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质量报告应关注些什么?每个毕业生都是自己学校的就业质量报告

岁末年初,又到了全国高校纷纷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时候了。由于2020年的新冠疫情持续至今,对各层次的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各高校都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铆足了劲,甚至直接动员校友企业扩大对本校毕业生的录取,但就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体而言,今年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体现出三个特点:

1. 2020年度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比例和质量有所降低。如有的985高校,过去一直公布就业率90%以上,今年首次降到80-90%的区间。这不是什么不好看,而是实事求是。灵活就业率的普遍偏高也显示出毕业生落户大城市以及签订三方协议的困难。

注:毕业生就业率是指深造和就业毕业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其中,深造包含国内深造和出国(境)深造;就业包含签三方协议就业和灵活就业两种形式。灵活就业包括不签署三方协议而直接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就业、持有用人证明登记就业、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四种类型。

2.相比往年的强调毕业薪酬,部分高校不再直接统计平均毕业薪酬。当然,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众多,抽样统计并不能代表全部毕业生的情况,因为高收入的会主动登记,而低收入的会刻意回避,尚未找到工作的也未必登记实际情况。这些都还需要时间沉淀。社会机构不能简单地拿就业报告上的薪酬数据做排名,以此分析高校的优劣档次。

3.一些就业质量报告常规而局限,总体来说是一篇年度总结,普遍缺少新视野观察。显示出这些高校就业的不均衡性和对毕业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缺乏更多的调研,由此体现在指导就业乃至回溯到人才培养方面,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改革措施不足,适应新发展理念的教育思维不深,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差异性培养不活。甚至有一些高校的报告让人看不懂,如数据统计分散或残缺不全,不能够形成比较典型、集中的认识,从而被视为一份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八股文。

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应关注些什么?

是深造比?是毕业年薪?还是单位是否稳定或者足够牛?

是否还有更多的新指标可以让人豁然开朗?

今天我们来看一份简约而丰富的就业质量报告,其中的一些看点或许会让你印象深刻。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发布了《2020届上海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点击可打开),报告数据清晰,导向鲜明。我们以此为样本,试着看懂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看看报告潜藏着的诸多“亮点”。

一、关注常规指标:不输一流高校

1.本科毕业生深造比例较高

该校的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深造率79.88%。也就是说,有八成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深造。这个比例在国内高校应该说是比较高的。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深造人数占毕业人数的86.96%,而清华大学则因为出国境深造的比例骤降,总体深造率为76.3%。

而2019年度,总深造率超过80%的高校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清华大学2家,当时,上海科技大学以75.19%的总体深造率位列第三。

作为上科大的第三届本科毕业生,相比前两届,总体深造率体现出持续攀升的势头,远超绝大多数985高校。

深造率高说明了什么?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吗?显然不是。纵观传统985高校,深造比例一直是领跑全国高校,211高校相对要低不少。深造率高,可从多个维度观察:

从学校角度看,体现出培养质量高,学生的素质与科研能力得到教育部的认可,这将吸引更多的学子纷至沓来;

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能够开出更高薪酬的单位),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十分强劲,甚至有些著名的中学对于教师的学历要求已经升格为博士层次,个别中学招收的博士还出现清北博士挤满榜单的情况;

从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情况看,这几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持续攀升,2021级研究生报考已经达到创纪录的377万人,而研究生的招录人数在2020年度也首次突破了100万人这一关口,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比例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我国的重点高校还是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拓展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从重点高校的学子自身来看,越是身处浓郁的学风和竞争氛围,希望深造的总体比例越高,很多人都珍惜在校园的美好时光,孜孜以学,有的甚至放弃本科就能找到的好工作,决心以更高的学历拥抱未来,迎接挑战,抒写自己美好的人生。

2.本科生毕业年薪继续走高

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为14.16万元,而2019届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是12.4万元,2018届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是10.378万元。呈现持续走高的趋势。

3.本科生深造去向集中度较高

毕业生深造去向分为国内部分和国境外部分,这两个方面都呈现出高度集中的趋势。

数据显示,在328名本科毕业生中,有113人选择境外深造,比例达34.45%,比2019年度的36.67%略低。由于出国境申请是在2020年上半年之前就开始,少部分学子因新冠疫情影响未能在最终选择出国境留学,而转为在国内高校深造。因此,原计划出国境留学的比例会比这个比例略高一些。尽管如此,这一比例也是比较高的。其中原因可能较多,但与所申请到的国境外高校的层次也有很大关系。在现有比例下,本科生出国境深造,有87%是在世界排名前100大学,其中TOP1-10的高校占比21%,TOP11-20的高校占比11%,TOP21-50的高校占比28%,TOP51-100的占比27%,这是非常难得的。尤其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有10人,卡耐基梅隆大学6人,杜克大学5人,多为信息学院学生。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3人,多为生命学院学生。

境内升学149名(占比45.43%),多数选择了本校,去往外校的集中在国内“双一流”名校,其中C7高校中有6所16人(仅南京大学暂缺,而上一年有),另有中国科学院大学6人等。值得注意的是,正如顶尖的学生并不都是出国境留学一样,并非成绩最好的学子都优先选择C7+1(+1指国科大)高校,了解上科大的人会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上科大学子的保研选择中,要么C7+1,要么选择本校。也有少数选择其他学校的,多是从专业出发,从研究生导师出发,兼顾地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4.毕业生就业去向集中度较高

一是区域集中度。39名直接就业的同学奔赴8个省市,其中上海27人,占比69.23%。北京3人,浙江、四川、山东各2人,贵州、湖南、云南各1人。而这些省市的生源数量分别是:上海103人,北京11人,浙江23人,四川26人,山东44人,贵州4人,湖南0人,云南7人。而生源数仅次于上海、山东的江苏省有40人,却没有1人在毗邻上海的江苏省就业。从就业报告尚无法得知是否有江苏学生,也可能有江苏学生留在上海就业,而更多的江苏学生则选择了继续深造(有的在国内读研读博,也有的选择出国境深造)。毕竟江苏距离上海较近。

一般来说,生源地学生越多,总体就业应该多一些,但由于上海等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会有不少外省市的同学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当然,由于上科大本科生直接就业的并不多,仅有2成左右,更多的就业关注可以看硕士毕业生的情况。建议看就业质量报告时,将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情况对照起来看,如果有对一届学生的持续报告则更佳。

二是行业集中度。毕业生去向行业主要是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国家机构、制造业、管理咨询、教育科研、金融、生物医药、烟草制品业等。

二、关注特色指标:呈现一枝独秀

就业质量报告年年做,不应年年填数字,在公布常规数据的基础上,还应突出高校的个性特色,突出高校培养质量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契合度,突出科研、科创等基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多元性拓展,

1.突出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就业指标

绝大多数毕业生,并不是满足于能找到一份工作就行;更多人并不是刻意去迎合那些声称“非985不要”的单位,因为大多数人看重的是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在这些单位,地域不差、待遇不低,荣誉感更强,与个人能力素养的契合度更高,更重要的是有望实现他们个人的理想。秉承“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理念,毕业生中前往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就业人数比例达52.98%,随着深造比例的不断攀升,后期也将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国家战略需求的队伍中来。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以上科大为核心的“产业联盟”,目前产业联盟内已有数百家合作单位,各代表性行业的企业高管或者技术资深专家担任“企业导师”,他们在帮助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也在发现人才,向人才伸出来橄榄枝。这也给更多的同学以更多的选择。

2. 突出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出国境交流比、科研科创比例

上科大的目标是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及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基于这样的定位,学校对国际化教育十分重视,对本科生的科研、科创能力培养力度较大,对这些能力指标的观察是上科大的特色之一。

出国(境)交流方面。除了师资队伍国际化,专业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学校还注重将学生送出国(境)交流。本届学生在学期间的出国(境)交流学习比例达到31%(102人,126人次),并且还细分了海外暑期课程项目74人,海外3+1交流项目38人,海外暑期科研项目14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下,国内高校普遍出现部分学生未能出国境学习,一些同学开始寻找在国内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上科大也成为比较好的选择之一。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相比,在上科大学习所付出的成本超低,而得到的回报超高,对于希望暂避疫情,希望在国内大城市就业的同学来说,更是理想的报考学校之一。

科研方面。本科生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在国内高校是非常难得的。这得益于学校对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和能力的早期培养,得益于本科生都有机会进入高级别的实验室,与硕士生、博士生同在一个课题组学习,更得益于导师的精心培养,让每一个学子都有成才的机会。尽管上科大本届学生只有328人,但仍然有24名本科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第一作者的期刊论文8人8篇,会议论文10人11篇;共同作者的会议期刊6人7篇,会议论文4人7篇。

科创方面。学校组织、支持学生参加了很多科创比赛,有31%(102人,163人次)在校期间获奖,其中不乏国家级一等奖34人次,二等奖18人次、三等奖52人次等优秀业绩。目前,学校已举办三届创新创业大会,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投资人和企业家越来越多,创业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2020年12月举办的第三届创新创业大会有300余名师生提交了79个创业项目。已有多名校友在校或毕业时成立了科创公司。

3.突出对毕业生就业深造的持续追踪

学生毕业了,学校可以不管了,但并不是就不问了。

2020年度的就业质量报告,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公布了对首届本科生的毕业去向追踪数据。因为学校是2014年首次招收本科生,这批184名同学在2018年毕业,距离数据截止时间2020年11月30日已经过去了2年,这批曾经被外界视为“小白鼠”的同学,到底怎样了?有多少人在工作、深造?有多少人在国内、国外?又在什么行业?很多人确实希望弄清楚。校方的主动追踪和公开让公众普遍释怀。

原来,首届学生中有75%的同学在攻读研究生学历,其中境外深造率比2018年毕业时公布的比例高了2个百分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深造的同学中,有51%的同学在攻读博士。这个比例,即使C7高校,似乎也很难做到,更何况是一所新成立的高校的第一届同学,当初外界也有人认为“生源可能并不好”“谁敢拿孩子的前途做试验?”

一所有责任感的高校,会持续关注学生离校后的发展状况。实际上,在2019年度的就业质量报告中,上科大就曾追踪过首届2018届毕业生的变化情况,如今是第二次发布对首届毕业生的追踪情况,发布的内容也更加精细,数据更加精准。这种执着既体现了学校对毕业生的负责,同时也彰显学校对自身培养质量的自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园丁们总是希望看到自己曾经播下的种子是如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4. 突出对毕业生的多元化素质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如何?这是新型院校十分在意的问题,

除上述有关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外,上科大还突出对学生持续的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估,以及学生跨专业领域的知识广度,全英文教学毕业后的外语应用能力与情况,以及他们的国际视野、科学技术素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这些导向性关注体现在教学与管理中,也形成了学校的培养特色:

交叉融合的创新课程体系,支撑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通、专、新”培养特色——本科生综合素质高、基础宽厚,视野开阔、选择机会多、适应面广;

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竞争力较强;

……

每个毕业生都是自己学校的就业质量报告,毕业后几年的变化无不与学校的培养息息相关,希望每一名毕业生都能在毕业后的每一年拿出属于自己的“就业质量报告”。

你会关注

数学丨丘成桐:有名师悉心教导,成长会特别迅速

清华第一北大第二,第三是?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SC20总决赛亚洲前三强出炉

C7高校已有5所入驻张江科学城,十多所高校构成新的高科技“大学城”

43所保研率超20%的高校:5所增长超5%,理工科增长较高

高水平定位、高起点办学、高素质培养、高质量发展,校长致辞亮点多多

3年保研数据显示两类大学需重点关注:366所有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完整名单!

202所高校保研率旬报:国内深造火热,海外名校珍贵

一大批大科学设施建成运营:张江科学城“硬核 ”何在?

上海新政就是为了抢人吗?有多少毕业生会加入本科就业的行列?

总深造率前100高校的国内升学率与出国(境)留学率之间啥关系?保研率影响几何?

中高考孩子出现强烈波动怎么办?常州妈妈洒泪口述:家长不要好心办坏事

沪江浙皖132所高校本科生生源质量与毕业质量观察

强基计划、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校园开放日和正常高考有啥区别?

亚波评论钮维萍做客“教育面对面”

所有专业课满绩:这位江苏学子是怎么做到的?

家庭教育电视访谈:亚波评论钮维萍谈《少年的你》

中国的三大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实现领跑式创新?

一图看清诺贝尔奖得主落户中国高校详情(顶尖评论5)

谁是老大?起底“最强大脑”之盛会(顶尖评论1)

秘密:一半家长要求孩子成绩班级前三名,你说有多少会失望?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