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不是针对你家孩子
图:Paul Gauguin
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意见: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教育内容。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7日起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没有孩子的人估计不会明白,每一条教育政策相关的信息会在各种家长群里沸腾。
几十年前这类消息最多也就报纸不起眼的位置告知一下,保持读书看报习惯的家长不多,多数家长的态度也就随意,爱怎么教怎么教。学习不就那么回事,小升初、中考、高考。最后就看个人造化。家长们忙于养家糊口,顾不过来,没那个精力。
经济到底是发展了,毕竟30年过去了。今天的家长们会盯着每一条政策讨论,有更多钱了,一二线城市的父母们都在操心孩子的教育。整体上看,农村普通家庭还是占多数,但城市里的家长群体已初具规模。
但人性不会变,比如“既要还要”。学前教育政府主导的力量越来越强,很多过去的民营幼儿园都被转成普惠园。学费骤降,家长们喜上眉梢。惠民政策令人欣喜。财政的钱在补贴,但本质上,被“普惠”之前和之后,其实已经是两个幼儿园了。家长们似乎又希望普惠园也能保持此前私立的教学质量和氛围,跟隔壁私立园一对比,感觉还是有差。
既然是政府主导,欣喜于合理的学费,就得接受它不可能像相对昂贵的私立园那样的教育服务。
“既要还要”又表现在,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在固有的应试教育赛道里领先。到底是要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全都要。
教育的问题很复杂,根子在于如果是政府主导,那就难以避免一刀切。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教育内容好不好?不好说。因为每个孩子天资不同,家长的经济实力不同,家长期待不同。根本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来评判好坏。对相当部分家庭来说,提前让孩子学习更多的需求是存在的,那么幼儿园不让教,总有办法花钱让孩子在课外学习。而这种氛围又对其他家长构成了压力,生怕自己的孩子一上小学就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也加入了“补习班竞赛”。
所以,就算幼儿园也提前教一些小学阶段的内容,依然挡不住最终大部分家长都加入“补习班竞赛”的局面。学校教不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家的孩子要赢。幼儿园教不教,基本上改变不了整个走势。
十几年后的高考问题一直悬在每个家长头上,多数家长根本无法接受什么轻松愉悦的素质教育。看起来家长有钱了,课外班丰富了,第一重要的依然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能否考上好大学。所以,教育几十年来并无实质变化。
明明越来越多的人都看出“唯分数论”存在问题,甚至每个家长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但最终还是看考试成绩。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什么,当然是教育的市场更开放和多元,不仅仅是学前教育,而是所有教育,可以有天才班,可以有轻松快乐班。有贵的,有便宜的。每个家庭和孩子慢慢去摸索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路线。目前看,这种情况基本上短期内很难出现了。
那么在当下这种局面之下,学前和义务教育都是政府主导,理论上让孩子在学前开心快乐成长比刷题显然更好一些。因为正如上面所说的,其实幼儿园教什么都挡不住有额外需求的家长在课外寻找各种培训,都挡不住“补习班竞赛”。
最后想对家长们说一些我对教育的粗浅看法:
1、家庭条件和孩子的天性才是真正的原点,不要有幻觉,只要努力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不能。你的条件不允许,你的孩子天资不允许。
2、学习不着急的,有些孩子开窍快,有些则慢。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差距不会太大,身体和心态的健康是更重要的基础,而这跟刷题不一样,无法恶补,还是日复一日的家庭教育,并学会立足于长远。学习本来就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清楚这一点,学校里一时成绩的高低并不是那么要紧。放轻松,人生路很长。
3、文凭会越来越薄,大家都是普通人,但十几年后的中国普通人几乎都有机会上大学,大学生也不是什么天之骄子,就是普通人而已。最终拼的是运气和一个保底的能力。保底的能力就是某项技能。技能不会保发财,至少经济独立问题不大。
4、孩子成年后能否过得好,家长们始终有至少一半的能量,不仅仅是教育的投入。你有钱,孩子未来就轻松一些,你有能量,孩子机会就多一些。成功约等于个人实力+机遇。人与人运气是有差,但有能量的家长显然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多机会。所以家长自己的持续发展进步也很重要,这就是家庭乃至家族的积累和传承。
5、从人类诞生以来,天才都是少数,极愚蠢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很抱歉哈,我不是针对你家孩子,我是说所有孩子几乎就是个普通人。普通人是什么意思,自己照照镜子就全明白了。
上篇:恭喜苏州率先文明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