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三招!挽救《大赢家》脱离小品化闹剧

之前囤儿一直强调《囧妈》的线上免费看是个例,无法复制,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大赢家》打脸。这部于淼导演,大鹏、柳岩、孟鹤堂等明星主演的,绝对院线体量的喜剧片也跟随《囧妈》的脚步在网上免费放了。只可惜,《大赢家》的口碑也几乎是紧随了《囧妈》的脚步,被批为“免费都不值得看”。

在囤儿看来,《大赢家》的致命败笔,在于所有角色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不变的人设——他们在认知、心理、原则方面均没有因为主人公的行为而发生动摇和重建。因此,《大赢家》的故事只停留在一场闹剧而已。其创作思维与白凯南在《欢乐喜剧人》上被淘汰的那个小品并无二致。没人在经历了这段事件后得到真正的成长和成熟。最后的集体反水也只是建立在对弱者的同情之上。于是,就像白凯南无法感动到观众一样,《大赢家》也在闹腾的浅薄笑声之外无法真正触动到观众。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挽救《大赢家》这样的国产喜剧脱离小品化闹剧的坑呢?囤儿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和观影经验中,总结出如下三招。

第一,在演习开始前,可以尝试做一些利益关系方面的铺垫。尤其是警方的局长和大鹏饰演的严瑾,最好有些“约定”。这种约定一来可以给演习埋雷,吊住观众的期待,二来在物质层面欲望层面强化和显化严瑾的动机。

目前严瑾之所以那么投入认真地执行演习,完全出于他自身的性格。这种设定太唯心了,简直就是偶像剧“天生爱你”的wuli手法。因为他的动机一旦是唯心的,那就无法因为形势的变化而被挑战。动机不被挑战,怎么令人纠结、怎么令人犹豫、怎么对人性探讨?

第二,在演习的过程中,人质要有先后地一个一个地因事件而转变立场。我们看到,严瑾的人质很多,但是所有人质的立场在89分钟内都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却在最后一分钟唰一下就集体转变了。十分钟的小品这样搞可以,90分钟的电影不行。

电影需要的是层次感节奏感。这些人质可以有自己的人设和立场,但是严瑾的行为必须对他们的立场产生影响。因为不同的事件对不同人的冲击是不同的,所以要一个事件改变一个人质。只有人质一个个地改变立场,从不认真对待到认真对待,才能营造出层次感嘛。而且这样既能对银行外的警察带来压迫,也能体现出人性的成长成熟。

第三,演习的结尾要制造一场看似无意义的仪式感。原著的故事核在哪里?正是一个看似无意义的事件被人们发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人生意义。因此,当人质的立场转变,开始认真地配合主角投入进来后。这场演习的结尾,应该有一场仪式感十足的高潮。

现在的结尾,是大家瞬间集体转换了立场,约定了一个9点半的胜负deadline。这就把儿戏彻底化了。这个戏最大的矛盾点在于,置身其外的人认为演习是儿戏,置身其中的人认为演习不是儿戏。这才有戏剧矛盾、有戏剧张力。因此,影片的高潮应该是这个矛盾点的膨胀,是这个矛盾所激发出的视觉高潮。

虽然囤儿一时半会儿无法设计出具体的场面,但这个高潮应该基于一种理念——场面要大,并且在围观群众眼中是极其夸张和意外的,但是对于严瑾、人质、警察等参与者而言却是非常严肃的。只有做一个这样结合了戏剧矛盾和视觉的高潮,才能把积攒了90分钟的情绪宣泄出来,才能把情感和主题提升上去。

如果你们觉得囤儿所言太虚,那囤儿就推荐一部影片给大家参考吧。那就是韩国影片《曾是超人的男子》,片中的主人公和严瑾一样另类怪咖,但他的行为却能真切地感染到片中的角色,以及看影片的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