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作文要用“巧”,更要用“限制”

陆生作:你的想象力是有边界的

作文要用“巧”,更要用“限制”

文/陆生作

【1】

无巧不成书。

想睡觉,就来了一个枕头。

小白兔饿了,想吃胡萝卜,天上就掉下一根。

有人说,哪有这么巧?

这么巧真的难得,但是,故事就可以写得这么巧。

巧!是一种写作方法呢。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巧合能帮助他们把故事比较轻松地编完整。所以,不要怕故事写得太巧了,初次练习,没关系的,故事的主人公需要什么,就立马满足他。

【2】

这个“巧”,让我想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要木盆,就有木盆。

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鱼娘娘,我的老太婆把我大骂一顿,不让我这老头儿安宁。她要一只新的木盆,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能再用。”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去吧,上帝保佑你。你们马上会有一只新木盆。”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老太婆果然有了一只新木盆。

这个“巧”,让我想到《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要上去,就上去。

“戒指的仆人啊!我要你把我带到地面上去。”

阿拉丁刚说完这句话,大地突然裂开,他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自己便已经在地面上了。

这个“巧”,让我想到《西游记》——孙悟空说变就变。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这样子的“巧”,可以说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想到,立马做到”——它注重的是结果,为的是解决问题——像机器猫的口袋,取什么,有什么——回避了产生结果的过程。因为它得来几乎不费工夫,尽管有那么一些想象、夸张、神奇、好奇,但终究还是少了点回味。一般说来,这样子的“巧”,在故事中起帮衬主人公的作用,让故事直接跳入下一环节。它实在太简单了,简单到没什么技术含量。

【3】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写作文的规矩与道具》。其中讲到:在故事中定下一个“规矩”——如海力布泄露天机变石头,如匹诺曹撒谎鼻子变长,如点金术需要一句咒语……

刚才以《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西游记》为例,所谈到的“巧”也还是讲规矩的——金鱼给的是报酬,灯神是仆人,孙悟空要吹一口仙气……

但这样简单的规矩限制还不够强。

只要限制够强,故事就能更精彩。

比如孙悟空,他神通广大,但并非无所不能。

他一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要念紧箍咒。这紧箍咒就是对孙悟空的限制。

他变成一座庙,尾巴变成旗杆,被二郎神识破。这尾巴就是对孙悟空的限制。

他遇上斗不过的妖怪,到处搬救兵。这搬救兵就是对孙悟空的限制。

因为种种限制,孙悟空这个形象才丰满、出彩。

【4】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从“无所不能的巧”讲到让故事更合理、精彩的“限制”。

再举两个“巧”例子。

1.杨四郎兵败,骑马逃到江边,没桥没船,怎么办?巧了,螃蟹浮上水面,搭成桥,杨四郎顺利过江。

2.唐僧师徒要过通天河,过不去,怎么办?巧了,老乌龟来了。只是,老乌龟提出了一个要求,帮他问问何时修炼成人身。

再举两个“限制”的例子。

1.警匪片中,警拿着枪顶在匪的额头上,从情感上说,应该一枪崩了匪,观众也激动得要命,“崩了他,崩了他”,但是,警忍住了,作为警,他是受限制的——匪有没有罪,交给法院审判,警不能自作主张,尽管匪作恶多端。如果警开了枪,他就是犯罪了。这样的桥段在电影中好多的。

2.电车难题:一个疯子将五个人绑在一条铁轨上,一辆失控火车正向这边始驶来。你有一次拉闸切换轨道的机会,但另一条铁轨上也有一个无辜的人被疯子绑着。请问要不要切换轨道?

你换不换轨道都被人性限制着,于是纠结,于是痛苦,但又不得不选择,——这样的情况,对故事来说,精彩!且让读者思考。因为限制,所以比“巧”精彩,又更有意义。

【5】

对于“巧”和“限制”,有好多内容好讲,但总的一条:巧,太过方便,甚至可以没有技术含量地解决故事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限制,能让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更好看更有内涵。

写作中,限制有很多种。

限制,可以是有能力做到但又不允许或不容易做到。

限制,可以是在规定时间内让主人公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限制,可以是对科学知识的尊重、遵守。

……

最后放一段作家张之路的话,供大家参考、思考。

好的幻想类作品第一要有丰富的想象,第二就是要有限定。比如神话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但是他不是无所不能的,这个限定给孙悟空带来的是魅力。有了限定,这个人物反而更有“力量”。我认为科幻作品也需要遵守“科”的限定,如果科幻作品中间加入了魔幻和玄幻的元素就不“单纯”了。比如在影片里,当孩子手上的“地线”接在暖气管子上,这对于一个电工出身的爸爸来说就不“科学”了。细节的失误可能会让作品面临“坍塌”的危险。

QQ群:左手作文法

群号:258952919  免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