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泰兴方言说到方言“二流子” 2024-04-20 18:38:18 三 坔 夜 话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有一方言,家乡就在唇边。这话的确不假,许多人出门在外,或许都有因家乡语巧遇了家乡人这样的事,笔者就曾在南京理工大学有过这样的巧遇。那是2012年的一天,我和妻抄近穿南理工校区到对面孝陵卫公交站台乘车,路上我问妻:“要带的杲梓肿咖赖跟前捞吧(要带的东西都放在身边了吗)?拜弄该忘逃漏哈放该嘎漏(不要弄忘记了还放在家里)。”话音刚落,只听得后面有人在大声喊叫:“老乡——老乡——!”我与妻回头一看,见喊叫者是一位中年知识女性,我们却并不认识,以为她看错人了,就怔了一会。不想那人即走上前来,笑着道:“我喊你们'老乡’呢,我就在南理工工作,刚才在后面听到说杲梓杲梓的,我就知道遇到佤(我们)泰兴家乡人了。”一番话把我们说得都哈哈大笑起来! 是呢,方言就是家乡的名片,就是家乡的标志。我曾对家乡的方言做过一些零星的研究,以为家乡话颇有意思,有的甚至颇有故事,颇有掌故。我的一位学生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做过系统的研究。他叫钱荣华,是泰兴城北小坟头人,他的研究早于吕耕樵他们,应该是系统研究泰兴方言的第一人。非常遗憾的是当他捧着一大沓稿件让我看时,我因对文稿里的国际音标掌握不够,建议他去找有关专家审阅,结果他失望地走了。后来我听说,他家当时十分贫困,他自己又有先天性心脏病,他无知且又无奈的父亲竟然将他几乎是用生命写成的泰兴方言文稿付之一炬,钱荣华也在最后的绝望中走了。这事至今让我想起都很心痛。好在后来有不少有志者都对泰兴方言开始了研究。我们泰兴境内的方言都属汉语北方官话的江淮官话泰如片,处于广袤的官话方言区的最南缘(与泰兴一河之隔的靖江市则属吴方言区),介于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交汇处,有其语音、词汇、语法等内部特征和文化、语言应用等外部特征。从历史上看,泰兴方言多与北方方言相通,又有吴方言为基础,南北兼有,新旧交织,虽有人际交流,通婚迁徙等诸多因素异致的变化,但总体说影响不大。泰兴方言内部的一致性很强,略有地域差异。这一特征,我曾从历史角度作了一点研究看,以为不仅是地域位置的关系,还与历史上几次大的移民有关,尤其是与苏州阊门移民和山西洪洞移民来泰这一关系较大。比如泰兴话说“我”为“偶”就是山西话,说“一股脑儿”为“一沓刮子”、“罪过”为“作孽”就是苏州话。不过,泰兴话虽然仍带有历史移民的痕迹,但又有了自己的地方特点和自己的传承经典。笔者曾对泰兴方言“杲梓”、“五而六三(吾儿禄山)”等方言撰文做过解读。这里想说的是另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方言——二流子。“二流子”这个方言,显然不是泰兴所独有的,但在泰兴却有其独有的故事。对于“二流子”的解释,汉典解释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国语辞典解释是陕北方言,是对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所称;历史词典的解释较详,分解为水平或质量较差的即为二流,犹言次等,二等;二流子则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同时,历史还举了例——郭澄清 《大刀记》第九章:“他们当中……有歪戴着帽、趿拉着鞋、提溜着画眉笼子的二流子。” 刘真 《黑旗》八:“这是些二流子懒汉,不爱劳动的家伙。”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他父亲后来成了前后村庄有名的二流子。”余华《活着》:“你家少爷长大了准能当个二流子。”泰兴人呢,说“二流子”是有故事、有来历的。与笔者同趣,对泰兴历史文化颇有些研究的印九红以为这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河北文安人刘六、刘七聚众起义有关,“二流子”源于“二刘子”。刘氏二兄弟虽说名气不大,但闹出的动静可不小,“破邑百姓,纵横数千里,所过若无人”,转战八省,三逼京都,三过南京,官兵望风披靡,正德皇帝也吓得个半死。刘六名宠,刘七名晨,为人侠义,骁勇善骑。正德四年(1509年),因豪强陷害,被刘瑾所逼,兄弟二人家破人亡,只得落草为寇,打家劫舍,时称“河北响马”。刘六、刘七毕竟是一介草莽武夫,思想觉悟不高。起义之初,率先加入义军的有大批地痞流氓、泼皮无赖,他们为扩充兵力,在山东、河北一带专找小城镇和农村进行烧杀抢掠,横行乡里,杀民壮老幼,奸淫妇女,抢夺粮草,把所到之处村镇房屋尽数烧毁,迫使百姓无家可归,无饭可吃,要么投靠义军活命,要么拖家带口进山躲藏,或四处乞讨饿死,或被乱军所杀。山东、河北的百姓对这种无恶不作的行为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私下称义军领袖“刘六刘七”为“流里流气”。正德七年(1512年),刘六、刘七起义军久攻京城不克,遂南下,入江苏,后又转入山东,一路遭到明军围剿。闰五月,刘六因舟覆淹死。刘七等自武昌而下,驾舟师转战于九江抵苏松的大江上下,“凌驾江面,纵横上下,通(州)、泰(兴)、如皋滨江之区,咸被创残”,所过之处,操江官兵十分害怕,不敢靠近。秋七月,刘七等率义军六七百人,乘三十余艘战船,又自通州溯流,上犯九江,一路窃掠,往来如入无人之境,后沿江东下,“越瓜州,蹂周家桥,历孟渎下港,掠常州,犯江阴,仍泊狼山下”。不日,飓风大作,战船沉没,明军南北夹击,义军伤亡殆尽,刘七见大势已去,遂投江而亡。当时,尚书张缙命令高邮判官梅本率五百士兵戍守泰兴,以阻止刘七义军从泰兴登岸趋淮安,回山东。义军败于狼山后,余党十二人奔入泰兴境内,梅本应战,阵亡,其他官兵吓得仓皇逃窜。这时泰兴县主簿黄琏一人率民兵迎战,斩其首领李南,后乘胜追击至嘶马大桥,亦阵亡。黄琏死后,朝廷追赠其为泰兴县知县,赐祭,录其子为国子生。 刘氏兄弟的起义历经三年时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不过无论如何,“二流子”的造反给明王朝敲响了衰败的丧钟,迫使武宗皇帝不得不考虑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嘉靖初年社会出现了较为清明的政治局面。由于“刘六刘七” 在山东方言里讲成了“流里流气”,意思是举止轻浮,品行不端,也就是一身的流氓气、不正经。这和官方辞典的解释是一致的,也和上海人所称的“地棍”、“白相人”、“赤佬”;苏杭人所称的“獭皮”、“聊荡”;北京人所称的“混混”;广东人所喊的“滥仔”、“泥脚”相似。“流里流气”的典故最初出现在说书人的话语中,后来在民间方言中也广为流传。因为这一典故发生在“二刘”身上,所以泰兴民间称这样的人为“二流子”应该说,印九红等人的说法还是有一定依据的。只是“二流子”源于“二刘子”的说法,还有另一种版本。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得知,最初,称“二流子”是称刘邦的。汉高祖刘邦在史学家司马迁的记载中就是一个“二流子”的形象。刘邦年轻时不务正业,行事作风也不端正,整日吃喝嫖赌,他兄弟四人,他是老三,按排行伯仲叔季,本要称刘叔,他父亲却称他为刘季。刘邦不满所称,说总有一天他要做天下一刘。后来,他老大死了,人们就说,你还是做二刘吧,做一刘,你就还要死一个哥哥呢。这样,他这个“二流子”就被喊出来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结果还真的成了天下“一刘”(一流),那么,他又是怎样混到一国之主的呢?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从小就不爱读书,只喜欢到处玩闹,长大之后也是整日不务正业,当时家里的二哥都下地劳动了,他依然还是游手好闲,到处骗吃骗喝,因为整日与人鬼混,身边也是结识了一帮狐朋狗友,后来也不知怎的就混上了个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治安队长)。而当上了亭长后,刘邦仍是游手好闲,某天,一个姓吕的有钱人来到沛县安家,在搬家时一顿酒席自然是免不了的,不过,想参加酒席那当然就得随份子钱,当时最低得随千文作为份子钱才能够参加酒席,而刘邦这人整日无所事事哪来的钱,但是他又想去凑这个热闹。这个刘邦真有他的,他身无分文,却在吕府前大声喊道:“我随一万文。”这一喊可不得了,身为家主的吕公被惊动了,马上出来亲自迎接刘邦,可能是被刘邦这一喊镇住了,吕公当即认为刘邦面相不凡,要将女儿嫁给刘邦,于是刘邦就娶了吕公女儿,想不到后来这刘妻后来竟成了吕后。一回,刘邦接到了朝廷的任务,让他押送一批犯人回朝廷。半路上犯人跑的跑,死的死。刘邦心里一寻思:完了,少这么多人,我没法跟朝廷交差呀。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他就将犯人全放了。但有的人却没地方去了,于是就缠上了刘邦。这情形让刘邦当即动了大念,就干脆喊上沛县那一堆狐朋狗友开始揭竿起义。他起义后,先与项羽结盟,趁着秦军主力被项羽牵制,则成功的先项羽一步冲进了咸阳,再之后就是于鸿门宴蒙过项羽,借上厕所的名义逃脱。经过数年的隐忍,刘邦羽翼丰满,终将项羽击败,而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由“二流”(二刘)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一流”(一刘)! 溯源方言“二流子”虽说有两个版本,一个说“二刘”,一个说“刘二”,都与“刘”有关,然而则毕竟是传说,是否确有此事,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的。如果要研究的角度来谈,就要由表及里去细加分析了。有个关于“二流子”的歇后语是这样说的:“三流子哥大流子弟——二流子”。我们知道,方言“二流子”是含贬义的,是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人。那么为什么称“二流子”不称“三流子”呢?这就要从“二”这个字由表及里地来分析了。在古代,“二”往往与“一”是相互对立的,“一”表示统一,“二”则表示分裂。“一”为专一,“二”则为“不专一、分心”,由此义又引申为“离异,生二心”。“一”为一样,相同,“二”为不一样,不相同。“二”还可译为“副的”,与“正”相对,又可引申为“辅助,辅佐”。古代汉语有:“二三”,表示反反复复,不专一;“二心”,表示异心,三心二意。虽然“二”的含义还有很多,但所举这些,基本多含贬义的。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如今的“二”不仅保留了古代的一些含义,在使用过程中,“二”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而这些含义被方言“二”展示得淋漓尽致,并同样以贬义色彩居多。“傻、笨”是贬义色彩的第一个义项。浙江方言中的“二”是呆子,傻子的代名词。在浙江人眼中,“二”形容人时,表示傻的意思,形容事时,表示表木的意思。天津方言中的“二”意为取笑人愚笨,智商低。“二面、二货”,表示傻瓜,笨蛋(甘肃方言)。“二怂、二锤子”,表示傻里傻气,愣头愣脑(陕西方言)。“二蛋子”,表示精神不正常,傻兮兮的人(陕北方言)。“二漏八敦”、“二哈”、“二夯”,则是我们泰兴形容傻里傻气人的方言。“鲁莽,性格暴躁”是贬义色彩的第二个义项。“二杆子”是这个义项的代表词,它存在于许多方言中。“二楞子”,指行动莽撞,固执不听劝的人;“二虎巴登”,指傻气、鲁莽的样子;“二巴楞子”,指冒失、粗鲁的人(东北方言)。流气、不务正业是贬义色彩的第三义项。“二混子”义同“二流子”;“二混屁”,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二花屁”也叫“二滑屁”,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二赖子”,指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二流大(打)挂”表示懒懒散散,流里流气的样子(东北方言)。“二大流”即“二流子”,指不从事生产,游手好闲的人(陕北方言)。“二水公爷”,指旧时成都那些好闲荡,摆阔气的年青人,整日无所事事,不务正业;“二甩二甩”也叫“二甩甩”,表示吊儿郎当、流里流气的样子;“二不挂五”指不整齐,流气的样子(四川方言)。“二逼卵子”,表示混混,不务正业的人,则是我们江苏多地的方言。还有很多、很多,不一而足。我们即由此可知,为什么称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为“二流子”,而不叫“三流子”的了。由于“二流子”带有了贬义色彩的属性,所以一些同样带有贬义色彩的“二流子”的歇后语也就应运而生。诸如:二流子算命 ——两头睹;二流子睡梦里演讲 ——胡言乱语;二流子烧香 ——鬼都不信 ;二流子敲鼓 —— 吊儿郎当 ;二流子当学徒 ——混日子 ;二流子串巷撞了墙 —— 倒霉透了;真倒霉 。叙写到此,可以暂且打住了。研究方言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的角度是多方位的,可以将方言分部归类整理,可以从地域音韵之区溯源,也可以从方言口语来探究其来由。总之,笔者愿与同趣者一道来致力于这项工作,以为挖掘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作点自己的贡献。长情贯微,与君碰心;杏园秋雨,期盼几许!作者杏园秋雨(原名,李长贯,签约作家),挂鞭归去来兮杏园翁,好吟喜文,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常以涂鸦知会。 赞 (0) 相关推荐 汉朝410年,刘氏皇族人口已突破十万,这简直太疯狂了 汉朝被后世史家分为东西汉两个部分,两汉国祚共计四百一十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这四百一十年的光景里,刘氏皇族的人口峰值是多少. 回溯中国五千年历史,历朝历代的国姓中刘姓绝对算是一个大姓.这是因为,汉初 ... 刘邦战胜项羽称帝后,为什么没有污名化项羽? 在中国历史上,一旦发生改朝换代,新建立的王朝往往对前朝进行污名化.其目的其实就是通过污名前朝,来为本朝政权的合法性提供借口,借以收拾人心.民心. 刘邦项羽 但是刘邦在乌江逼死项羽取得天下后,并没有对项 ... 徐颖:说说东北方言的“整” 徐颖:说说东北方言的“整” 皇帝穿越记之刘秀篇 刘秀其实是个默默无闻的皇帝.因为从古到今,一起提伟光正的君主,必须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清康熙.很少有人提到光武帝如何如何,网络时代之后,有人提出光武帝是史上最完美的一个皇帝.我想不管是默 ... 有趣的泰兴方言,不少方言含有浓浓的文化气息 文/柳成荫(江苏常州)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一口家乡话,温暖了一个村子.泰兴方言,集江淮官话.如泰话为一体,不少方言为文言文,趣妙横生.雅俗共赏. 试举几例,与您共赏: 1.锅盖--釜冠:釜,锅也 ... 大汉开国第一名将,功高足以封王,却不得善终 刘邦是汉朝的建立,却和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秦始皇只差三岁.秦王扫六合的时候,刘邦还在乡下混日子,他做的梦再甜,也不敢梦见自己做皇帝.没有秦朝末年的变故,或许刘邦就会碌碌无为一辈子,很有可能比不了他种田的二 ... 为什么南京方言和云南方言里那里多相同的词 这段时间在头条上看到有人讨论云南汉族迁移的讨论,我觉得很有意思,也看了很多评论.里面很多人都能通过族谱或者口口相传准确的说出自己的祖籍是什么地方,我今天想从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说一下,就是云南方言和 ... 中国七大方言[中国七大方言] 中国七大方言[中国七大方言] 以胶东半岛海阳所为例谈胶东方言与江淮方言的渊源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加强山东半岛的防务,防御倭寇海上入侵,明政府在山东半岛一次增设了7个卫和4个守御所,7卫分别是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4个守御千户所为雄 ... 从保山方言与南京方言的渊源,看云南人冒籍南京 等你很久了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 你就回到了白族人的网络故乡 大理人的精神家园 云南人的心灵港湾 这里也是全国同胞的在线驿站 更是全球来客的互联茶馆 我在南京待了四年,南京话不会说.现代南京话比较类似于 ... 溯源知俗——泰兴奇特的方言与泰兴奇特的一个村俗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云南方言[云南方言] 云南方言 云南方言 云南方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云南民间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元明时期中原汉语语汇. 云南话用以结尾的字几乎全是入声,蜀黔虽然也大部分类似使用,但远非滇方言普遍.通观三地方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 ... 我国语言,方言分类。我国是一个多名族国家... 我国语言,方言分类。我国是一个多名族国家... 旷世奇才赵元任:精通7国外语33种方言,一不小心玩成世界大师 学而有道 读人大复印论文 ▏找知名学者编辑 看热点学术新闻 ▏用选题分析工具 推文时间:每周三晚,不见不散! "壹学者"热诚欢迎您赐稿或荐稿 点击查看 >>&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