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拿来消费《冈仁波齐》(2015)

冈仁波齐 (2015)

张扬的这部片子在爆炸贝巨型机械的碾压下,到今天写这篇文字时,能在院线拿下五千万的票房,属实出乎意料。这可以看做垃圾观众,用兜里的毛爷爷给了冯导一记强有力的回击。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以大约每张25元的票价计算,大约有200万的观众,为了这部晦涩的电影,在烈日炎炎的桑拿天走进了影院。这样一部关于信仰的,在这个没有信仰的社会,能受到关注就是值得思考的一件事。虽然张杨的《洗澡》更好看,可我还是更喜欢这部,这部鲤鱼给8分。

如果以叙事电影的角度评价这部电影,给一星或者给零分都不算过分。可以看做没有人物形象,没有情节,没有冲突,没有高潮,没有任何娱乐性的一部电影。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对待的严肃电影,观众只要在电影的引领下,开始进入深思的状态,而思考的结果不论是赞同或者否定,对电影赞美或者批判,都显得无足轻重,这个忙忙碌碌的世界,还什么东西,值得我们消耗宝贵的时间,去做一次冷静的思考。这部给一星还是给五星,都无可非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价的角度不同都有道理。

关于信仰消费

国人绝大部分没有信仰只有消费,包括这部电影的观众。鲤鱼身边有很多教徒朋友,天主教的,伊斯兰教的,佛教的,道教的。鲤鱼有一段时间对于哲学的书籍很着迷,看多了,看杂了,反倒什么都信不了。抱着敬而远之的心态,见庙烧香,见佛磕头但是没有信仰。用内陆人的宗教观是无法理解藏民的信仰的,内陆其实就是在消费信仰,名山古刹或是绝壁镌刻,或者碑林耸立,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功德名录,这和信仰有关系吗?没太大关系说白了信仰的还是物质交换,用金钱去和冥冥中的主宰,交换期许的回报。这种定式思维的结果,就会理解这部电影的导演,利用藏民的信仰给内陆的观众消费。

张扬在第六代中不算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比起贾樟柯和娄烨,张扬的商业意识要强的多,比管虎差,也属于中上游。张扬如果想赚票房,炒热点完全没必要付这么大辛苦,做这样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五千万对于这部电影来说,货真价实的高票房,可对随便一部垃圾青春片,都几个亿的中国电影现状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

这部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但是这部并没有说教的色彩。没有讨论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没有宣传藏传佛教的教义,甚至可以淡化藏传佛教存在的意义。这样的一群人,为了信仰做了这样一件事。他们究竟信仰的什么并不重要,看着他们为了信仰这样做,观众会去思考自己究竟在过怎样的人生。说实话我觉得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对于张扬来说并不重要,他只是用电影在叙述一件,自己觉得震撼的一件事,至于什么样的观众,看过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于他来说完全是一件无所谓的事。就这部的这一点,这种拍电影的初衷和境界,现在的张艺谋,陈凯歌,姜文都做不到,或许从前他们有过这种创作激情,但是现在不是,他们都在意德芳怎么看。至于冯小刚压根就不属于这一波,他从来都不是,他是游刃于观众和体制之间的高手,谁都不得罪,谁都能讨好。

关于迷信

迷信的概念我很模糊,是不是不用现代科学解释,从唯心角度解释世界和一些现象就属于迷信,我是这样理解的。现代科学突飞猛进,可我儿子前几年最爱看两部厚厚的大书,世界地理未解之谜,世界历史未解之谜。我翻过,真的很厚。是不是尝试解释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就是迷信。换个角度,不用太久百多年来,有多少科学后来被确定为错误的,怎么样才能坚信我否定迷信的科学,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不被否定,这个理科男是强项,我从来不敢和他们辩。

关于愚昧和落后

内陆现在是个没有主义,只有生意的社会,这点我同意。内陆人喜欢用物质衡量一切,成败,幸福和存在感。用这个价值观衡量,藏民的确是贫穷落后的。我的社交圈子大部分是70后,按照当下的观念事业小成的为数不少。按照年收入划分从十几万到上百万这拨人,有个共性,基本都处于一种焦躁的状态,身心疲惫,情绪亢奋。去年有部《毕业会考》我很喜欢,虽然演得是罗马尼亚的事,我觉得和身边这帮人相似度百分之九十加,来自父母,来自子女,来自社会,来自婚姻的种种压力,让每个人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这帮人还有一个共性,喝点酒倾吐衷肠,都有个归隐田园的梦。举个不太勤奋,不太努力,不太成功的例子。九十年代末两千年初,我们这帮人能在北京二环买房子的占一半应该有。买不太大的一百平,之后一事无成,收支平衡赚多少花多少,够过日子能还上贷款,时至今日,卖掉房子,买成国库券,每年的利息至少是内陆百分之九十地区科级公务员,收入的两倍以上。可以无所事事,天天采菊东篱下,而且绝对不会像陶渊明那么穷。可我认识的人里,心梗,脑梗,挂了的,半身不遂的都有,就是没有一个归隐田园的。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怎么得到它,这三件人生大事没多少人在想,为数不多的也只是想想。

不惜一切的去做一件事,之后人生变得安详平静。从这点思考,我们和藏民谁才愚昧落后,真的很难说。

我觉得这部从导演到主创都不容易。这部院线排片率属实不高,但是一周之后并不是看不到,最起码沈阳是这样。这类电影在院线还没有落画就在网络铺天盖地扩散资源,真的没必要。感兴趣,希望以后更多的在中国院线看到此类电影,而不是只吃爆米花和垃圾,那么就应该义无反顾的入场。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等到院线落画,再看盗版,最起码没有心理上的愧疚感。

(0)

相关推荐

  • 信仰,让石头开花,海水歌唱

    --高山与大海的不同崇拜 对于长期居住在大陆的沿海人,第一次到高山林立的蜀地"东西藏",感受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藏民文化,无形中,进行了一次山与海的比较,那是各自与自然的不同融洽而 ...

  • 走进象雄文明

    各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在这些民族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藏族.藏族不同于其它的少数民族,在它身上总能感受到一些神秘的气息.前段时间丁真在网络爆红,让众多网友们对丁真成长的地方产生了兴趣.更是引 ...

  • 可以捧它,但别过头

    导 语 诸如<第一次的离别>这样的少数民族电影对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可能都是陌生的.观众们常年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抑或是接受到的,多是汉语语境下的"精神污染".好莱坞的过 ...

  • 艺术风格的纪录片和纪录风格的故事片

    两天前,应朋友所邀,观看了由导演范俭和摄影薛明拍摄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散场出来时,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这部片子进不了院线放映,而<冈仁波齐>却行?我解释说,可能因为< ...

  • 跟着电影去旅行 | 遇见信仰,遇见冈仁波齐

    ▲ 摘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梦,在梦里,高原蓝,雪山白,经幡飞扬,转经筒在风中呜咽,酥油灯带着奶香,一路长头,转山.转水.转佛塔.<冈仁波齐>像一首摇篮曲,让每一个怀揣西藏梦的人都安稳 ...

  • 如果说新疆的星空是一道风景,那么西藏的星空就是一种信仰。当银河带着淡淡气辉靠近冈仁波齐主峰时,你可有...

    如果说新疆的星空是一道风景,那么西藏的星空就是一种信仰。当银河带着淡淡气辉靠近冈仁波齐主峰时,你可有...

  • 【美谈】从冈仁波齐到梅里雪山,访察转山与信仰

    美谈·第13期 丁酉年·大暑刊 天袁地访创立之初,曾有一个版块为美谈,到访祖国或全球的名山大川或有趣城镇.本期天袁地访,袁童鞋结合自己的实际出行经历,聊聊冈仁波齐和梅里雪山. 前段时间刚刚看了电影&l ...

  • 品质信仰在心 东风风光S560“朝圣”冈仁波齐

    一队人马深入这片雪域高原,开启"冈仁波齐"般的万里朝圣之旅.那么,是什么样的信仰支撑着他们万里跋涉而来?答案不言而喻,是沿途的无限风光,是不变的品质信仰. "在路上,朝着 ...

  • 70岁阿姨冈仁波齐转山,信仰的力量,从来都跟年龄无关

    本文来自-江苏镇江吧粉za p张姨 70岁的江苏镇江吧粉za p张姨竟然顺利平安地实现冈仁波齐转山梦想!冈仁波齐,神圣的召唤! 她本来是自愿前往喀什隔离7天后参加"走吧网 第三届(2021) ...

  • 用生命丈量的旅程——冈仁波齐信仰的力量

    本文为读者来稿中优秀稿件 经作者同意原创首发 田蜜 <用生命丈量的旅程 --冈仁波齐信仰的力量> "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念,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活着,本身 ...

  • 厕所英雄,挑战信仰一向非常人所能及也。

    挑战信仰一向不是常人所能及也,故事的主人公就非常人也. 男主由于父亲过分迷信,要找6个拇指的女人才能结婚,于是男主在36岁时还未结婚.不过男主心态也是好,还有着迷之自信,就这样泡到了女主. 女主是受过 ...

  • 一次别离,将亲情,人性,宗教,信仰全都说尽了

    电影一次别离,是讲述伊朗普通民众生活的影片,曾多次获得大奖.通过一次夫妻的别离,道出了伊朗普通民众亲情,爱情,宗教,信仰等问题. 影片从一次离婚事件开始,西敏为了女儿的前途,她决定带着女儿特梅和丈夫纳 ...

  • 影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一部超载国度与信仰的电影

    印度片总是娓娓道来,这部小萝莉也是这样的.在影片开始时叙述着故事背景,小萝莉走丢的过程和猴神大叔的成长经历. 一,为爱走丢 火车因轨道问题突然停了,在深夜,大家都在熟睡中,小萝莉醒来,看到车窗外,一只 ...