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远逝,岁终大祭

原创 一氏 一玹氏 昨天
腊八 李煜惜 - 中国传统节日系列

腊者,岁终大祭。古代,腊月,是腊祭月,是非常重要的,整个大地花草人禽无不行斋。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斋祭月。“腊祭”祭先祖与百神,祭天地与花神。

太古期间,年事之终行大祭,古称“腊”或“蜡”“昔”。天皇建“昔”,伏羲归“纳”,神农始“蜡”,后世演“腊”。黄帝系曰大祭,夏系曰嘉平,殷系曰清祀,周系曰大蜡。秦汉唐宋明又各有说法。道经中所言全是“腊日”,说明昔、纳、蜡早已消亡。

昔日如似烟云,残留余温世间。天皇藏纳于年,后被道宗设定时日载入,曰五腊。正月一日为“天腊”,五月五日为“地腊”,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十月一日为“民岁腊”,十二月八日为“王侯腊”。谓五腊日为五帝会聚之日,斋戒行醮。

何为“腊”?天腊者五帝会于东方九炁青天。地腊者五帝会於南方三炁丹天。道德腊者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民岁腊者五帝会於北方五炁黑天。王侯腊者五帝会於上方玄都玉京。五腊,所在期日,据朝代纪岁方式不同,而各有差异,有小别。

天皇氏于天地之先的“圣人”后,追思远古,建“昔”。于后数千百万年,伊耆氏演为蜡。伊耆氏 ,古天子名号、称谓。伊耆氏演绎,后来者神农氏于姜水流域传承,再后世,于都城今山东曲阜得以传承。蜡者,索也。何以为“索”?索:绳、搜、要。玄以成兹,兹以予慈,慈以生素,素以萦索,索应而有。

蜡,上古岁终神灵大祭,重在自然万物。后至夏商周,仍沿冬至之后祈于天宗,加入先祖五祀等,多节合为一祭,统称“蜡祭”,岁时伏腊十分隆重。礼记蜡祭“岁十二月, 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作《风俗通》改曰腊,腊者,猎,腊鼓鸣春草生,取田猎取兽祭先祖之意。随着历法的变化,五德终始说的演变,各时期腊祭时间不同,各自不同的定义和纠正,到今天几近消逝,尚有腊八粥的记忆。

周时社会稳定后,文化修整,取冬至后戌日为腊日节。后世《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秦以前,帝王、诸侯和大夫、士,皆营建宗庙为祭祀,春夏秋冬“春日祠、夏日和、秋日尝、冬日蒸”,后世始皇帝统一天下,规定除天子而外,其他人一律不允许营建宗庙。宋时随着五德说的衰落,腊日节衰微,腊八节入世兴起。元代废腊日节后,腊八节与腊日节混为一谈,至后世只知腊八不知腊日、不懂腊月,误会至今,渐行渐远。周代腊日节,祭八位神仙,南北朝后期,腊日节就要祭祀一百多个神仙。到唐宋,腊日节祭的神仙总数两三百,很多祭祀划分了不同的体系、仪轨。

上古所谓天子大蜡八,伊耆氏时为八日大祭,至炎帝神农氏仍以八日蜡祭,以告上苍。《系辞》载:“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树艺五谷。”其实是八谷,不是五谷。八谷:黍、稷、稻、梁、禾、麻、菽、麦。“八谷”最初是星辰名,不是食物之名,《天文志》:“八谷八星,在华盖西,五车北。《晋书.天文志》:“五车五星,其西八星曰八谷,主候岁八谷丰俭。”神龙祷祝八谷星君,祝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腊八,有他特殊完整的意义,并非初八这天而腊八。一为祭祀;二为祷祝。

昔之远逝,今之腊亡。远古已难言说,说而未有信者。后世改朝换代,文化甄灭,虽有道宗一肩担起华文明,赖何成住坏灭不可逆,时至今日岌岌可危。“腊”在道教的世界,无处不是,通过各类斋醮科仪存留星火。“斋醮科仪”,是古之文明,大之礼仪的真正传承,“以祭演斋”。《太昊原经》《云笈七签》《混元皇帝圣纪》等,诸经言斋说法,无非:设祭祀斋、言养生斋、法素心斋,至今已是模糊混淆。

古时岁终,花本作华,花一样的人儿,常斋戒沐浴,涤洗身心,于宫观供斋、礼拜。缅怀先祖,祈祷苍生,祝福万有,素心朝天。后世“腊八节”的消亡,另一面槛来,是融合。华人文化,几乎能够融合一切,他之外的任何体系。后世腊八节,融合了英雄岳飞等,也完美的融合了佛门圣人,腊八被演绎为“佛成道日”。最初有人把腊日附会成佛成道日,至宋,佛门腊八节在民间已经过得有声有色,毫不逊于官方腊日节了。敦煌文书《时文轨范》:“腊月八日,时属风寒,景在八辰;如来说温室之时,抵试浴众僧之日。完美的演绎了,文化的融合从表:得诸垢已尽,无复烦恼之痕;虚净法身,皆沾公德之水。

“腊”这个“祭节”,无论是在狭义的文化世界,还是在道宗、佛门,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定义。然,无论如何定义、演绎、附会,最后都以一碗粥,一统苍生。甭管是修仙的、做佛的、拜神的,全部归为一碗饭。民以食为天,一粥释大道。粥,自羲皇氏时就已成为“腊祭月”之食。《祀记·郊特牲》“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粥,以八方食物,和米共煮。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为什么要吃粥?

一、人们亘古以来,敬天法祖。即是斋月,自然“合聚万物而索飨之”。索者,应合,蜡即索。飨者,敬献,祷祝,祈求,八祭,八祝。腊八粥谐音蜡八祝。

二、用种子的力量,养护五脏六腑。查阅道藏,指出人一日早餐食“根茎籽”,主生发、主原力、主养补。凡种子类型,如各类种子...杏仁、核桃仁、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米等熬成的粥,就是顶级的养护食品。七宝调和,五味糁入。

腊八节特殊在岁末之交,后代“腊”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二曰“腊者同猎”,三曰“腊者,逐疫迎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腊祭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宗教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世间涂炭生灵水火背景下,佛教大兴与中国人融成一体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腊八被采用为“法宝节”“佛成道节”,用以传递乔达摩·悉达多为寻求人生真谛、生死解脱的道理。传说悉达多太子雪山苦行六年发现非解脱之道后下山,已是面黄肌瘦皮包骨头虚弱不堪,一位牧女见状熬了碗粥供养他,悉达多由此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这附会的故事,曾经读来嗤之以鼻,而今读来却百般滋味中看见那前人悲心不易。

腊八后来是寺庙盛大的节日,通常保留着供佛祈福,造粥供佛,供路人等。按照腊八粥出锅、盛粥、供送仪轨。有的寺庙还按照请法的仪轨,由信众、僧人前往方丈室,礼拜请闻法。有的千人传供,由一千多人排成两列队伍,逐一将腊八粥等供品经一千多双手,传递至佛前供台上,用以纪念圣人表达感恩之情。在“七宝五味粥”中体味法性七宝,或名七佛名号。在“大家饭”的温暖中,表达彼此不相离凡圣不相舍的一真性。以至于后世很多善男信女,富贾士绅,每年舍粥极盛。一些慈善团体、商户、大户人家多在这一天大量熬粥施舍穷人,叫做“结缘粥”。结个善缘,来日江湖好相见。

《大明三藏法数》记食粥有十种利益:

一资色,资益身躯,颜容丰盛。

二增力,补益尫羸,增长气力。

三益寿,补养元气,寿筭增益。

四安乐,清净柔软,食则安乐。

五辩说,滋润喉吻,论议无碍。

六除风,调和通利,风气消除。

七消宿食,温暖脾胃,宿食消化。

八辞清,气无凝滞,辞辩清扬。

九除饥,适充口腹,饥馁顿除。

十消渴,喉吻霑润,渴想随消。

十二月初八日常处一元复始之后的时空,八是阴数,后天成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关键数,这个阴数决定天时,也决定人体气候。在“民以食为天”的教化中,“合聚万物而索飨之”,在身理上围绕脾胃这个后天之本而设计,后天之本是返还先天之本的先决条件,所以关于养生和医学的记忆都是古老道统中的一部分,顺四时之度而不有疾是人们安立的基本条件。腊八粥、腊八饭烹调主要就是五气、五色,比之薏米、豆、枣、栗、莲子,或五色的菜蔬搭配聚集,在腊八这天与天相应,调和人体后天之本。腊八粥其实也是一种文化遗产,这个文化遗产在我们的世界很难再启用,但会永远存在下去。

按照古老的年味、传统,腊八到就开始过春节了,过年从“腊八”开始,至正月十五灯节结束。现在的节奏太快了,过年的气味甚至抵挡不过三天,就在匆匆的人流中消散了。小时候那种清晰的记忆,关于备年、过年、贺年三个阶段,差不多一个月左右,人间充满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气,这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人文遗产。记忆中,腊八后,人们开始“备年”,忙着磨糯米做汤圆、准备新衣物、年货、祭品等各项准备,小年后出门在外的人要赶回家叫“奔年”,除夕到正月初五“过年”,团聚,祭祖,敬神,迎新,纳福。正月初六到十五“贺年”,花市灯彩,共欢同庆。

“腊八”同很多节日一样,很多习俗。

其中有一个比较有趣。我们老百姓常会在这段时间说“年关来了”,通常和钱有很大的关系。有的被催债,有的要催债。于是腊八就有了“年关催债,泡腊八蒜”的项目。古人搞这个“腊八蒜”,取的是谐音“腊八算”,表的是:年底结算的意思。古有民谣:“腊八粥、腊八蒜,放债的送信,欠账的还钱”。花儿一样的华人,都是用文化,礼貌而含蓄。委托人送上一些腊八蒜,含蓄的表达收账、欠债还钱。

坊间市井趣,小儿乐民谣也是有趣中频发着浓浓的年味。“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样的儿歌不知道还会不会在孩子的世界流传,人们一进腊月的门还会不会端庄而煞有介事的忙碌起来。

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在消逝的节日中,一切依旧;丰禋孝祀,介兹万祜,在流动的岁月里,一切难追忆。冬有冬的来意,腊有腊的启章。这逐渐消逝的节日里,尚能零星的看见昔日的真意,遥远的未来里,难能再仰望昔日的遗音。时也,宿也。

腊八到春节,正数九严寒,但年的欢乐之情,已然开始蔓延在整个天空,大地的静谧,人们的幸福,已然开始遍布每一个角落。风,带来花信;水,带来柔情;月,带来温馨;日,带来荣耀;雾,带来缭绕;海,带来包容。

愿每个人即似大海也如大地,带来承载。

腊八节,快乐!

顺颂,万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