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感冒,多半是“寒包火”,诚顺和名老中医王大宪有妙招】
【冬季感冒,多半是“寒包火”,诚顺和名老中医王大宪有妙招】前两天,家住洪山马房山的李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到位于武汉街道口的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就诊,她表示,这两天女儿感冒了,咳嗽流鼻涕,自己在家吃了一点感冒药之后,咳嗽没怎么好转,还出现了便秘,而且每天起床闻到口臭味。她觉得这感冒可能不是普通的感冒,于是带女儿前来就诊。经原湖北省中医院中医儿科主治医师、教授,湖北名医、湖北中医药大学筹办人之一王梧川之子和学术继承人,现在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就诊的名老中医王大宪教授诊断,这种感冒类型在这个季节很常见,即外寒内热型,俗称“寒包火”。若服用温寒的药物,会使感冒加重,应该以清热解毒为主。患者服用王大宪主任治疗开的中药不到一周就痊愈了。
王大宪教授介绍, “寒包火”是冬季常见的一种感冒类型,患者可表现出口臭便秘和感冒症状。王教授解释,由于天气剧烈变化,人体一时无法适应易引发多种疾病,中医这种异常的邪气称为“非时之气”。“寒包火”正是这种“非时之气”的产物。治疗“寒包火”应以清热解毒为主,早期可喝热汤或者热粥缓解。
王大宪教授说,冬季该冷不冷、夏季该热不热,或突然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比如原本温暖却骤然寒冷,原本凉爽却突然酷热时,人们的生理机能难以适应,就会引发各种疾病。中医将这种异常的邪气称为“非时之气”。
在冬季,常在空调房里呆的人,可能因为不注意补水,加上过食燥热之品,让体内因热邪犯肺而导致热性感冒,而这类人群可能又因为接触了外界的冷空气,一时适应不了而出现寒热交加,表象是受寒而感冒,但体内却是“热火朝天”。
因此,王教授说,这种“非时之气”对健康的影响很大,建议市民开空调时要注意内外温差不要太大,以免身体难以适应。
冬季感冒患者八成都是“寒包火”
“现在的感冒,从中医角度来看,八成都是寒包火。”王大宪教授上周五接诊了20多位患者,他发现患者穿着厚厚的棉衣,还感畏寒怕冷,手足冰凉,鼻塞流涕,这是明显的外寒侵袭的表现;患者同时还有咽痛、口干、舌质红、舌苔黄等内热炽盛的表现,这是典型的“寒包火”。
王大宪教授介绍,本来冬天的感冒以外感风寒为主,但最近十几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冬天的感冒中,“寒包火”这类的感冒已经占据了主流。“患者的体内有个小火炉。”从饮食上来看,现在人们往往进食高热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食物,导致营养过剩,进而“痰湿内蕴,酿生湿热”。从精神层面来看,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也加重了“内火”的生成。今年的天气格外干燥,入冬以来,北京还没下一场雪。这种干燥的外部环境,也加重了内火。内火旺盛,感染风寒,就会造成“寒包火”感冒。
外感咳嗽中“寒包火”证,常见于西医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多发冬春二季。一是素体内有郁热,又复感外来风寒所致,正如《医学心悟》说:“其人素有郁热,而风寒束之,热在内而寒在外,谚云‘寒包火’也。”;二是本由外感风寒所致,但表寒未尽而肺热已起,也可形成“寒包火”咳。由于内热较重,又感外寒,其症多壮热咳嗽,口干渴饮,阵阵恶寒,一身作痛。
对于寒包火的治疗,应以“散表寒、清肺热”为主。恰如《医学心悟》所说:“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肺有火,则风邪易入,治宜解表而清肺火”。临床常选用经方麻杏石甘汤。在临床上多选用散表寒的麻黄、清肺热的黄芩这一药对组成复方冶疗咳嗽“寒包火”证。
第一要着重一个“宣”字。以麻黄为首,取麻黄辛温发散风寒,宣肺止咳平喘。麻黄为治疗风寒咳喘的第一要药,特别是辅以苏叶、防风之后,其散寒宣肺之力更强,三药合用,共散表寒,使寒邪不再束肺,肺气得宣,不致上逆,咳喘自缓。第二突出一个“清”字。以黄芩为首,黄芩主治肺热咳嗽,为清泄肺部火热的第一要药,而辅以鱼腥草和连翘,则清肺解毒之力更强,肺热得清,肺气亦清,咳嗽自减,这是治疗“寒包火”咳的第二招。第三体现一个“化”字。选桔梗宣肺祛痰,配法夏燥湿除痰,合而增强排痰之力,并能化解痰与火热相结,防止痰热阻肺,以利肺气宣畅,这是治咳先治痰的原则。第四体现一个“降”字。杏仁、紫苑和少量粟壳肃肺止咳,三药配合,体现了“降”逆止咳。前三字用药,散寒宣肺,清热化痰,针对病因病机,重在治本,后一字用药体现降逆止咳,兼以治标。最后还要以一味甘草,既是调和之药,也是擅长缓急利咽止咳之药,合而共奏散寒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冬天易生四把内火
许多人都以为只有夏天才容易上火,其实,气候寒冷的冬季也是上火的“旺季”。
冬季上火的原因大多可归于“燥”:一是人们喜欢坐在开着暖气的室内,再加上进食大量肉类及辛辣食物,就好比“火上浇油”,使内热不断聚集。二是年末压力加大,许多人难免会烦躁、焦虑,也容易上火。“火”散不出去就成了“毒气”,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给各种疾病发作提供可乘之机。
寒包肺火易感冒
冬季严寒,大家通常都只想到受寒了引起风寒感冒,其实很多感冒是“寒包火”,它是内热犯肺再加上外寒束表引起的感冒。有的人在燥热的房间内坐很长时间,又不注意补水,还过食肥甘厚味,天气虽然寒冷,但体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突然出门接触冷空气,一时适应不了,就会出现寒热交加的情况而发生感冒,表面是受了寒,全身怕冷发热,但又表现出口臭、便秘、咽喉肿痛、咳黄痰等上火的症状。
心火旺口舌生疮
冬季气候干燥,若再一味吃补品或辛辣刺激食物,还可能引起心火旺盛,容易出现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心烦、失眠等症状。
肝火大头晕眼干
夜间暖气太足导致的睡眠质量不好或经常熬夜打乱人体正常的作息时间,都会使得肝脏不能休息,于是只好加班加点排毒,造成肝火旺盛,容易头晕眼干。此外,还可能有急躁易怒、两眼发红等症状。
胃火盛口苦便秘
酗酒,嗜食辛辣、油腻食物的人容易因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胃火旺盛。轻微胃火盛者,好像永远吃不饱,其实是胃热给大脑的错觉;到火盛至一定程度,就会变得什么都吃不下。胃火大还有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结、便秘等症状。
因此,在寒冷季节,养生也不是一味保暖和补充热量,还要适当“灭火”,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首先要保证室内湿度在50%左右,可放置一盆清水或配备加湿器。其次要多喝水,冷却体内燥热,爱上火的人可以加点薄荷、菊花等。再次要根据体质适当吃点冷食作为调节,肠胃健康者可以吃点凉菜,肠胃不太好的人可以吃点大白菜、芹菜等凉性食物,少吃菠萝、橘子等热性水果。最后,要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过度疲劳。最后,别拒冷空气。可在天气好时,选择慢跑、跳健身操、打太极拳等户外运动,增强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此外,合谷穴(位于“虎口”处)有清热解表的作用,空闲时按摩可缓解牙龈肿痛、便秘、咽喉痛、流鼻血等上火症状。
扑灭“寒包火”,用“萝卜配生姜”
“我平时没有便秘症状,但一到寒冬就出现。”32岁的张女士从事金融工作,近期忙于年终经济指标冲刺,她每天在干燥、寒冷的户外奔波, 随后出现口干舌燥、脱皮、便秘等症状,她想可能是燥火重,于是采取减少穿衣的办法,哪知症状越来越严重。
王大宪教授提示:“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火’所致,正确认识寒冬体内的火气,找出原因进行对应调理可有助降火。”王教授表示。
张女士想靠少穿衣服的方法来下火,这种做法不科学。冬季上火需要在体内疏散,如果靠外面的寒气来祛火,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容易形成“寒包火”。
“寒包火”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感冒的形式表现出来,呈急性发作,可出现发热怕冷、咽喉肿痛等症状;还有一种是以慢性形式表现出来,即身体感觉怕冷、手脚凉,同时又经常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脸上起痘等。
应对“寒包火”症状,日常生活中,推荐“萝卜配生姜”煮食,生姜祛外寒,萝卜清里热,搭配服用可缓解症状。症状严重者,需要喝些养阴、生津、清热的中药,如麦冬、竹叶、石膏、芦根、沙参等,各取10克混合代茶饮;也可用菊花、金银花、竹叶、栀子等3~5克泡水代茶饮。另外,还可选择舒缓运动打太极拳等,也可疏泄“心火”。
王大宪教授推荐两款养生茶,帮助滋阴降火:
1、枸杞决明子茶。取枸杞5克,决明子3克,蜂蜜适量。将枸杞、决明子放入杯中,加沸水泡5分钟,调入蜂蜜即可。此茶饮适宜肝火旺盛、便秘、眼干、口臭人群饮用。需注意,孕妇不宜饮用。
2、桑叶菊花罗汉果茶。取桑叶3克,菊花3克,罗汉果半颗。将罗汉果掰成小块,连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3分钟,加入桑叶、菊花泡5分钟即可。此茶饮适宜经常加班熬夜、火气重、咳嗽人群饮用,孕妇、脾胃虚寒者不宜。
王大宪教授治疗“寒包火” 验案举例
验案一:
患者陈某,男,43岁。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人。
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色白而黏夹黄稠,不易咳出,恶寒发热,四肢及背冷,口干渴,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证属“寒包火”证,当用表里两解法。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半夏10g,黄芩15g,桔梗10g,苏叶10g,甘草5g,连翘10g,蝉蜕6g,知母10g,紫苑10g,苏子10g,射干10g。
患者服2剂咳喘稍减,共服6剂痊愈。
验案二
患者徐某,男,26岁。武汉市武昌区人。
初诊日期:2021年1月9日。
现病史:患者于3日前发热,体温39.5℃,某医院给予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3天,高热未退,恶寒无汗,体温39.4℃,鼻塞,流清涕,咳嗽,咯少量白痰,咽喉肿痛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纳谷不香,大便欠畅,小便稍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属冬温之“寒包火”。治宜辛凉复微辛温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用三拗汤、升降散、四妙勇安汤加减:炙麻黄6g,杏仁10g,生甘草8g,全蝎4g,细辛3g,金银花15g,玄参12g,连翘10g,桔梗10g,蝉蜕4g,僵蚕5g,浙贝母10g,前胡10g,水煎服。
患者服药1剂,高热即退,进3剂后诸证消失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