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情】华表——道不尽的中华神韵
流光一瞬
华表千年
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寝等大型建筑物前面的巨大装饰石柱,是典型的传统建筑形式。形象高大、造型独特、装饰繁杂的华表包含了深厚内涵,散发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韵,是中华的象征之一。
北京大学·燕园华表
结 构
从保存至今的石质华表来看,华表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基座、柱身和柱头。基座借鉴了佛教造像的基座形式,一般做成须弥座,呈八角形,上面布满了龙纹和莲花雕饰。
柱身多雕刻龙凤、云纹等吉祥图案。柱身上方横插一块云板,上面雕满祥云,寓意着华表之高,与天相接。
最顶端的柱头部分,由“承露盘”和“瑞兽”组成。承露盘起源于汉代,据说汉武帝为了长生不老,曾命人在神明台上立一个铜铸仙人,仙人双手举过头顶,托着一个圆形的铜盘,用来承接甘露。发展至后来,承露盘上的仙人就被省去了,只剩下圆盘。
华表上的承露盘上立着一个瑞兽,名叫“犼”。犼的外形似犬,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民间有“一犼可斗三龙二蛟”的说法,将其立于华表之上是为了监督皇帝。其还有另一种说法,犼是龙王的儿子,喜欢守望,柱顶的犼可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发 展
华表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
在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见,所以它又具有现代“意见箱”的作用。
《清明上河图》局部,桥头两侧立着的四根柱子就是华表,顶端有十字交叉的两块短木,还有一只仙鹤。
还有说法称华表是由一种古代的乐器演变而来,这种乐器名为“木铎”,是一种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乐器。先秦时,代天子征求百姓意见的官员们,奔走于全国各地,敲击木铎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出去征求意见,而是等人找上门来,将这种大型的木铎矗立于王宫之前,经过演变,就成了华表。
关于华表的发展形成还有另一种说法。建筑施工前,工匠需立竿定位取正,一些大型建筑因施工期较长,立竿必须长期留存,因此改用坚固的石柱。工程完成后,石柱也就成了建筑的附属部分保留下来,成为宫殿、陵寝等重要建筑的标志。石质的华表经能工巧匠的精细雕刻,蟠龙、云卷、瑞兽立刻有了生命力和神韵,华表也成为了不可取代的独一无二的建筑装饰物。
道不尽的中华神韵
从道路指示,到提意见的谤木,再到建筑的艺术装饰物,经历漫长时期,华表才呈现出今天的雄伟姿态。洁白无瑕、笔直挺拔的柱身,栩栩如生的瑞兽,雕琢精细、充满神秘感的腾图,无一不散发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底蕴。难怪会引得无数人停下脚步,久久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