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易林,你就知道朱熹有些解卦方法是错的

易经是讲变化的,怎么样个变化?我们先来看看清代写《周易折中》的李光地怎么说。

他说:'夫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时有否泰,故用有行藏。卦有小大,故辞有险易。一时之制,可反而用之。一时之吉,可反而凶也。故卦以反对,而爻亦皆变。'

易经讲究时与位,而卦就是讲时机,比如说否极泰来,我们用易就要待时而动。而适时之变就体现在爻上。所谓变化就在爻变。

看易要知时,更要懂象。六爻人人会用,圣人自有圣人用,贤人自有贤人用,众人自有众人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

但是不管怎么用,谁在用,卦变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本卦、互卦、之卦。

本卦就是占到的本卦,之(往也)卦是爻变后的卦,表示最终结果,互卦是二至五爻形成中间变化过程。

互卦其实是六十四卦的根,初爻各有阴阳,上爻有阴阳,十六个互卦,乘上四就成了六十四卦,十六互卦为根如下图。

本卦、互卦、之卦搞清楚了,我们来看看朱熹是怎么取卦的。

朱熹认为针对所占问之事,本卦代表当前的处境,之卦代表未来的趋势。配合心中的疑惑,详细推敲两卦卦辞,用以启示,他定的规则如下:

1、 六爻皆不变者,只有本卦无之卦,用本卦卦辞;

2、 一爻变,用本卦变爻爻辞;

3、 二爻变,用本卦两变爻辞,以上爻为主;

4、 三爻变,用本卦和之卦卦辞,以本卦为主;

5、 四爻变,用之卦中两个不变的爻辞,以下爻为主;

6、 五爻变,用之卦不变之爻的爻辞;

7、 六爻皆变,用之卦卦辞。

当然,上面是用蓍草占出来的卦才会有这么多爻变,只有一爻变的占卦方法是用不到的。

一看这种取卦方法就非常机械,根本不符合万物变化之理,这也是儒家与道家解卦很大的区别。

学了《焦氏易林》,你就会发现,第一条的规则就错了。六爻不变,并不是没有发生变化就去看本卦卦辞,而是阳遇阳,阴遇阴,本卦和之卦间的变化非常不顺利。

会易学应用的朋友就知道这个道理,《青囊经》上说:'阴阳相见,福䘵永贞,阴阳相乖,祸咎踵门。'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易经上一阴一阳才叫类,同阴同阳不叫类。

下面我们就用《易林》的乾之乾卦来说明上述第一条的谬误。

《易林》乾之乾的断辞为:'道陟石阪,胡言连謇。译瘖且聋,莫使道通。请谒不行,求事无功。'

我来解释这段晦涩难懂的文字意思。

第一句,乾为天道,乾卦六爻就象一条石阶,本卦和之卦都为乾,就象山腰上登山一条石阶小径。乾道就如天梯,在周易也是描述,初九是潜龙,九五是飞龙在天。

第二句,后天八卦乾在西北,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古称'胡',乾为言,所以是胡言。'连謇'就是口吃、结巴。六爻连阳变成六爻连阳,说话不利索。

第三、四句,'瘖'为哑巴,乾坤生六子,震、坎、艮三卦阳爻来自乾卦,也就是说纯乾中含了震坎艮三卦。

震为鸣,坎为耳,艮为小道。现在乾变乾就是阳遇阳而闭塞,自然成了哑巴、聋子、小道不通。乾变乾,互卦阳遇阳也不通。

第五、六句告诉我们,乾变乾的结果是求人不行,求事也无功,非常不好。

实际上,《易林》讲的就是变化的易象,断辞中有自然之象,有人的象。乾变乾,同阳相斥,诸事不利。

六爻不变也是卦变了的,而朱熹把本来变化的过程归结为不变的本卦,这是原则性错误。乾卦的卦辞是很好的。如果照朱熹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反。

从上述可以看出,焦赣对易经的研究要比朱熹通透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