一点解释明白。帝国将逐步在该港附近建设一都市,朕认为将它命名“Дальний”最为适宜。这就是“达里尼”的由来。

著名俄语翻译栾礼建、黑河高级俄语翻译邢国文、俄罗斯孔子学院肖茵老师及王坚勇、王琪等多位精通俄语的友人从发音及词源等方面帮助笔者佐证,“Талянвань与Дальний读音不同,绝非谐音。“达里尼”与大连没有直接关系,不过是俄国人短暂统治的临时命名罢了。

1905年1月27日,侵占大连的辽东守备军司令部下达第三号令,从1905年2月11日以后,“青泥洼”改称“大连”。

大连是由“大连湾”演化而来。井上谦三郎在《大连名称之来历》一文中写到:“dalian系从‘褡裢’讹转为‘塔连’。”“褡裢”显然源于地形说,而根据这一说法又演化出“联众小湾为一大湾”、“大蛎湾”等诸多轶说。

解放初,大连市区近90%居民是山东移民,至今这些移民及其后代仍自称“海南丢”,把山东称作“海南家”或“山东家”。今天的大连话与胶东话同属胶辽官话,因渊源相同,保持着相似古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大连人向外界作自我介绍时,大都自称“褡裢人”,“褡”的发音并非普通话的平声音,而是古音入声,也就是三声音。现在,不少胶东朋友称呼大连时仍沿用“褡裢”古音,而他们在说“大小”的“大”时,则使用四声音。由此可知,“大连”应是古语“褡裢”的转音。中文并无“大连”一词,虽然日本殖民者把城市改名为“大连”,但老辈人仍坚持使用“褡裢”古音。上世纪六十年代,大连学者杨凤鸣曾就这个问题向来访的苏俄专家求证。对方的回答是:源自你们的说法。这进一步证实“大连”不是外来语,“褡裢”是“大连”的词源。那传承千百年的古语依然在传述。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如何同化、演化,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5

删:以俄国黑海“敖德萨港”为蓝本,这句话严重失实,是史学谬误。

档案馆不允许使用大连规划图,改大连港规划图1901年

(《大连港规划图》1901)在本文最后补一句:……两个街区。

俄国规划大连的同时,德国占据的青岛也处于开发建设中,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一场不动声色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大连给欧洲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902年德文《东亚杂志》这样评价:“大连,毫不夸张说,可称之为一座奇妙的城市,它的建成无疑是令人惊奇的。”

6页第二段第7行改:

辽东守备军司令部设在今团结街1号萨哈罗夫官邸。

第二段倒数第10行改:

关东州民政署是一个过渡行政机构,从1905年6月9日开始,结束于1906年9月1日,署址位于刚刚修复的烟台街3号达里尼市政厅旧址。

8页第一段第五行:1926年11月,日本人将这里改为满蒙物资参考馆。1928年更名为满蒙资源馆。

12页(6)日本侵占时期大连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者。后面补:

虽然日本人拼命摆脱俄国人的影响,但欧洲人认为日本抄袭了俄国人的规划。1908年到访的德国作家阿尔方斯·帕凯特(Alfons Paquet)也对大连的规划与建设表示了崇拜般的惊奇:“即使是作为尚未完成的雕像,仍是沙皇权力的一座不朽的纪念碑。……这个城市非凡的构思是绝对不会从日本人的头脑中跑出来的。”最好的城市除了需要有自然和谐,井秩有序的城市环境之外,还应让城里的居住者和往来的游人过客可以舒适慢行、轻松游览、自由走读。槐叶蓁蓁,流香绵绵,螽斯振振,燕雀啾啾,方圆之间,绿瓦白墙,斜阳迷离,路人徘徊。这不仅是城市最早规划者的初衷,也曾是历任规划者延续的基本理念。

13页木刻楞图文删,《记忆大连老街续》有全文。

16页第二段第二句改

洋楼建于1902年,日俄战争期间是日军野战铁道提理部。

16页最后一段改

洋楼建于1901年,沙俄侵占时期是东清铁道轮船公司。1898年6月23日,东清铁路公司召开理事会,在旅顺成立了东清铁路轮船公司,经理是一个叫瓦·霍夫斯基(Василий Ховский)的工程师。1900年,“东清铁路轮船公司”开辟了海参崴与旅顺之间的定期航线,同时还保持着与上海、日本、朝鲜、香港等地的航运联系。不久,因为该公司所属三艘轮船几乎同时遭遇海难,定期航线仅仅维系了半年。1901年10月19日(俄历11月1日),“东清铁路轮船公司”迁至大连刚刚建成的办公楼。新楼新风貌,新年新气象,第二年,“东清铁路轮船公司”重新恢复了海参崴与旅顺之间的航运以及日本、朝鲜的定期航线,成为东北亚地区最闪耀的明星。(原文在上海路)

再改继续17页

日本侵占大连之初,在此成立了……“达里尼军政署”。

1905年2月11日,改名大连军政署。

再改继续

俱乐部迁至安阳街2号(今铁路文化宫)后,满铁于1926年将此处改造成图书馆,

再改继续18页

大连解放后,胜利街35号成为东北资源馆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此处作为苏联援华专家住宅。苏联专家撤离后,为市总工会家属宿舍,曾经住着画家李洪若等11户人家。1996年以后改为大连艺术展览馆,1998年5月25日正式开馆。2014年9月18日更名为大连美术馆。

22页倒数第二段

1916年10月,

24页第一段最后两句删掉:改:

周学熙是继胡雪岩、盛宣怀之后成就最高、名望最大的红顶商人。1903年4月7日,还是袁世凯的幕僚周学熙来连参观。看着初建的行政市街,他不由赞叹道:“马路纵横,已成十数里,西式楼房二三百区,无同式者。”

26页

图说明文字:(满洲青年联盟大连支部旧址,现为大连铁道花园酒店32号楼)

猜测其为日本侵占时期“满洲青年联盟”大连支部旧址。……大连支部

38页第二段改

……“和顺里”,

这里是东清铁路轮船公司职工宿舍。俄国战败后,此处被日本人接管,作为通信省(邮电部)官舍

40页第一段第8行改为:辽东守备军邮便部也跟随迁到大连,

办公地址位于今长江路132号东侧靠近吉庆街路口。

再改:崛起于沙俄侵占时期。日俄战争期间,此处被日军用为大连兵站及大连通信所。

第二段第四行改为:旧邮政局已经不能适应需要

43页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改:1907年,消防署竣工。

54页改美国领事馆:越后町(今玉光街)

59页倒数第二段“电气作业所”最后一句补:,办公地址位于今大连美术馆。1917年4月迁至今民主广场7号。

65页:第二段改:设满洲军总兵站监部。10月17日,满洲军总兵站监部撤销,

85页第三段第8行:大山错工厂,错改为锉

继续,右上第一段第8行大山错工厂,错改为锉;删旧时“锉”写作“错”。

86页倒数第二段:协和医院改协华医院

96页替换《时实不二子与“女儿节” 玩偶》

裘昌运避暑

“九·一八”事变以前,桃源街亦是军阀、名流寓居之地。民国政府驻德国汉堡副领事裘昌运就曾在此避暑。裘昌运是第一次“庚子赔款”[2]的留美学生,曾在威斯康星大学、普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农业和经济。因为学习刻苦,受到梁启超的称赞。1925年,他担任驻德国汉堡副领事,1926年因病回国。

1927年7月6日,在教育家黄炎培的建议下,裘昌运来滨城静养。期间,裘昌运游老虎滩,望星海湾,逛天津街,饮泰华楼,至龙王塘观水库,游旅顺博物馆看木乃伊,登东鸡冠山寻北堡垒、驻黄金山浴场戏水,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当时,裘昌运还打算在连置业。7月10日,他在黄炎培的陪同下来桃源街观看待售的洋房。8月7日,裘昌运入住桃源街新租赁的洋楼。

世事无常,乐极生悲。8月24日,裘昌运忽然染病,住进满铁大连医院。8月25日,他被查出染上痢疾,因为是传染病,转到回春广场(今五一广场)同寿医院(位于今五一广场大世界)。名医谢廷麟当时在大连行医,黄炎培赶紧雇汽车载着他到同寿医院为裘昌运诊脉。谢廷麟很快为裘昌运开方煎药。没想到,裘昌运服药之后就开始呕吐。黄炎培又急忙向同寿医院院长杨凤鸣求助,请他亲自诊治。虽然黄炎培不辞辛苦地忙前跑后,裘昌运还是因为病重于9月3日病故。按照当时的规定,传染病必须立即火化掩埋,黄炎培帮着裘家料理后事,将裘昌运葬于老麻沟。

103页副市长辛束旧居注解

读者刘修杰老师致电说,辛束副市长旧居在更新街。辛束来大连的时间较早,这里应是早期旧居。

106页最后一段至107也补漏掉的文字:兼旅大市委第一书记。如今这里一片寂寞清冷

137页埋立地和北岗子第三段曹德力开始删掉,整体按照历史记载改为:

解放后,这里被苏军接收。1954年7月,旅大市食品公司成立,先后接收大连屠宰场,市农林局、市供销联社管辖的金县、旅顺屠宰场,市消费合作社的甘井子屠宰场等。大连屠宰场改称大连熟肉制品厂,该厂生产有“益”字牌火腿系列酒香肠、干肠、里道斯肠、枣肠、熟火腿、各种酱制品等系列产品。后改名大连肉类联合加工厂,人们习惯称之为“大连肉联厂”。

137页倒数三段“想到这里”后补:1986年,“杀猪场”迁至五一路227号。

177页第三段最后一句改

根据葛峰提供的史料考证,此处便是策划炸死张作霖的侵略者——河本大作的旧居。

注释删掉

181页最后一段改

前行不远便可见枫林街30号,日本侵占时期德国领事馆旧址。该馆1926年3月设立,1930年前后迁至南山路191号。之后归犹太人所有,开设欧洲旅馆,因为地处南山,日本人称之为“南山旅馆”。旅馆老板是无国籍犹太人塔维托·伊萨克维奇·佛克斯曼,他与妻子及两个女儿同住。当时,这座旅馆居住着一批从事房产业、开理发店及石油公司当掮客(中间人)及其他各种职业的各色犹太人。可以这样说,这里是大连最大的犹太人居所。大连解放后,此处被接收。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是大连理工大学的教工宿舍,最多时曾住有包括林皋院士在内的18户高级知识分子。2000年建设“日本风情一条街”,改为凡尔赛会所。2014年,改为大连市文博艺术馆。

185页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改

此处是河本大作在连的第二处旧居。注解删掉

195页第二段此后前开始改为:

1949年12月1日,改名大连工业博物馆。此后,一直作为大连唯一的展览场馆使用。“文革”期间改叫大连展览馆。1986年拆除,在原址上建大连国际博览中心和大连国际博览大酒店。大连国际博览大酒店也是解放街1号。

196页解放街第三段开始加:

据西泽泰彦著《旧满铁大连医院本馆建设及历史评价》记载,1914年1月14日,

196页两处魏尔啸医院均改为:鲁道夫·威尔逊医院

197页第二段洛克菲勒公司日本分公司改为“福勒公司日本分公司”;洛克菲勒公司改为“福勒公司”

200页(1941年)改为1937年

251页第二段

新的大连市政府成立于11月8日,市长是迟子祥。1947年12月,关东公署(后改旅大行政公署)迁至人民广场。

注解

关东公署:1946年10月23日,旅大金行政联合处成立,是旅大地区临时最高行政机关,辖大连市、旅顺市、金县、大连县。1947年4月,在旅顺成立关东公署,相当于省级机构,是旅大地区最高行政机关。1949年4月27日,关东公署改称旅大行政公署。1950年12月1日,旅大行政公署改称旅大市人民政府。

265页十五中:这里被人民政府接收,后改

曾用作大连第六中学校舍(大连老六中)。

1958年,大连第五初级中学(位于今39中)改名大连市第十五中学。两年以后,有分出部分师生成立大连第二十五中学(大连大学旧校舍,位于大连丰源山庄一带)。大连老六中迁今解放路二中校舍,十五中迁此。1974年增设高中班。

284页至285页日吉商店整篇改为:

在其旁边是一家鞋店——日吉商店。日吉商店的二楼是“モリ齿科”医院,创始人叫森系平,1921年来连,在满铁大连医院牙科当大夫。1927年,他从满铁大连医院退职,在浪速町四丁目开办了私人医院“モリ齿科”。他对中国人比较友好,1949年9月遣返回日本。

(2)286页大众书店、光华书店、新华书店第一段修改如下:

友好路与上海路间的天津街段在日本侵占时期被称做浪速町3丁目,是大连当时最繁华的商业街,甚至可以说是东北亚最繁华的商业街。这里曾是一条美丽的不夜街。开始是点着灯笼或者乙炔灯,渐渐地拉起了电线,后来成立了夜店主店主组合。从高处俯瞰浪速町,光波从3丁目到2丁目飘过来,汇织成绚丽的夜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关外漫游记》 这样描述天津街昔日的夜景:“该处为大连最繁盛之区域,路灯密布,照耀如白昼,绝非沪上所能比拟也。”20世纪40年代,随着战争的扩大,夜店消失了,来这里逛街的人逐渐减少,慢慢地变得冷清起来。

日吉商店整篇删减后,增加林汉达一段文字。

(3)288页“收藏精品”后面改为:

“天和玉”正门位置是“白木屋洋服店”故址,在有“大阪号书屋”的老照片上可以找到。它东侧靠近今“新天百”北楼是经营鞋和包的“坂本商店”。 1946年10月15日,在“坂本商店”故址上创建光华书店。

说起光华书店,还与我国著名学者、《上下五千年》的作者之一林汉达颇有渊源。林汉达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1946年6月23日,南京爆发了反内战大示威。民进是反战团体,因而遭到迫害,国民党当局密令通缉林汉达。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林汉达带着大女儿林步雪于1946年8月31日夜间,秘密乘帆船来到山东,临时停留在莱阳。随后,他们转赴刚刚解放的大连。1946年10月底,林汉达一行到达大连。当时,林汉达不仅担任书店的总编辑,还协助作家柳青在光华书店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那也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率先问世的一部成功著作。

林汉达提倡汉字拉丁化,一直有“用拼音文字扫除全国文盲”的宏愿。在连期间,他曾担任大连市新文字协会主席,推进扫盲工作。大连教育界前辈薛殿会回忆说,林汉达在“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定型化新文字”的方案,编写了一本学习这种新文字的教材,得到时任大连教育局卢正义局长的积极支持。

当时,林汉达想找人帮助设计字型、绘制插图,卢正义就把薛殿会介绍给他。林汉达极睿智健谈,兴趣广泛。交谈中,薛殿会发现他各方面都有相当的造诣,挂在客厅墙上的一幅带有象征意味的油画就是林汉达亲手画的。林汉达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他做过美国加里佛尼亚大学的教授,对美国的社会制度也有尖锐的批判。林汉达说,美国人尊重科学,但是科学却成了商业的奴婢。比如有一个可以说是绝对真理的研究成果“最适合婴儿需要的营养品是母乳”,却被许多刊物拒绝发表,因为这些刊物都怕失去代乳品制造公司广告费的支持。

林汉达认为,办教育首先要办真正的民主教育。现在国民党搞的是党化教育,我们反对它。党化教育不是民主教育。不管是谁,有缺点或错误都应当批评。

据《大连文艺史料》记载,1947年6月15日,由当时的大连文协发起,大连的教育、艺术、新闻、出版等各界文化工作者集会,成立关东文化协会,并选出林涛为理事长,卢正义、江青风、李定坤、赵则诚、陈陇、罗丹、方冰、于乐、沈西牧、康敏庄为理事,李羲沐、邵士德、田风、柳青为候补理事。大会还发表了《关东文协成立宣言》,关东文协即今大连市文联的前身,林涛就是林汉达先生当年在大连使用的化名。也就是说,林汉达是大连文联创始人之一。

1947年秋,中共中央东北局考虑到林汉达的安全,派人将他护送到哈尔滨。不久,任命他为辽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辽北学院副院长。

1949年4月1日,大众书店改名东北书店,7月1日改名新华书店。1949年8月15日,光华书店更名三联书店大连分店。1951年8月15日改名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大连分公司。1952年7月,并入大连市新华书店。后来

(4)288页“天百盛衰”更换新文字

当年大连商业界,“天百”的口碑要超过今天的“大商”。“天百”当时的经理叫李贵,“到天百购物,若满意请转告您的亲朋好友,若不满意请告诉经理李贵”在大连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日本侵占时期,“天百”北楼属浪速町三丁目,1905年10月建有浪速劝商场。1928年10月9日夜,突然发生火灾,将那里烧成一片废墟。当时,这块土地属日本广岛县议员岸田正记所有。获知发生火灾后,他立即赶到大连。岸田正记察看过灾情后,决定旧址重建一家大百货店。

返回日本后,岸田正记说服家族成员,筹集到300万日元。随后,他邀请著名设计师大森茂、朝比奈辰雄来帮助设计新百货店。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于1932年9月开始建造,1933年9月30日竣工。岸田正记将新建成的商店命名为“几久屋”。同年10月,“几久屋”开业。当时,天津街多是二层为主的洋楼,壮丽华美的“几久屋”一枝独秀。

天津街更是是风水宝地,洋楼林立序,参差错落,远近有致,店面设计更别具匠心,各式各样的招牌,十分讲究。每当夜幕降临,霓虹闪烁,人流涌动,繁华热闹。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几久屋”很快就发展起来。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它与当时的三越洋行、辽东百货店并誉为大连三大百货店。

1936年,岸田正记将商店交给他的胞弟岸田正次郎管理。岸田正次郎曾经在英国学习贸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留洋派。他接手“几久屋”后,将西方的经营理念移植过来,开始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岸田正次郎深知“几久屋”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的支持,摈弃了民族歧视政策。1939年,“几久屋”全年营业额超过800万日元,风头压倒了辽东百货店与三越大连支店,成为大连市百货业的龙头。但“几久屋”的好日子没过多久,便随着战争而衰落了。

1945年11月7日,大连市公安总局成立,筹建了没收敌伪财产委员会。没收敌伪财产委员会很快就展开工作,接收了“几久屋”。1945年末,改名大连中华商场,以出租柜台的方式开始经营。1949年1月15日,更名为关东百货公司,成为东北地区第一家大型国营百货零售商店。1949年1月15日被视为“天百”的诞生日,据考证它也是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家大型国营百货零售商店。

1952年,归属旅大百货公司,定名为旅大百货公司天津街门市部。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还在这里取景,拍摄了一部反映营业员工作与生活的喜剧电影《寻爱记》。一部电影让天津街名扬天下,从此,往来游人路过大连,都要到这里走一走,逛一逛。就连沈从文、顾颉刚、黄炎培等名流在大连避暑时也多次来这里购物。

“文革”期间,更名为旅大百货公司工农兵商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叫天津街百货大楼,“天百”一名由此诞生。

“几久屋”旧址是“天百”的北楼,它对面的申格体育位置是日本侵占时期卖和服的“伊藤吴服店”、卖陶瓷的“岩仓洋行”和经营洋货的“野崎洋品店”。与之相邻的“新天百南楼”是旧时的大连百货店。最初,这里是一家叫浪速馆的电影院。后来,浪速馆在日活(日本著名电影公司)的资助下,迁到磬城町。日本人三摩彦太郎便对原浪速馆进行改装,更名为大连百货店。这个百货店的经营方式比较超前,只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就可以在百货店内设立自己的店铺,因此生意非常兴隆。其实,那就是今天的租赁经营。解放后,这里也被接收。后来,那一片都成了“天百”的南楼。

由于历史及地理原因,“天百”在东北及山东地区知名度颇高。它也是游客来大连的首选购物地。改革开放之后,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大连成为外国人的旅游目的地。1981年和1982年里,“天百”就接待了l450名外国游客。当时,外国人还在使用外汇券,天百收了约30000张。

从1981年开始,天百先后投资3500万元进行扩建,改善购物环境。1982年,天津街百货大楼加建两层,经营面积扩增至1.09万平方米,再次易名叫大连百货大楼,不过老百姓仍然喜欢把它称为“天百”或“天百大楼”。1985年,“天百”南北楼之间架设了跨街人行通道。从此,南北形成一体,不少年轻人流连在这里,眺望天津街的风景。

“天百”的建设与扩张始终没有停下来。1990年,又将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兼并。至此,营业面积约1.5万平方米,经营商品达8万余种。1992年9月18日,天百大楼经大连市人民政府股份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为股份有限公司,易名大连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月15日建店45周年之际,“天百”率先推出以“不满意就退换”为核心内容的“十五条龙”系列服务[3],并实现了1800天无一例社会投诉。

当时,天百大楼内,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迎面不断滚动着信息电子屏幕,其中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到天百购物,若满意请转告您的亲朋好友,若不满意请告诉经理李贵,电话2630792。”

“十五条龙”卜一出世,便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轰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商界。由之带来的还有巨大的经济效益,1994年创利2397万元,比1993年的1360万元,多创利1037万元。不久,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先后报道。“天百”两度走进了当时非常火爆的《正大综艺》节目。央视“经济半小时”还专程来大连拍摄了上下集《“十五条龙”管理谋略》专题片。此后,“天百”成为全国百货业学习的榜样,就连位于北京王府井商业街的北京百货大楼和长春市百货大楼也仿制“天百”模式。天百大楼还为北京和长春的百货大楼培训了第一批员工。

1995年1月,按照市政府指示,大连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贸易信托总公司、大连工业品贸易中心合并资产组成大连天百集团公司。1997年,大连百货大楼顺应民意更名为天百大楼。

天百大楼不愧是天津街的商业旗舰。1998年,天百集团总资产1.88亿元,年销售额5亿元,利税4000万元。那一年,岸田正次郎的后人曾悄悄回访儿时旧园。据传,他对“天百”赞叹不已。1999年1月15日是天百大楼50周年店庆,再度引发了大连人的购物狂潮,创造了万平方米商场日销售额1617万元的全国商业零售纪录。

谁也没想到,“天百”却从天上掉到了地上。或许这就是无序发展的结果。2001年底,天津街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造,从此人气大损,受之影响,天百大楼开始走下坡路。2006年1月15日,“天百”57周年店庆活动中打出了“即将告别国有体制·五十七年感恩绝唱”的悲壮条幅。7月18日,“天百”正式落幕了。8月,“天百”北楼被五名温商合资5500万元买下。9月,“大连新天百有限公司”正式在大连市工商局注册。11月,五名温商又与市有关部门协商租赁了“天百”南楼。2011年2月21日,那五名温商再度以6310万的价格购得“天百”南楼股权。至此,“天百”完全易主了。

296页删(曹正礼先生的女婿),此为错误。

314页小人书书店照片错误,更换

337页二中:大连市第二中学,“文革”期间是大连“老六中”,1981年改为大连师范学校。

删338页“旧时日本人过年前”一整段文字,在339页“东青云街”前加如下一段文字:

老辈,青云街有サツマ温泉(音撒刺马温泉),サツマ是“萨摩”之意,既是日本幕府时代的一个大名,也是地名,在今日本鹿儿岛大分一带,那里有很多温泉。日本侵占时期,当然把这些地名沿用到大连。サツマ温泉是日人办的澡堂子,地处旧初音町,在原青云商店附近。当时还实行殖民等级规定,上午日本人专用,下午才由中国人使用。我在《番地入案内》看到大致方置,王永保先生讲,他家当时就在初音町326番地,与之相距很近。サツマ温泉相当有名,当时还有同名的电车站,就是今青云街站。旧时,它对面的樱花台(今智仁街)附近统称大岺路东,有牛奶糖厂“台湾新高制菓商会”(位于今中青街2号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一带),生产品牌“新高饴”(指台湾新高山地区出产的蔗糖);路南有日本人墓地、露西亚学校、滨田工业所,还有一家生产“茗兰”牌清酒的日本酒厂。

青云街一带解放路道东居民区当时叫东河沿,大连人的方言叫“东河嘢”。路西温泉向南较繁华商铺面食店,四层居民楼,配给组合“万合兴”、车铺、钟表铺、宝聚园饭店、小衙门(即派出所)、清酱园。西沟里有俄式教堂和墓区,西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青云街苏军墓地一带。

340页第三段第二句话改:

解放路700号大连报关学校及解放军康复培训基地是日伪时期静浦国民学校故址。

341页第二段第9行:静浦国民学校改为:日伪大连第三中学校

341页第三段改为:

张学思将军旧居解放街773-114号楼尚在。773-148号楼是冯玉祥将军之子冯宏达少将旧居,现为其后人的居所。

350页此处便是“伪满二皇帝”改:传为郑孝胥旧居。

段末补:笔者据《郑孝胥日记》考证,文化台95番地位于青云街,于2010年拆除。

删掉郑孝胥旧居照片在352页在“文化街上的洋楼少有重样的”前加

《中国美术史》创作思想确立

我国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中国美术史》的创作思想就是在八七大院出炉的。1985年5月3日至8月26日,《中国美术史》主编王朝闻在这里静养。那年年初,王朝闻身患重病。病愈出院后,他的心境非常低落。4月29日,王朝闻来连疗养。6月2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古代美术研究室主任谭树桐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业务办公室翟树成来探望王朝闻。他们探讨了《中国美术史·原始卷》的主编和编写指导思想,达成统一意见,决定由著名美术史论家邓福星任主编,将“以论带史,试论结合”作为编写指导思想。

之后,王朝闻致信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张明坦,推荐邓福星为主编,再次强调编写指导思想。7月底,邓福星来连探望王朝闻,汇报《中国美术史》讨论会情况,并商谈编写计划。8月27日,王朝闻回京。但《中国美术史》的出版却经历了十七年的曲折变故,作为跨越“六五”、“七五”、“八五”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终于在2000年12月得以面世。

354页鸣谢中删:清流一叶

356页参考书目删:清流一叶博客

余阅读量超过任何所谓大连专家,不做具体解释。

感谢陈维深老先生帮助改稿,老师存心底,朋友不敢忘。

陈维深老师今年88岁,客居北京,是冰山集团创始人陈民立之子。2013年,陈老师把改过的《记忆大连老街》邮给我,以此作第二版修版。感谢葛峰帮助修第三版,如有补充,另做说明。致谢大连的师长和朋友、读者。

(仍在继续校正中,如有发现继续补充)


[1]英国人威妥玛创造,使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新中国1955至1957年开始推行汉字拉丁化方案,即今汉语拼音。

[2]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从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

[3]以“不满意就退货”为龙头,集家电维修追踪服务,伪劣商品捉劣退奖服务,即刻送货登门、上楼、进屋到位全程服务,购物过程捉差有奖服务,黄金饰品“十保”服务,服装选量裁码定做取延伸服务,钢琴选购调修全过程服务,家具挑选定做退修送服务,童装“买一退一奖一”售后质量保证服务,生日蛋糕定做加工服务,商品配套出售服务,热水器、燃气灶调试安装服务,为行动不便者订做取上门服务,顾客服务台咨询系列服务等系列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简称“十五条龙”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