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时评|家长会何以传统过时了

据北京日报的消息说,近来,宁波一小学召开家长会,别出心裁地提出“让爸爸参加”,引发人们对这种家校沟通方式的一系列思考:参加家长会的妈妈为何会比爸爸多?爸爸的缺席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吗?“祖辈家长”与老师难沟通的问题该怎么化解?传统的到校参加家长会是不是过时了?或者说,对于一个学生对学校和老师而言,也许只是几千、几百、几十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自己的孩子表现不好本来就很纠结,家长会时还要面对个别教师的训诫,作为家长能不担心和害怕吗?

家长会这样的事情,对待在于家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家长会需要的是诚意,是平等的对话。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坦诚相待,相互交流,相互包容。一方面,老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缺陷、家庭教育的不足。如果老师真的想帮助家长们改善家庭教育,就需要通过家长会了解学生的家庭实情,为家长们改善家庭教育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居高临下,往往适得其反。

不可否认,家长会是一种传统家校沟通方式,延续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家长认为,当下通讯手段这么发达,孩子在学校的事情老师可以随时与自己交流,没必要让家长专门到学校去开会,何况有的学校家长会一开几个小时,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目前教育问题依然存在的环境中,诸如像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的干扰不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学生的发展才会顺利。家校协同要将心比心,互相理解,更要包容别人,反省自己。一味抱怨是非理性行为,伤害的是我们的孩子。所以,在共育方面,家校和全社会必须达成和解。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延续了很多年,对育人来说不可或缺、无可替代。在互联网时代,线上沟通形式多,但见面沟通意义更加重要。对于“祖辈家长”是否适合给孩子开家长会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教师如果机械地让“祖辈家长”一律不得参加家长会,有可能激化家校矛盾,从而达不到育人的效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优化家校共育,增强教育合力,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管理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性格的养成,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都离不开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到底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从孩子小时候,就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遇到问题时要教会孩子敢于担当,不能逃避。而且父亲敢于担当的形象也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敬佩之情。

换句话说,倘若父亲在处理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时,其态度和方法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的人际处理方式。这就像是一面镜子,父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父亲的爱与母亲的爱不同,更为粗犷和豪放,有了父爱的孩子,其人格发展才更为全面。男孩能够从父亲那里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变得更有男子气概和魄力,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女孩能够从父亲那里接触到良好的男性形象,变得更加独立和进取,也会更自信,并且长大后不会轻易依附于其他男人。

当然,对于父亲的教养态度以及教养方式对孩子个性、学习成绩、性别角色的形成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缺失”的爸爸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的缺失,每天忙碌的父亲披星戴月地回到家,孩子早已经睡了;一方面是情感的缺失,劳累一天的爸爸瘫在沙发上看手机,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家长会让爸爸们来参加,不如说是一种号召,一种邀请,让爸爸们走进孩子的世界,用坐下来聆听的方式开启陪伴之旅。

所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教育从来都是父母双方的事情,爸爸的爱同样要“滴水穿石”。也就是希望更多的爸爸加入到合力育子的队伍,那些“被缺失”的爸爸都早点儿正位吧。总而言之,孩子健康良好地成长需要家长、孩子和学校的密切配合,而三者方向越一致,力量越强大,孩子的成长进步才会越高效。诸如此类。

于2020年12月15日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