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姬:微童话课例(10),让学生在追问中学会怎么构思
上期链接
方美桃:微童话课例(9),满满的诱惑,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微童话初体验教学实录
徐媛姬 浙江东阳
(原创作品,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从童话入手,感受微童话特点
师:同学们是不是看过童话?你看过哪些童话?
生:《青蛙王子》《格林童话》《白雪公主》
师:大家都看过很多童话。你觉得童话有什么特点?
生:童话很有趣。
(师板书:情节有趣)
生:我看过的有些比较简短,有些长点。
师:也就是说,从篇幅上来讲,有长有短。
生:每一篇童话里面都有一个道理。
师:是的,而且,这个道理往往是反映什么的?反映真善美,结局往往是比较美好的。(板书:主题温暖)比如,公主肯定会嫁给王子,他们肯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正义肯定会战胜邪恶。
生:这些都是虚假的,不是真的。【这得引导下,童话是“真假真”,源于真实生活,表达真情真理】
生:他们虽然是文字,但,看着看着,能想象出画面来。【文字是对图的翻译】
师:有画面感,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想象(板书:想象丰富)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则童话。(出示微童话《还东西》指名读)
小熊住森林大厦顶楼。早上,他到阳台取小花帽,咦!不见了。第二天,他晾的迷彩大衣又不见了。第三天,他放阳台的鲜花,没了,那是蓝蝴蝶送的哎!晚上,小熊刚要睡,咚咚咚,有人敲门,开门一瞧,他蒙了:那家伙戴小花帽,穿迷彩大衣,捧着鲜花!“哈哈!我是你楼上的小星星,还东西来啦!”
你觉得这个童话有什么特点?
生:很短小。
师:是的。从篇幅上来讲,童话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这类是最简短、精炼的童话,叫做“微童话”,字数一般不超过140字。
生:情节很有趣。
生:这里有很多拟声词。
生:让人会有疑问,小熊明明住在顶楼,星星怎么说是楼上的呢?这里有奇特的想象。
师:也就是说,微童话其实就是童话的瘦身版。有句话叫,浓缩的就是精华。微童话就是这样的。
二、学习“三”字原则
你觉得这个童话哪里写得好?
生:“那家伙戴小花帽,穿迷彩大衣,捧着鲜花!哈哈!我是你楼上的小星星,还东西来啦!”
生:晚上,小熊刚要睡,咚咚咚,有人敲门,开门一瞧,他蒙了:那家伙戴小花帽,穿迷彩大衣,捧着鲜花!我觉得这句话很搞笑。
生:晚上,小熊刚要睡,咚咚咚,有人敲门,开门一瞧,他蒙了:那家伙戴小花帽,穿迷彩大衣,捧着鲜花!“哈哈!我是你楼上的小星星,还东西来啦!”我觉得这里动词很多。
生:第三天,他放阳台的鲜花,没了,那是蓝蝴蝶送的哎!我很想在后面加个省略号,因为,为什么鲜花又没了,很奇怪。
师:又没了,前面讲到什么没了?
生:小红帽和迷彩大衣没了。
师:这里有一个写微童话很重要的原则:“三”字原则。你发现了吗?
生:早上,第二天,第三天
生:小花帽、迷彩大衣、鲜花不见了
师:这个“三”字原则,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说,《西游记》当中有三打白骨精;《水浒传》中有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中有三顾毛庐。比如说,有个词,叫“一波三折”“一而再,再而三”。这“三”字原则会让故事更有意思,更曲折,更吸引人。今天,我们就要运用“三”字原则来创编一个微童话。【具体技法,能保证故事情节发展】
三、观察图片,追问思考
师:图片上有什么?
生:蜈蚣和飞蛾。
生:草丛、三叶草。
生:落叶。
师:你想选什么成为作品的主角,其他的可以是道具?
生:蜈蚣和飞蛾。
师:其他呢?
生:落叶。
生:飞蛾和小草。
生:蜈蚣和落叶。
师:蜈蚣有什么特点?
生:很多脚,很长,有很多触角。
师:飞蛾又有什么特点?
生:很白。身上有粉。可以飞。是蚕宝宝的妈妈。那是蚕蛾。
师:有没有听到过“飞蛾扑火”?
生:有,他们会飞到有光的地方。
师:请你再观察图片,飞蛾怎么样了?【追问】
生:受伤了。
师:可能什么原因受伤了?【追问】
生:撞到树木了。
师:为什么会撞到树木呢?【追问】
生:它飞得太匆忙,没看到,就撞到树木了。
师:那它急急忙忙地去干嘛呢?【追问】
生:要去看蚕宝宝。
有可能是青蛙来追它。
有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要抓它。
因为是黎明,它撞到路灯的灯罩了。因为它喜欢光,就往亮的地方飞。【故事追问出来了】
师:你抓住了“飞蛾扑火”的特点。边上的蜈蚣又会做什么呢?
生:要咬死它。
师:别忘了童话要反映真善美。【揭露假丑恶 也是好的】
(“哦”学生恍然大悟的样子)
生:它去帮助它。
师:那它几次去帮助它?
生:三次。第一次,没成功,第二次,还是没治好,第三次,终于好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生:蜈蚣去采药包扎。
师;蜈蚣哪来的药、材料呢?
生:边上有草药,它找了三次,第一次找到了毒草药,第二次找到了没用的草药,第三次找到了对症的草药,飞蛾恢复了。
师:蜈蚣怎么把草药运回来?
生:放在背上。藏在凹槽里。可以请别人帮忙。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想法了,下面各自创编一个微童话,注意用上“三”字原则,比一比谁的想法最奇特。开始。
四、学生写微童话
后附学生微童话
五、教学体会:
童话,这个教学内容学生很感兴趣,整堂课兴趣盎然,眼里都闪着光。从学生写的作品看,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学生基本上能用“三”字原则,而且,由于引导及时,学生写的童话都有一个主题,而且是比较温暖的。但作品趣味性不强,创新性不够,很多同学写“找草药”这件事,大同小异。我想,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追问,方向不明,没有深度。飞蛾受伤了,蜈蚣会怎么做?应该重点思考蜈蚣的所作所为,可课上,教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精力问“飞蛾为什么会受伤”,这直接干扰了学生的思维,也使重点内容反而稍稍带过,无法深入。【可以多追问几个,关键是让学生在追问中学会怎么构思。老师不可能每个学生的想法都去追问,要追问有价值的、有潜力的好故事,当榜样用】
2.教师语言没有童话味。课中,教师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由于教师水平有限,对学生的点评只是作简单概括,没有在语言表达、思想内涵上做进一步地提炼,导致课堂增量不够。
3.学生思维不够发散,是不是可增加“小组交流”环节,在同伴的启发下,会迸发出更多的灵感?【可以小组交流,只要时间够。但一定让学生保持自己的想法】
4.前半部分教的痕迹太明显,课堂不够开放。【老师要参与其中编故事,大家一起编故事,不是灌输式的教】
微童话教学,我已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相信,通过多学习,多反思,我的脚步会越来越坚实。
学生作品
好心的蜈蚣
三(2) 黄毅
一天,飞蛾妈妈被几个淘气的小孩追着。她匆匆忙忙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到了大树,翅膀受伤了,飞不起来。旁边没有任何人。她想:我的孩子们怎么样了?想着想着,她便哭了起来。
“怎么了?飞蛾阿姨。”一个亲切的声音传来。飞蛾妈妈抬头一看,原来是蜈蚣小弟。飞蛾妈妈告诉了事情的经过。
蜈蚣小弟听了,便把飞蛾妈妈扶到大叶子“病床”上,又说:“阿姨,您等我回来,我帮你找草药。”
蜈蚣小弟爬到高山上。第一次,他找到一些草药,把草药背在背上,可在半路,背在背上的草药掉了。第二次,蜈蚣找到和前面相反的草药。幸亏蜈蚣发现的早,把毒草药扔了。第三次,他终于把有益的草药背回飞蛾旁,敷在飞蛾的翅膀上。
最后,飞蛾妈妈的伤好了。
善良的蜈蚣
三(2) 吴潘煜
有一天,一只飞蛾急急忙忙地回家看蚕宝宝,结果一不小心撞到树干,翅膀受伤了,掉在了一片树叶上。
一只蜈蚣看见了,连忙跑过去,把它背走,去飞蛾医院。一路上,跋山涉水。第二天,那只飞蛾被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追着,又一次撞到了树干。蜈蚣刚好路过,又把它背去医院。结果,第三天,它看见灯光就飞过去,“啪”的一声,飞蛾撞到了灯罩,又掉了下来,摔了个半死。蜈蚣又来散步,又看见飞蛾受了伤,就又把它背去医院。最后飞蛾治好了。
好朋友
三(2)周思勰
“啊——啊!救命!”远处传来一阵飞蛾花花的尖叫声。正在睡大觉的小蜈蚣黑黑睡眼惺忪地爬过来:“怎么了?花花,发生什么了?”“有……有几个孩子……孩子要抓我!”她心神未定地说,“我的翅膀受伤了,飞不快!”小蜈蚣黑黑胸有成竹地说:“我来帮你疗伤。”说完,就走了。
上午,黑黑一扭一扭地爬着,呀,这里有草药,他赶紧运回去。“不好!这是毒草!”还好黑黑及时发现。第二回,他总算找到了没毒的草药。他都来不及看,急急忙忙赶回去了,黑黑把草药放在花花的伤口上,咦,怎么没有用?他一脸焦虑地看着花花。算了,再找一次!最后,黑黑终于找到了好草药,花花的伤好了,他们高兴地跳起舞来。
三叶草宝宝生病时的事
三(2)王浩莹
在大树下,长着许多三叶草,三叶草宝宝们在上学,爸爸妈妈们在上班,哥哥姐姐们在谈恋爱。
有一天,在一户家里,一个三叶草宝宝发烧了,宝宝觉得不用带他去医院。第二天,宝宝发烧更厉害了,妈妈急得把地板都要跺掉了。第三天,爸爸妈妈围着宝宝急得团团转,然后把他带到了医院,医生在看病时,爸爸妈妈心跳加速,医生说:“他只是作业太多而已,没有大碍。”虚惊一场,爸爸妈妈躺在了地上,医生以为他们也生病了,就带他们取看病了。
飞蛾与蜈蚣
三(2)余郑灏
一天,小飞蛾出来玩,他突然看见一盏路灯,很好奇。可是,小飞蛾不小心碰到了路灯,飞不起来了。正好有一只蜈蚣看见了,关心地问:“小飞蛾,没事吧?”“没事。”飞蛾说,“只不过我飞不起来了。”蜈蚣就把一片叶子背来,让飞蛾上来,说:“我们去找点草药吧。”说着,他们就开始找草药了。
他找呀找,不小心被草划破了,蜈蚣忍着痛走着,又走了一点,看见一棵大树,又绕了树一圈,终于找到了草药,把飞蛾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