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承气汤临床新体会
桃仁承气汤为《伤寒杂病论》著名方剂之一。原书《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全方用桃仁去皮尖五十个(12g)、大黄四两(12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二两(12g)、芒硝二两(6g)。
方中药味虽少,但组方严谨,大黄、芒硝泻热破血,甘草和中,桃仁缓肝,这就使瘀破而肝脾不损,桂枝辛温行气,调营而解外,直达瘀血之所,气行而瘀亦行之。原方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在工作中常见外伤或骨折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大便3-5日未行,腰腹胀痛,全身不舒,夜间明显。西药使用开塞露、止痛药只能暂时缓解,病情反复。在临床中我科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使用桃仁承气汤加减治疗取得很好效果。
因在康复科工作接触大量外伤康复患者,外伤内瘀证为多发病症,外伤损及筋骨,筋骨与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联系,筋骨受损势必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变化。
《内经》曰:“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外伤于血当损及气,气血失调而瘀滞不通,跌打外伤损伤经脉而血溢离经,于滞不散表现肿痛。
《血证论》:“凡离经之血与荣养周身无联睽绝而不合。”又“此血在身不能加之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进一步说明了外伤损及经络血脉,则血不得循经流行于经脉之中,而溢于经脉之外,离经之血不能复返脉中瘀积不散,而成瘀血阻滞。
为此治疗外伤内瘀一证, 以行瘀为主,原则上是用桃仁承气汤以破瘀行血。临床必须审证确切,遇损伤患者,先审其是否有瘀血停蓄或亡血过多,有瘀血停蓄必须是新瘀,而瘀蓄于下,少腹急结,大便闭涩者方可攻之,若亡血者以补而行之,有兼证则随症加味。瘀血凝滞胁下少腹、为肝经所属。
故临床使用本方为主,常加入香附、 柴胡、丹参、枳壳、当归、红花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物。临床治疗数十例,除少数瘀滞较重连服2剂,多数1剂药后瘀行滞消、大便通而疼痛缓。
病案:
女,14岁学生。
患者于2020年5月2日高处坠落(3米左右),头背着地,当时昏迷10分钟左右,自然苏醒后感头昏头痛、干呕,腰背腹部疼痛不能活动。在香格里拉县医院就诊,摄X片示:第9、10胸椎压缩性骨折。3日到我院就诊行CT检查示:左顶部头皮下血肿,颅内未见明显出血,第9、10胸椎压缩性骨折(椎管未见狭窄),腹部未见明显挫伤出血。因无手术指针,收住我康复科。入科后3天患者一直主诉头痛、腰背腹部疼痛,不能翻身,夜间明显。主管医师给予甘露醇、乙酰谷酰胺静滴,云南白药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疼痛只能暂时缓解。7日主任查房,患者头痛难忍、腰背疼痛缓解不明显,腹胀不思饮食、烦躁不安。
患者从跌伤之日至今已5天不解大便,口干渴,潮热,呼气有臭味,腹內似有结块样硬痛,拒按,只能平睡,不能转侧。少许进食后腹部胀痛,矢气臭秽难闻、小便短黄,面唇紫暗,肌肤不润,气粗,语音洪亮,舌红苔腻,六脉有力。结合病史证属瘀血阻滞、腑气不通。
用桃仁承气汤破瘀行血,加枳实、厚朴宽肠通腑,加当归、红花活血化瘀,1剂,日3次口服。
5月8日查房:自诉昨日服药后连解大便2次,秽臭难闻,便后腹胀痛大减,自觉全身轻松,头痛、腰背疼痛也随之减轻,能翻身侧卧,饮食增进,口不渴, 肌肤稍为润泽。本例素体阳热盛,外伤内瘀,瘀热互结、阻滞肠腑,致腰腹硬痛,进食后胀痛益甚,大便闭涩;头痛为瘀血阻络,阳明不清。据其脉证针对实质,以本方破瘀行血之力,加宽肠通腑之药,使瘀血邪热从肠腑而出,故大便通则案行。气血顺畅,诸症自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