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养心首先须“寡欲”,如何做到有方法
相关推荐
-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古代贤人,得志显达时,给老百姓恩泽,造福天下:不得志时,继续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赏析 这是孟子讲"得志与否"的一句话.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会 ...
-
老了才明白,无论我们到了多少岁,都需要这三种“智慧”
人这一生其实有三天,青年.中年和晚年.而这三天便对应着三种"智慧". 曾有贤人说道:"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 年轻时,如果你想在名利场上战无不胜,那你就需要 ...
-
茶去儒、释、道三教
茶作为一种饮品,儒.释.道三家都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是佛家把茶广泛推向社会,是道家最早以茶自娱,而把茶演变为文化的原自儒家. 三家又各自从茶的品饮中求道悟理,获得精神寄托. 儒家从茶道中发现伦常.道 ...
-
南怀瑾老师:秋天须养肺,肺有问题肾一定亏,锻炼肺部的好方法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我们中国人讲,人活着时精神分两个部分,灵魂与魄.魄是什么?是中国提出来的,这个西医没有研究了.西方人讲的灵魂 ...
-
【南怀瑾老师】养心之道“莫善于寡欲”
养心之道"莫善于寡欲"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对于孟子谈到的修养工夫,大家要特别注意, ...
-
南怀瑾老师:要成功离不开靠谱的朋友,须懂得交什么样的朋友以及如何相处
做人之道,人处身社会之中,要交朋友,没有朋友,孤立无援不行.第二,欲行其道,要上下都有交往才行,这就是外务的重要.一个人成功一件事业,对于上下左右建立关系相当重要.青年人要知道,一生的处境必须要有&q ...
-
南怀瑾老师致儿时好友林梦凡先生的亲笔信
南怀瑾老师在信中言: "我的事,非一般世俗中人所能了解,除非有一天能坐下写回忆录,至少可达百家言之谱,然后世人方得知其始末因由也.我亦年迈,常在身心煎熬中过日子,只是能忘身忘生为人谋,为 ...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什么样的女人才有福气?
南师说: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此.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 ...
-
南怀瑾老师:你对一个想看相算命的人这样说,他一定认为你很准
人为什么要看相算命?俗话说"看相算命,心思不定",卜卦也是这样,假如我们在街上摆个卦摊,有人来卜卦,你可以大胆地说:"先生,你很有心事呀!"这句话一定灵,没有心 ...
-
南怀瑾老师:了解一个人,要鉴识他的器度和个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识人"的学问,有好几部书.汉末有刘劭的<人物志>.最近的有清代曾国藩的<冰鉴>.<人物志>,可视之为看相的书,也就是识人 ...
-
南怀瑾老师:内在没有一个中心,知识越渊博,思想越危险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这是子夏告诉学生做学问的道理.我们看到子夏教学生的这两点,真有无限的感慨.子夏说,一个人应该每天反省自己所欠缺的,每个人都有所缺乏的,不要认为自己有 ...
-
南怀瑾老师:这四句名言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
宋朝了不起的名儒范仲淹,在他<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流传万古.后世青年,有人把这两句作为读书做人的目的,且以济世救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