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十三】梨园往事:《同光名伶十三绝》《梅巧玲生死见交情》《谭鑫培随机应变》等三则

同光名伶十三绝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政权出现了暂时的安定。京剧在这个时期以四大徽班为基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和比较完善的剧种。同治和光绪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各怀绝技的名伶。一位叫沈蓉圃的画家用写实方法将京剧舞台上享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画了出来,名为'同治名伶十三绝'。他们是:谭鑫培、杨月楼、程长庚、卢胜奎、张胜金、徐小香、时小福、梅巧玲、金紫云、朱道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
  光绪和慈禧都很喜欢京剧,凡有些名气的演员都被传唤听差,叫做'内廷供奉','十三绝'实际上成了清宫的御用戏班。这在客观上为京剧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这里只谈谈其中卓有影响的杨月楼。

  杨月楼在十三绝中也很有影响,他和儿子杨小楼都是享誉全国的著名武生。由于善演猴戏,素有杨猴子之称。父子俩不仅演技高,戏德也好,故深受欢迎。有时慈禧一见剧目没有他们的戏,必问杨猴子怎么没有?有一年二月二耍龙灯,杨小楼照例要来参加。但这天他实在累了,在台上耍珠子时,不小心把檀香木架子给撞倒了。众人大惊,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慈禧问:小猴子今儿怎么了?杨小楼说:奴才今天已连演四场挑滑车,实在有点支撑不住了,不小心惊了驾。慈禧听后说:也真难为你了,今后不许应这么多活,赏你二十两银子下去休息吧。
  接着上台的是李寿山。他见杨小楼惊驾倒得银二十两,也想来一下,故意把台角的架子撞倒了。龙灯一停,慈禧问道:李七是怎么回事?李寿山一愣,不知怎么回答。慈禧说:你是看小楼得了赏,也想试试,存心搞乱啊?来人,给我打。李嘉山偷鸡(投机)不成反蚀一把米,一直埋怨西太后对杨小楼偏心眼。

梅巧玲生死见交情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大作《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卷首第二章《梅家旧事》中,有一段'梅巧玲焚券'(梅巧玲为梅兰芳祖父)的叙述,感触良深。
  '焚券'的故事是记述梅兰芳先生于一九五六年在扬州演出时,接到当地张叔彝先生的信,提到焚券的对象,据他了解是谢梦渔。当时,住在扬州市海岛巷五十一号的谢泽山,正是谢梦渔先生的侄孙子。
  谢泽山君将从小在家里听到的事实,对梅先生陈述。他说:
  '先伯祖梦渔公,名增,是扬州仪征籍,前清道光庚戌科的探花,官做到御史,一生廉洁,两袖清风。他的旧学渊博,兼通音律,梅慧老(梅巧玲字慧仙)常常和他在一起研究字音、唱腔,又兼是同乡关系,所以往来甚密,交谊很深。慧老知道先伯祖的境况很窘,凡遇到有了急需的时候,总是诚恳地送钱来帮助他渡过难关,但他每次拿到了借款,不论数目多少,总是亲笔写一张借据送给梅家,这样的通财继续了好多年,总共积欠慧老三千两银子。
  接着,他讲其伯祖谢梦渔享年七十余岁,病逝在北京,在扬州会馆设奠,梅巧玲亲来吊祭的情景。当时的社会习惯,交情深的吊客有向孝子致唁的,梅巧玲见了梦渔的长子,拿出一把借据给他看,谢子看完,不胜惶恐地说:'这件事我们都知道,目前实在没有力量,但是一定要如数归还的。'梅巧玲摇了摇头说:
  '我不是来要账的,我和令尊是多年至交,今天知己云亡,非常伤痛,我是特意来了结一件事情的。'
  梅巧玲讲完,就拿这一把借据放在灵前点燃的白蜡烛上焚化了。紧接着,转身又向孝子:'这次的丧葬费用够不够?'
  当他得知谢家的情况实在拮据时,又顺手从自己的靴筒里取出二百两的银票交给谢子,作当奠敬。他在谢梦渔的灵前徘徊了很长时间,然后黯然登车而去。
  当时,在场目睹这种情况的亲友们有不少感动得流泪的。此事马上传遍了北京城,李莼客所著的《越缦堂日记》中也曾记述了这件事。
  梅巧玲作为一个京剧艺人,他这种慷慨好义,雪中送炭的事迹,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谭鑫培随机应变 

  谭鑫培为'同光十三绝'之一,由他所创之京剧谭派,流传至今而不衰,他在舞台上随机应变的能力,确非一般伶人所能及。这里说几则故事,或可一窥全豹。

  一次,谭鑫培演出《黄金台》,谭先生扮齐相田单,因上台匆忙,忘了戴帽子。观众正瞠目结舌,只听谭先生念起定场白:'国事乱如麻,忘了戴乌纱!'两句诗,既针砭了时弊,又修补了舛错。观众一听,便给以会心的笑声,无不暗暗佩服。
  一次赴堂会演出,谭先生唱《文昭关》。该戏演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伍子胥全家被害,他只身逃到昭关,不能出去,愁得一夜之间须发皆白,所以,该戏又叫《一夜白发》。伍子胥乃堂堂武将,仪端威猛,出场时应腰佩长剑,其唱词有:'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腰中空悬三尺剑,不能报仇也枉然。'谁知管行头的出了问题,马马虎虎地给谭先生挂上了腰刀,谁也没有发现。待谭先生上了场,手扶剑柄时,才知道宝剑换了腰刀。这时,锣鼓响处,过门已开,只听谭先生唱道:'过了一朝又一朝,心中好似滚油浇,父母冤仇不能报,腰中空悬雁翎刀。'唱完,台下还没省过闷来,台旁台后先叫起好来,管行头的这才松了一口气。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识者无不称赞谭先生应变机敏。所以,后来才有东施效颦,照搬这一段唱词的,岂不知这是被逼出来的应急之举。也有说《宝刀辙》好唱的,自然是附会了。
  谭先生不仅临急不乱,自圆其艺,就是其他演员逢了急乱,他也能凑趣应答,化险为夷。一次戏班唱《辕门斩子》,扮演焦赞的演员未戴髯口,就上了场。台下一看,哄声不绝,演员急得无法,又不能下台改装,直给扮演杨六郎的谭先生作揖。谭先生早知端的,开腔问话,剧场马上平静下来。谭先生道:'小小孩童,你是何人?'经谭先生启发,这位演员才应声道:'启禀元帅,我是焦赞的儿子。''你来做甚,叫你父来!'演员才得以下台,换上一个焦赞来。这件事流传很广,一时几乎家喻户晓了。
  清光绪庚子以后。谭鑫培为内廷供奉,经常入宫值承,侍候慈禧太后。有一次老谭患了感冒,虽然随着其他演员进了宫,但是请了假不上场。当管事太监把当日剧目呈给慈禧时,慈禧一看没有谭鑫培的戏,便问:'怎么没有谭鑫培的戏?'太监忙回禀:'谭鑫培有病,向你老佛爷请了假。'慈禧悻悻地说:'他在我跟前还这么大架子,交给慎刑司打他二十板子。'旨意一下,谁敢不遵?当时,慎刑司掌印可为难了:不打,抗旨不遵,那还了得;可是,真要打二十板子,非把老谭打坏了不可,以后太后再想看老谭的戏而谭不能演,责问下来,这个罪责也不轻。他急中生智,叫人把谭鑫培带到,当众装模作样地训斥了一番,然后把谭带到另室,亲自打他二十大板。室外面听得打板子声,其实是只闻其声,并不真打。然后又带老谭到慈禧面前谢罪,并请老佛爷赏脸点戏。慈禧刁难他说:'给我唱出《盗魂铃》吧!'谭鑫培只得谢恩。回到了后台,他捏了一把汗,他从没演过这出戏怎么办呢?还是王长林见义勇为,对老谭说:'你不必为难,我保你上。'就在后台的一个角落里,给老谭说了这出戏的场次、路数。谭鑫培依王长林的指点,扮猪八戒上场。'闷帘倒板'用的《大登殿》的'龙凤阁内把衣换',出台头句'慢三眼'是《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下位去迎接娘来',此后每一句换一出戏的词。等遇到妖精时,学唱了当时几位著名的生、旦、净的唱段。演到大开打时,老谭本来武功很好,打得精彩,猪八戒也做了几个呆像,博得了慈禧的欢喜,立刻传旨赏谭鑫培。谭鑫培饱含辛酸,挨了打,演毕又赐赏,弄得他哭笑不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